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最初用于偏瘫患者,通过刺激腓神经来纠正痉挛性足下垂,后来这一疗法被应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来帮助,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在应用于下肢时,恢复改善步态的方法包括激股四头肌和腓神经从而产生屈曲形式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卢皓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38-1339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最初用于偏瘫患,通过刺激腓神经来纠正痉挛性足下垂,后来这一疗法被应用脊髓损伤患的治疗来帮助,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在应用于下肢时,恢复改善步态的方法包括激股四头肌和腓神经从而产生屈曲形式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接受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患者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电刺激的出现为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应用功能性电刺激。本文归纳了国外接受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患者的选择标准。1 适应证尽管卒中后偏瘫、脑肿瘤或脑外伤术后、小儿脑瘫也适合选择下肢的功能性电刺激 ,但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站立和行走。接受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的前提条件是大多数支配靶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仍是完整的。如果脊髓的损伤在胸12 以下 ,在大多数病例支配股四头肌的下运动神经元被损伤 ,因此 ,这些患者并不适合进行下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电脑控制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截瘫病人行走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功能性电刺激为基础,研制了一套电脑控制的截瘫锻炼和辅助行走系统,并探索了一套康复锻炼方法,经临床应用,锻炼后瘫痪下肢的肌力、肌耐力均有明显提高。本文设计的辅助行走选用骶棘肌、臂大肌、股四头肌及下肢屈曲肌群,有效的延缓了肌疲劳的发生,增加了站立行走时间,使辅助行走过程更接近于自然行走。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站立及行走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依靠神经再生让脊髓损伤患者重获行走功能在目前尚不能实现。一种根据钟摆原理设计的步行器(Walk-about),能帮助除颈脊髓损伤外的脊髓损伤患者重建站立及行走功能。采用德国奥托博克技术,应用步行矫形器,帮助3例脊髓损伤患者达到功能性步行。  相似文献   

6.
<正> 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脊髓损伤,是应用表面或肌肉内电极,训练和增强患者下肢瘫痪肌肉使之能站立和行走的方法.站立能力取决于足够的肌力而无突出痉挛.以往应用各种测量肌力的仪器记录肌肉收缩过程中关节周围发生的扭力(即转力).本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09-1311
近20年来功能性电刺激(经皮、植入)应用于恢复截瘫患的站立行走功能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已有几种植入式神经假体在临床试用。植入式神经假体恢复下肢站立行走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神经假体结构、临床病例要求、靶肌肉选择、植入方法、治疗效果和今后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的患者站立位时,下肢功能电刺激对其中心及周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4例脊髓损伤患者,包括四肢瘫7例,截瘫7例,实行自身对照,并进行两次试验,即站立时给以增强的功能电刺激(主动站立)和站立时不进行功能电刺激(被动站立)。主动站立期间,功能电刺激作用于每侧下肢的4组肌肉,以重叠的方式产生泵的机制。在被动站立期间,患者使用站立架站立30min,不进行功能电刺激。评定指标:中心性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阻抗血流图进行评定,包括: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率、动脉血压和总外周阻力。评定体位为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功能手技能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四肢瘫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特点。方法:42例四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开展为期8周,每周6d,每天30min的功能手技能训练;观察组在功能手技能训练基础上增加15min/d的双手双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后采用上肢肌力测试、Auspinal测试及脊髓独立性评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肌力得分、手实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上肢肌力及手实用功能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功能手技能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提高四肢瘫患者手部实用功能,并促进其日常生活自理,适宜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瘫患儿通常在行走步态上存在功能障碍,而功能性电刺激被研究用于改善异常的步态动力学.主要刺激踝跖屈肌、踝背屈肌和(或)腓神经。使用优质金属的经皮电极肌内刺激要优于表面电极。肌内刺激可以克服表面刺激的一些困难.包括获得可重复刺激的运动反应、难以刺激深部肌肉以及长期应用后皮肤的耐受力降低。本试验主要研究经皮肌内功能性电刺激对脑瘫患儿步态中踝部运动动力学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随着微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允许用电脑来控制电刺激,从而使电刺激治疗更加精细和完善,在截瘫病人康复锻炼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这种方法不仅能用于瘫痪肌肉的肌力与肌耐力锻炼,而且在锻炼截瘫病人站立.行走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原理与设计标准电刺激引起肌肉的收缩是由于应用电流到皮肤、运动神经或直接作用于肌肉,在神经与肌肉上产生动作电位。电脑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发一种能模拟人体行走模式的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 方法在前期临床研究基础上,根据人体正常行走时下肢主要肌群的收缩时序,研发出一种四通道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频率1~100 Hz,电流强度0~110 mA,脉宽≤600 ms,连续输出,该治疗仪的电刺激模式可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序阶段同时或分别刺激相应肌群。 结果通过分析实验室结果得知,该电刺激治疗仪能诱发下肢肌群产生类似于正常步行时的动作,基本达到预定设计目的。 结论本课题组研发的多通道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后下肢瘫痪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应用起立床及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玲  林建强  何炜 《中国康复》2007,22(5):345-345
