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入电针组或推拿组,每组20人。于治疗前、治疗2星期后和治疗4星期后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并通过步态分析仪测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步态。结果:WOMAC量表显示,治疗4星期后,在缓解疼痛、改善僵硬状况及降低日常活动难度方面,2组均有疗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在治疗2星期后疗效较好,治疗4星期后,在改善日常活动难度和缓解疼痛方面也优于推拿组,而在改善僵硬状况方面,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患者步长、跨步长、步速、步行周期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推拿手法,且对患者的步态改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魏氏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电针联合魏氏手法,对照组单纯予电针治疗,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胫股冠状角改变、膝关节HSS评分及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胫股冠状角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胫股冠状角及HSS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魏氏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药物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血清P物质。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物质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P物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可降低患者血清P物质含量,可能为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等速技术选穴电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膝关节前后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按肌群选穴电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选穴电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膝屈、伸肌峰力矩及峰力矩比值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7.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膝关节部分项目评分、等速肌力测试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肌群选穴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选穴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equesene功能性疼痛指数(ISOA)和病情严重指数,并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SOA评分及病情严重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1,必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SOA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户l〈O.05)。治疗组愈显率为82.9%,对照组为60.O%,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膝骨痹康熏洗剂联合电针、功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电针、功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膝骨痹康熏洗剂熏洗,两组患者均在VAS评分≥4分时配合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WOMAC(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肿胀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僵硬积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疼痛、僵硬、肿胀及功能障碍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功能障碍、僵硬、肿胀方面,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痹康熏洗剂联合电针、功法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火针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与电针组,分别采用火针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量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随访,火针组僵硬、关节功能评分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2.7%,电针组为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相当,火针在改善膝关节僵硬和关节功能的远期疗效上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以电针围刺为主的治疗,对照组45例以西药消炎止痛药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WOMAC量表评定,包括关节疼痛、僵硬、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0%。2组治疗后WOMAC量表评定显示关节疼痛、僵硬、日常生活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僵硬、WOMAC评分总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围刺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能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刺络拔罐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电针法治疗。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WOMAC各项积分差值比较,疼痛积分差值,生理功能积分差值和总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僵硬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法结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法,尤其在改善关节疼痛和生理功能方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火-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条按照热敏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50码最快步行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50码最快步行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WOMAC疼痛评分及WOMAC僵硬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WOMA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5.9%和95.6%,对照组分别为86.1%和86.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热敏灸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