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直径≥10 cm)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经TAE序贯RFA治疗15例患者15个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RFA治疗策略、消融相关并发症、完全消融率、消融灶直径变化及复发情况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RFA联合TAE治疗。TAE后血管瘤的平均直径从(13.0±2.2)cm缩小至(7.1±2.0)cm。RFA治疗后,14个血管瘤(93.3%)获得完全消融。RFA治疗后1个月,消融灶平均直径缩小至(6.1±2.0)cm;6个月后缩小至(4.9±1.6)cm。15例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了6个消融相关并发症;根据Dindo–Clavien分级,均属轻微并发症(I级)。 结论RFA联合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TAE可有效阻断血管瘤血供,使瘤体缩小,降低后续RFA治疗的难度,减少消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下称房颤)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我科2010年3月~2013年7月期间181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按常规进行诊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91例采用CNP护理方法,即根据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病情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理人员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和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指导测评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或P<0.05).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康复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腹腔镜下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腹腔镜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9例行腹腔镜下肝血管瘤的切除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约100 min,平均出血量约300 ml,术后第2天均能下地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1例术后出现右肝管狭窄,术后无胆漏出血,随访远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疗效确切,治疗病例应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患者微波消融(MWA)术后血红蛋白尿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WA术后是否发生血红蛋白尿,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尿组(n=45)和无血红蛋白尿组(n=58)。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瘤体积、天线插入数、消融时间与肝血管瘤患者MWA术后血红蛋白尿密切相关。血管瘤体积、天线插入数、消融时间联合评估术后血红蛋白尿效能,高于三者单独评估。结论 血管瘤体积、天线插入数和消融时间是肝血管瘤患者MWA术后发生血红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结节最大径≥4 c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并经过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热消融组和腔镜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治疗相关指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 结果 热消融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腔镜手术组少,腔镜手术组住院费用高、住院时间长,消融组手术瘢痕更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可作为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结节最大径≥4 cm)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分析经皮肝穿刺硬化术与外科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疗效及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9±9)岁。根据患者所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穿刺硬化组(29例)及外科切除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治疗费用、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穿刺硬化组的累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中位数(30 min、0 ml、0 ml、3天、12092元)均明显小于外科切除组(180 min、300 ml、400 ml、10天、53046元,P 0.01);穿刺硬化组术后1~3天ALT、白蛋白、总胆红素、PT、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优于外科切除组(P 0.05)。穿刺硬化组治疗有效率为96.7%,与外科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硬化组2例术后发生低热,1例3次术后均出现轻度腹痛,予以对症处理后恢复;外科切除组术后2例发生大量胸腔积液,1例发生肝周大量积液,予以外引流及对症处理后恢复,1例发生肝脓肿,予以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恢复。结论经皮肝穿刺硬化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微创治疗方式,较外科切除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肝段大血管瘤或肝巨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4例采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共消融26个血管瘤,其中,8个采用单针消融,18个采用双针消融,单个血管瘤平均消融时间(32.0±10.3)min。术后并发症均为Dindo-Clavien分级Ⅰ级并发症,经药物治疗后恢复良好,无Ⅱ级及以上并发症。26个血管瘤中,22个完全消融,消融率为84.6%;其余4个消融灶残留,临床继续观察,如增大考虑二次消融。结论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肝段大血管瘤或肝巨大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加姑息手术治疗胰头癌疗效。方法:将胰头癌28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加姑息手术组(观察组)15例和单纯姑息手术治疗组(对照组)13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缓解、生存和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射频消融加姑息手术治疗胰头癌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我科选择性接收并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12例。Ⅰ期手术,结扎横断大多数结肠癌转移灶隶属肝叶的门静脉Ⅰ级分枝(左:右=1:11),射频消融残余肝叶内转移灶,并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植入肝动脉化疗泵;术后通过化疗泵行3个疗程化疗栓塞。Ⅱ期手术,全部化疗疗程结束后4周行半肝切除术。随访30月,记录术后并发症、化疗客观疗效和毒副作用、残余肝和肝外发现转移瘤时间以及实际生存时间。结果围术期内患者无死亡和肝功能衰竭,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切口感染(2/2/2,例)是主要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化疗后无CR,PR 83.3%(10/12),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6/3/3,例次)。2例患者术后10月残余肝内发现转移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4例患者术后17月发现肝外转移(肺2例,骨2例;立体定向R-刀治疗)。1、2年总体实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5%,中位生存期26个月。结论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部分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且能增加患者肝转移癌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较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术中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术中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胰腺癌病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3例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病例实施术中射频消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黄疸、CA19-9、CEA、淀粉酶、影像学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术后87.05%的患者腹痛缓解,92%黄疸消退,CA19-9、CEA明显下降,淀粉酶一过性增高,术后CT示病灶血供减少.