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前来大连市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求询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性行为状况,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7年大连市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接待的自述有性行为史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和性行为情况。结果共完成有效调查10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96%。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3.03%,高于女生的35.71%(P0.05);本省户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29%,高于外省户籍的34.29%(P0.05);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37%,高于未接受过的53.33%(P0.05);随年级升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P0.05)。首次性行为年龄平均为(18.78±1.33)岁,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7.77%。有男男性行为史32人,占35.96%,其中通过手机APP等新媒体交友平台寻求男伴并发生男男性行为26人,占81.25%;与≥2个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有27人,占84.38%。结论该VCT门诊求询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且有约36%的男男性行为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现况。方法自行设计电子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1 1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4条艾滋病相关问题中,"同艾滋病病人共同用餐不会感染艾滋病"、"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3.74%、87.28%;"单一性伴可以减少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79.11%、45.69%。16.99%的学生自我报告有性行为经历,其中27.81%发生首次性行为时年龄≤18岁,46.52%首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39.04%的最近1年中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8.77%的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9人最近1年中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有"没有必要使用"、"从未用过"等。结论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自我报告率较高。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及相关调查时,建议采用电子问卷、在线问答等匿名调查问卷方式。  相似文献   

3.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男男性接触(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该群体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和网络招募法从贵阳市5所高校中选择349名大学生MSM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艾滋病知信行的匿名调查.结果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7.4%,获取途径以互联网的比例最高,为91.2%.首次同性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96±1.67)岁;90.8%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其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7.3%;9.7%最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其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5.9%.仅有38.1%的大学生MSM做过HIV抗体检测,其中有93.2%知道检测结果.结论 大学生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政府和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奎屯市某高校2016年秋季入校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现状,探索适合本地大学生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6年秋季入校的2 851名新生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收回问卷2 798份,问卷回收率98.14%。 2016年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 76.01%;年龄、民族间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4,P<0.05;χ2=56.68,P<0.05),18岁以下的学生知晓率最低,哈萨克族知晓率最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10.04%的大学新生有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28.11 % 。2.97%的学生最近1年有同居伴侣,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1.33%。结论 奎屯市2016年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没有达到国家要求。有性行为的学生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 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惠州市暗娼人群、羁押人员、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特征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治对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2010年7~10月对惠州市部分娱乐场暗娼人群、部分戒毒所、劳教所、看守所的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合计调查1 180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76%。不同人群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6个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同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1 180人,最近6个月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9.66%;最近1个月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53.57%,最近1次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54.59%,46.22%的人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1 180人中,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途径是网络的占46.27%,是报刊、书籍的占29.75%;80.51%的人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其中接受过安全套发放的占54.95%、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占71.37%。检测HIV抗体的825人中HIV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1.09%。[结论]青少年人群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相关行为特征和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为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问卷,调查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与行为;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和丙型肝炎抗体。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29.33%。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2.00%。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16.00%,有时使用的占24.00%。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近1年诊断患有性病的有8人(占10.67%),其中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有6人,淋病2人。结论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当加强对她们的艾滋病防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金坛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状况,为采取相关宣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5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个工厂和1个建筑工地男性流动人口,共800名,使用流动人口健康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现场采集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1.8%,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知晓率较高。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45.28%,有时使用的占38.23%,每次使用的占11.99%;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占28.04%。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的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36.0%;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人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占24.1%。检出梅毒抗体阳性7例,HCV抗体阳性3例。结论金坛区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高危行为仍普遍存在,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9月,对青岛市306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梅毒抗体。[结果]调查306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9.54%。86.27%的MSM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男性性伴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7.73%;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62.88%;最近6个月32.04%的MSM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31.63%。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的占83.01%;最近1年曾经做过HIV抗体检测的占58.27%;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网络的占61.11%,是电视、广播的占54.25%,是同伴教育的占50.33%。306人全部进行采血检测,HIV抗体阳性9例,阳性检出率为2.94%;梅毒抗体阳性21例,阳性检出率为6.86%。[结论]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杜桂英  姜宝法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12-1313
目的了解聊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方法、男男性行为人群活动场所和网络招募法选择106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面对面匿名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4.66%;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7.91±1.60)岁,首次同性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21±1.70)岁;73.58%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性行为,最近6个月性伴数有2个以上的占73.00%;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5.38%,最近1次同性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的比例为28.21%;互联网、酒吧/会所、足疗、公园/公厕是寻找同性伙伴的主要场所。检测出1人HIV抗体阳性。结论大中学生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多性伴且不稳定、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知识与行为明显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瓯海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特征和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情况,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11—2015年瓯海区大学生艾滋病监测哨点的4 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和接受艾滋病服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监测的4 000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3.00%(3 720/4 000),9.78%的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9.18岁。