目的:观察电动起立床及功能性电刺激早期应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配合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及患侧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结果:治疗3周后,2组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及躯干控制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及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国际新近发展的电刺激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给予了重视。文中最后指出了电刺激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飞跃,那就是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刺激技术的结合,让诸多不同类型瘫痪患者看到实现运动功能康复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分析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简要介绍目前几种较为成熟的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I数据库1980-01/2005-01相关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脚踏车系统文献,检索词“FES,FNS,FESCyc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5-01/2005-03相关功能性电刺激的文章,检索词“功能性电刺激,脊髓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医疗康复中应用及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摘要来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是否对患者起到康复作用。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5篇。资料综合:20篇文献对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进行原理性介绍,涉及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的软硬件设计,提出相应的实验、优化设计方法,此外还指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在医疗康复方面起到的作用。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系统能显著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身体状况,甚至将康复医疗器械变为患者的日常工具或者娱乐设施。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易于实现性,能给患者带来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因此,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顾正  黄晓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27-2828,2841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国际新近发展的电刺激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给予了重视。文中最后指出了电刺激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飞跃,那就是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刺激技术的结合,让诸多不同类型瘫痪患者看到实现运动功能康复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是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与行走动作相关的肌肉,产生功能性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以改善行走功能的一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它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康复技术联合使用;具有设备携带方便、治疗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国际上将助行FES用于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康复已有60余年,国内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临床应用不断增多,但鲜见相关专家共识发表。本共识由国内从事FES临床应用的相关领域专家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评价临床证据质量,并结合国内临床应用的具体环境,经多轮讨论后制定,以期为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的助行FES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康复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合分析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简要介绍目前几种较为成熟的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I数据库1980-0l/2005-01相关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脚踏车系统文献,检索词“FES,FNS,FES Cyc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5-01/2005-03相关功能性电刺激的文章,检索词“功能性电刺激,脊髓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医疗康复中应用及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摘要来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是否对患者起到康复作用。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5篇。资料综合:20篇文献对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进行原理性介绍。涉及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的软硬件设计,提出相应的实验、优化设计方法,此外还指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在医疗康复方面起到的作用。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系统能显著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身体状况,甚至将康复医疗器械变为患者的日常工具或者娱乐设施。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易于实现性,能给患者带来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因此,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功能性电刺激利用低频弱电流脉冲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已经在截瘫行走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小范围成功,但现有的电刺激模式存在不灵活、不易操作、且稳定性不高的缺点.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方法,研究涉及到步行动作的各肌肉群的协同动作关系,将肌肉电刺激模式简化为无需患者操作的规律性控制策略,并验证该策略在功能性电刺激实验中的有效性.方法:针对双足步行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关节角变化趋势及肌电信号强度变化的步态研究方法,旨在服务于功能性电刺激的设计,为下肢肌肉提供理想的电刺激模式,使人体产生相应的肌肉群协同动作,从而使受试者最终实现非自主控制的行走运动.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一方面验证了基于步态分析的电刺激模式设计是可行的,对今后加入更复杂的控制方式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开展的瘫痪患者临床康复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通过激活一组特定的神经纤维,通常为外周神经纤维,来诱发运动性反应,即肌肉收缩。电刺激的应用可分为功能性和治疗性二大类,功能性电刺激主要用于运动或功能的恢复而治疗性电刺激主要用于防止致残过程加重。在对18例神经根病变后伴有股四头肌或胫前肌肌力减退的病人采用FES治疗,电刺激参数为20Hz的双向方波,波宽225μs,调制波上升时间3s,脉冲幅度逐渐增加到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