并发出血6例,胰瘘6例,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存活12个月以上12例,最长者已达42个月,生活质量较好.结论 术中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儿童肝脏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例实施肝脏血管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 d至9岁;先天型肝脏血管瘤2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瘤5例;肝脏多发病变5例,单发病变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及肝脏血管瘤硬化栓塞术。依据患者治疗前后CT影像学表现,分析肝脏血管瘤硬化栓塞术对不同分型患者治疗疗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婴儿型及先天型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术前、术后体积差异。 结果23例接受单次介入治疗,6例接受2次介入治疗,2例接受3次介入治疗。26例患儿接受随访,包括先天型肝血管瘤23例,婴儿型肝血管瘤3例。11例瘤体完全消失,患儿完全康复,15例瘤体部分缩小(4例缩小70%以上,效果显著;6例缩小30%~50%,部分有效;5例缩小低于30%,效果欠佳)。先天型肝血管瘤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分别为(161.86 ± 21.40)cm3、(41.46 ± 9.73)cm3,婴儿型肝血管瘤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分别为(22.73 ± 1.92)cm3、(11.18 ± 3.18)cm3,术前、术后体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肝脏血管瘤硬化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对儿童肝脏血管瘤治疗效果较好,且术前分型是儿童肝脏血管瘤介入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的6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在TACE联合RFA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CD4+、...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肿瘤治疗仪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25例,其中转移性肝癌8例,原发性肝癌17例。每个病灶进行RFA1~2次。其中8例患者术前给予3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结果10个病灶完全坏死,余15个病灶大部分坏死。随访半年,25例患者现全部存活且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短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率以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位护理模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 P>0.05)。对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前位护理模式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80,17.452,7.691;P <0.05)。结论前位护理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Giant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sometimes has a very inhomogeneous appearance with intratumoral degenerat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ay mimic a malignant hepatic tumor, including angiosarcoma.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bout F-18 fluorodeoxyglucose (FDG) uptake of angiosarcoma; however, knowledge regard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indings with FDG for giant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is still limited. We herein present 2 cases of giant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in which low FDG uptake was considered helpful to differentiate from malignant hepatic tumor.  相似文献   

16.
姚科 《西南军医》2012,14(5):694-697
目的分析影响卵巢囊肿手术治疗患者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探讨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9~2011年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共589例病案,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方式、药品比例。结论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通过单病种和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Groups,DRGs)付费相结合的方法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品比例,合理规范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宁静  李艳  杨洋 《武警医学》2020,31(11):952-954
 目的 探讨经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刨削术及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06至2019-06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经期延长的患者共84例,均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瘢痕憩室,其中31例采用宫腔镜瘢痕憩室刨削术治疗(宫腔镜组),53例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经阴道手术组)。结果 两种手术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宫腔镜组87.1%、经阴道手术组86.8%;宫腔镜组及经阴道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3±6.1)min及(33.3±7.1)min;宫腔镜组及经阴道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3.7)ml及(48.2±10.7)ml;宫腔镜及经阴道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1.3±0.9)分及(3.3±1.1)分;住院费用分别为(4817±386)元及(11071±1041)元,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4±0.7)d及(3.2±0.8)d。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宫腔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两种经自然腔隙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宫腔镜手术较经阴道手术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适合临床上开展应用于子宫瘢痕憩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良性疾病肝切除术术中出血的控制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空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955例连续性肝良性病变切除手术病例,对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围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数最多的是肝血管瘤和肝内胆管结石,分别占所有良性疾病的44.3%(423例)和27.7%(265例).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5%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射频消融后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RFA)后出现消融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方法:对30例HCH经腹腔镜RFA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治疗前后分别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结果:50%(15/30)患者出现了消融后迟发性症状。其中发热15例、寒战3例、全身不适13例、消融部位疼痛7例、恶心和(或)呕吐8例、血红蛋白尿3例。治疗后3d症状最明显,对症处理后12d内消失。消融后症状的发生与术前瘤体最大直径、术后消融区最大直径、射频治疗时间及血清转氨酶水平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H经腹腔镜RFA治疗后,大约1/2患者可发生消融后综合征,术后2周内自行消失,对症处理对于症状的缓解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