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品  刘维  刘晓亚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3^+T、CD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8^+T细胞、CD4^+/CD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8^+T细胞、CD4^+/CD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高频超声下改变的关系。方法 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81例早期KOA患者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型,应用超声检测双膝关节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关节积液、软骨改变、骨侵蚀程度及是否存在腘窝囊肿、半月板退行性变,并进行指标评分,分析早期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高频超声下改变阳性率关系及与高频超声指标评分关系。结果 (1)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滑膜增生阳性率高于肝肾亏虚证(χ2=10.13,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的软骨改变阳性率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χ2=25.22,P<0.01;χ2=12.83,P<0.01);不同中医证型间关节积液、骨侵蚀、滑膜血流信号、腘窝囊肿、半月板退行性变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滑膜增生超声评分高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P<0.01);寒湿痹阻证患者的关节积液超声评分高于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P<0.01);肝肾亏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方法选择68例皮肌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组,热毒炽盛证20例,湿热蕴结证14例,寒湿痹阻证12例,脾肾两虚证12例,肝肾阴虚证10例,并选择6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证型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热毒炽盛组、湿热蕴结组、寒湿痹阻组患者血清IL-17升高(P0.01),各证型组TNF-α升高(P0.01,P0.05)。与热毒炽盛组比较,寒湿痹阻组、脾肾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湿热蕴结组比较,寒湿痹阻、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寒湿痹阻组比较,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TNF-α降低(P0.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哈萨克医药汽疗仪透皮薰蒸吸收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探索运用民族医药治疗RA的方法、途径及疗效。方法:采用HH-QL型中药汽疗仪熏蒸,分寒湿阻络型、寒热错杂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借助热力和药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结果:设立对照组100例,仅用独活、羌活两味药,疗程均为22天,有效率寒湿阻络型97.6%,寒热错杂型90.32%,痰热阻络型92.69%,肝肾亏虚型91.28%;对照组分别为75%,67.7%,72.22%,73.33%。显示哈药经皮吸收辨证用药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未超过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表明哈萨克医药经中药汽疗仪透皮吸收辨证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寒湿阻络型、寒热错杂型、痰瘀阻络型和肝肾亏虚型4个证型,该方法是有肯定疗效的新途径、新方法,且较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筛选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录的有明确中医证型和发病原因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中医证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共纳入股骨头坏死病例483例,男380例、女103例;年龄(47.12±13.38)岁;单病因(创伤、酒精、激素中的1种)433例。②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48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单一证型320例、2种或2种以上复合证型163例。在单一证型的患者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及气血虚弱证;二证复合的患者中,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三证复合的患者中,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还有3例患者为四证复合。③不同性别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248例、女72例。男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女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男女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51,P=0.227)。④不同年龄段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年龄19~39岁106例、40~59岁162例、≥60岁52例。年龄19~3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年龄40~5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年龄≥60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不同年龄段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5,P=0.098)。⑤不同病因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因创伤、酒精、激素单一病因致病277例,其中创伤64例、酒精145例、激素68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虚弱证;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不同病因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4,P=0.000)。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可为单一证型,也可为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证型,其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为常见证型;这些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间的分布并没有差异;但在创伤、酒精、激素不同病因致病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间,这些证型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关节镜下组织结构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由1名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关节镜下痛风结晶、骨质增生、软骨、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等组织病变程度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80例患者关节镜下均可见关节腔内分布不同程度的痛风结晶,4种证型患者痛风结晶、骨质增生、软骨、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等组织病变程度比较,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均较湿热蕴结型、寒湿痹阻型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比较,湿热蕴结型与寒湿痹阻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组织结构病变程度可作为评价痛风性膝关节炎严重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不同中医证型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气阴两虚(A组)、痰瘀阻络(B组)、阳虚寒凝(C组)、肝肾亏虚(D组)四组。比较四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末端MCV、SCV及其AMP差异。结果:1)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CV在痰瘀阻络型、阳虚寒凝型、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中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在痰瘀阻络型、阳虚寒凝型、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S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中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AMP提示,肝肾亏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V、SCV以及AMP在DPN不同证型中的变化具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攀  黄立武  徐昭 《山西中医》2008,24(2):17-19