男生性行为发生率及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首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为46.29%(181/391),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14.83%(58/391)最近一年发生过危险性行为,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呈逐年降低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艾滋病知晓率低者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更高(均P0.05)。5年来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P0.05),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及做过HIV检测的比例均较低,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的比例较低,应针对不同性别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斗门区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为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流动人口人群哨点监测(健康调查问卷)》一对一问卷调查,采集血清检测HIV抗体。结果调查823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3.39%,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18.51%,从未使用的占46.52%;与性服务人群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1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51.22%,从未使用的占14.63%;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135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44.44%,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16.30%。有10人曾有吸毒行为,1人注射吸毒,未与他人共用针具。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结论促进流动人口性观念转变和安全性行为的建立对于预防艾滋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6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及研究生1 210人,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1%,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省内学生高于省外学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值均<0.05)。对男性同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流行目前呈快速增长的知晓率仅为48.5%。对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仅为33.8%。性健康调查中,有过性行为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P<0.05),而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很低,男女分别为21.7%、25.0%,远远低于调查中愿意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55.4%)。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知晓不全面。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帮助制定相关艾滋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共抽取安庆和合肥青年学生1 606人,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和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梅毒等3项血清学检测。结果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62%,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4.48%,其中安庆市1.88%,合肥市7.07%;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1.25%;在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及商业性伴中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和最近1年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50%,最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2.07%。血清学检测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而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9%,HCV抗体阳性检出率0.31%。结论安徽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尚好,但有个别知识点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有不安全的性行为,且对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扩大高危行为干预和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安全套使用现状。方法从全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中,随机抽样381名服务人员,使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主要艾滋病核心问题知晓率为66.67%,其中接受过干预的人知晓率较高(χ2=88.7498,P0.01);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0.79%,与固定性伴及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41.15%、38.58%。结论清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晓率不高,仍存在高危行为,应进一步对该人群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了解天津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性行为现况,为完善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1月,在天津市高校学生中利用网络自填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结果 共招募10 138名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1.0%.1 532名(15.1%)学生自述发生过性行为,其中51.4%自述与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均使用安全套.28.2%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年龄未满18岁,男生(33.2%)高于女生(22.0%)(x2=16.904,P<0.01),专科(33.6%)高于本科(28.2%)(x2=4.216,P<0.05)、天津市学生(35.1%)高于外省学生(27.9%)(x2=6.955,P<0.05).1.8%(180名)的学生最近1年找过临时性伴,其中27.8%(50名)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男生中有1.6%(81名)最近1年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结论 天津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缺乏全面了解,部分发生过危险性行为.需加强高校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知识的相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高校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76%,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女生知晓率为82.35%,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81.35%、83.95%,知晓率呈随年级增加趋势(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高,均>9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少;64.02%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40.91%,14.29%学生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年级性别差异明显,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7.
郭伟  孟晓军  蔡勇  黄飚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891-1893
了解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所在城市的本专科学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 600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2015年吉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7.0%,各年度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107,P<0.05).过去曾发生过性行为的青年学生比例从2010年的3.9%上升到2015年的17.6%(x2=253.022,P<0.05).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6.3%~19.8%,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74.1%~87.1%;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12.8%的被试没有使用安全套,72.8%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 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和HIV感染状况。方法对400名靖江船厂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进行调查,并采集5mL血液进行HIV和梅毒检测。结果调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6.0%。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的占17.5%,其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4.4%;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占9.4%,其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13.9%,最近1年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有11人,占2.75%。ELISA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4例,检出率为3.50%,未发现HIV感染者。结论靖江市船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大学生对于安全套知识的知晓、安全套使用、恋爱及婚前性行为态度、性行为情况,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安全套相关知识的普及与预防艾滋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马鞍山市4所高校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自报性取向为异性的有2 682人,占91.6%;同性的有83人,占2.3%;双性的有61人,占2.1%;不确定的有102人,占3.5%;其中男生有同性性取向的占5.4%,女性有同性性取向的占4.4%。自报有过性行为(指阴道交、肛交、口交)经历的有122人,占4.2%;第1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有57人,占46.7%;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34人,占1.2%,占有过性行为的27.9%;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有13人,占0.4%,占有过性行为的10.7%;调查对象中吸毒的有10人,占0.3%;最近1年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有10人,占自报同性恋总数的6.9%。结论大学生安全套认知高,但婚外性行为发生率高而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加大高校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其不安全性行为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性病流行现状以及艾滋病、安全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方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式接触目标人群,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采集血标本进行艾滋病病毒与梅毒检测.结果 共收集男男同性恋者合格问卷274份,检测200人,调查结果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5.9%,男用安全套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94.1%;最近1次与同性性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5.5%,最近1次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9%,最近1次与异性性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14.2%;最近6个月与同性性交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40.1%,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41.2%,最近6个月与异性性交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32.3%.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比例83.9%,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占84.3%,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检测的为198人(72.3%),其中知道检测结果的占接受过艾滋病检测的97.0%.此次检出HIV阳性者7人,感染率为3.5%;梅毒感染者22人,感染率为11.0%.结论 马鞍山市MSM人群对艾滋病和安全套知识认知水平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仍然较低,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