目的:对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气虚络瘀证、肝肾亏虚证、风痰阻络证,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进行中医证候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FBG、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SI、MMSE气虚络瘀证低于肝肾亏虚证、风痰阻络证(P<0.05);HSD则呈现为气虚络瘀证、肝肾亏虚证低于风痰阻络证(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气虚络瘀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与疼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临床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个年龄段患者共6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寒湿阻络型组、湿热阻络型组、瘀血阻络型组、肝肾两虚型组、混合型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寒湿阻络型组、湿热阻络型组、瘀血阻络型组及肝肾两虚型组之间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组分别与寒湿阻络型组、湿热阻络型组、肝肾两虚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组与瘀血阻络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型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高于寒湿阻络型、湿热阻络型、肝肾两虚型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IL-1β水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选择无膝骨性关节炎、无内分泌疾病及其他疾病,年龄在40岁以上健康自愿者)30例,观察比较各组血清IL-1β水平。结果:(1)证型分布。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37例(41.1%);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28例(31.1%);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25例(27.8%)。(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呈逐步增高趋势;其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组与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血清IL-1β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辨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阻脑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及补血通络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I、B(ApoAI、B)基因多态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143例NON-FH患者和92例正常人分别进行ApoAI基因启动子-75bp位点、内含子+83bp位点,ApoB基因EcoRI、XbaI的多态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ApoB基因3’端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3’-VNTR);对NONFH患者按痰瘀阻络、经脉痹阻和肝肾亏虚3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用SAS软件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在NONFH证候分型出现频率。结果:ApoAI启动子-75bp基因位点,经脉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的A/A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肾亏虚证的G/A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痰瘀阻络证和经脉痹阻证(P0.05),而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经脉痹阻证(P0.05);等位基因比较中,经脉痹阻证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ApoAI启动子-内含子中,与痰瘀阻络相比,经脉痹阻证组的G/G-C/C、G/A-C/C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肝肾亏虚证组G/A-C/C基因型频率显著降低(P0.05);而且肝肾亏虚证组G/A-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经脉痹阻证组。ApoB基因XbaI基因型中,经脉痹阻证组X+X-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X+、X-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ApoAI基因内含子+83bp位点、ApoB基因EcoRI基因型、3’-VNT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及对照组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poAI基因启动子-75bp位点多态性、启动子——内含子位点多态性及ApoB基因XbaI基因型与NONFH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ApoAI基因内含子+83bp位点、ApoB基因EcoRI、3’-VNTR多态性可能与NONFH的证候发生、发展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ankyiosing spondylitis,AS)属中医“痹病”、“骨痹”范畴,主要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外邪流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可将其分为肝肾亏虚、湿热阻络、寒湿阻络、痰瘀阻络4个证型。西医认为这是一种累及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药辨证用中药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3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与单纯使用西药阿司匹林治疗30例(中医辨证也为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2.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可有效改善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KOA)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和规律。  方法:自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期间,抽取上海市9个市辖区中33个街道社区的中老年KOA患者,采用KOA中医证候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病程、膝关节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舌脉象及膝关节X线表现的调查,并由专业中医骨伤科医师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及统计分析,并与年龄、性别、病程及X线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本研究最终纳入KOA患者1 990例,其中男性484例,女性1 506例;年龄45~85岁,平均(66.0±5.8)岁;病程1~480个月,中位病程24个月;寒湿痹阻证702例,肝肾亏虚证542例,痰瘀痹阻证406例,气血两虚证244例,湿热阻络证96例;X线分级为0级62例,Ⅰ级265例,Ⅱ级628例,Ⅲ级666例,Ⅳ级369例。②KOA证型与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χ2=118.8,P<0.001),但关联性较弱(C=0.237);其中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女性居多,湿热阻络证患者男性更多,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男女比例相当。③KOA证型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χ2=361.3,P<0.001),但关联性弱(C=0.392)。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年龄多分布在55~75岁;湿热阻络证多分布在65岁以下;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患者多分布在55岁以上。④KOA证型与病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χ2=190.7,P<0.001),但关联性较弱(C=0.296)。湿热阻络证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病程多在7个月以上,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两虚证病程多在24个月以上。⑤KOA证型与X线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χ2=544.1,P<0.001),但关联性弱(C=0.463)。寒湿痹阻证X线分级多属Ⅰ级、Ⅱ级、Ⅲ级,湿热阻络证X线分级多属Ⅰ级和Ⅱ级,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X线分级多属Ⅲ级和Ⅳ级,气血两虚证X线分级多属Ⅱ级以上。  结论: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KOA的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湿热阻络证;并且KOA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及X线分级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总体关联性较弱,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中医辨证论治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将该病辨证分为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瘀血阻络、寒湿痹阻、湿热下注5型,分别给予中药方剂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0.
解毒益肾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益肾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自拟活血解毒、补益肝肾的解毒益肾丸与维骨力比较。将辨证为肝肾亏虚、瘀毒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观察组56例,口服解毒益肾丸,对照组58例,口服维骨力胶囊,8周为1个疗程,采用国际通用的WOMAC问卷评估、中医证候量化评价等指标客观评价解毒益肾丸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能明显降低WOMAC指数、中医症状积分,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中医证侯的改善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解毒益肾丸和维骨力胶囊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症状,两药疗效相当。但就改善中医证侯而言,解毒益肾丸优于维骨力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