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debergⅣ型和Ⅴ型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11例复杂肩胛盂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8±10.7岁;IdebergⅣ型5例,Ⅴa型2例,Ⅴb型4例,关节面主要骨块间间隙或台阶平均为6.3mm±6.2mm。手术采用Judet入路重建钢板或重建带固定肩胛骨内、外侧缘,其中5例关节面骨块辅以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前屈及内旋活动度,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和上肢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调查量表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2±12.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为150°~170°,平均163.5°±7.37°;内旋伸拇达T8水平以上5例,T12水平以上3例,L4水平以上3例。Constant评分为82-96分,平均87.8±4.9分;UCLA评分为30-35分,平均32.7±1.7分,其中优4例,良7例;DASH评分为3.4~13分,平均7.4±3.3分。结论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IdebergⅣ型和Ⅴ型肩胛盂骨折,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梁潇  王靖  李晓声 《中国骨伤》2020,33(12):1106-1110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治疗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接受肩关节镜下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治疗的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患者,男7例,女1例;左肩5例,右肩3例;年龄22~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术前和术后拍摄肩关节X线片和行CT检查评估骨折严重程度和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术后肩关节CT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未出现移位。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好,术后末次随访ASES评分85~97分,均较术前提高;Constant-Murley评分83~96分,均较术前提高。结论:肩关节镜下采用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可以有效固定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肩胛盂前缘骨折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取两具新鲜成人大体标本(4侧肩关节), 模拟经腋窝入路行肩胛盂前缘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标本置于侧卧位, 于腋后线切开, 经背阔肌前侧肌肉间隙显露肩胛骨侧方, 分离并保护腋神经、旋肱后动脉、胸背神经及旋肩胛动脉等周围重要组织。腋窝入路下术野分为上侧"四边区"及下侧"三边区", 可显露肩胛盂前下侧、肩胛颈及肩胛骨外侧缘全长。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腋窝入路肩胛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肩胛盂前缘骨折13例, 男7例、女6例;年龄(50.38±13.74)岁(范围24~67岁);右肩12例、左肩1例, 均为IdebergⅠa型骨折。采用解剖型支撑钢板固定5例、空心螺钉联合掌骨钢板固定7例、桡骨远端钢板固定1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3.00±5.97)个月(范围6~26个月)。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 无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术后3个月Co...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前方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的16例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术后2周、6~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并拍摄X线片,术后6~8周行CT检查,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38-1642
[目的]为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的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探讨临床疗效。[方法]8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在不切断三角肌、冈下肌及小圆肌情况下手术入路能显露的肩胛颈与肩胛盂范围。临床合并有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的肩胛骨骨折共21例,IdebergⅡ型13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1例,采用后路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根据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综合判断疗效。[结果]微创后入路可以完整显露肩胛颈及大部分后方肩胛盂(显露范围68.67%~52.31%,平均60.34%)。21例临床病例均获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末次优良率为95.3%~90.01%,平均91.82%;末次Constant肩关节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41.2分,VAS评分平均降低6.3分。[结论]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43-1647
[目的]探讨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6年6月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40.38±12.17)岁。根据国际通用的Ideberg[1-2]进行分型,ⅠB型2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4例。分别经前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Judet入路或改良Judet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加螺钉固定。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和上肢残障评分(DASH)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侧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换药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接受12~70个月[平均(36.38±13.4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43~100分,平均(90.89±7.83)分;DASH评分0.93~30.24分,平均(12.21±6.95)分。患者自我满意度:非常满意14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2例。末次随访时,4例存在肩关节的慢性疼痛或外展受限,1例轻度异位骨化。[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给予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腋窝入路直捷通道下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Ideberg Ⅱ型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22年6月采用经腋窝入路直捷通道下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Ideberg Ⅱ型肩胛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75岁,平均56.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4例,交通事故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平均3.8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和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中立位)、内旋(中立位)活动度评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5~105 min,平均79.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99.2 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8 d。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经加强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腋神经麻痹者。除1例失访外,余10例患者获随访10~54个月,平均26.4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1.0周。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再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双滑轮(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前缘骨折(Ideberg Ⅰa型)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10例。术前拍摄患肩X光片及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及分型。10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使用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骨折。术后3~6个月行CT三维重建评估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owe评分;测定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术后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术后平均随访(21.0±2.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1(1,2)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0.5(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3,P>0.05);Rowe评分由术前(58±16)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92±6)(t=6.344,P<0.001)。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复发脱位。最后随访时患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角度为(171±7)°,体侧外旋角度为(73±6)°,体侧内旋可触及胸椎T10~T7,与对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关节镜下Double-pulley缝合固定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双入路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13例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9 ~52岁,平均35.3岁.按Euler等分型方法将肩胛颈骨折分为:解剖颈骨折3例,外科颈骨折10例(A型7例,B型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5 mm重建钛板和螺钉固定.通过肩胛骨前位X线片测量肩胛盂成角和盂极角(GPA).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和Herscovici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6~ 37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1例,接近解剖复位2例.术后7~9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肩胛盂成角(27.1°)与GPA(36.2°)均较术前(55.1°、17.1°)有所改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79.6分(54 ~ 95分),其中优9例,良3例,差1例;Herscovici功能评分平均为14.7分(12~16分):优8例,良2例,可2例,差1例.无肩胛上动脉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和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60°~170°(135°±5.6°)。根据Herscvici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8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腋窝入路拉力螺钉结合支撑钢板治疗Ideberg Ⅱ型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经腋窝入路拉力螺钉结合支撑钢板治疗的26例Ideberg Ⅱ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1~75(43.12±6.56)岁。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对肩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9~42(30.6±10.5)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由术前的28~47(34.9±2.5)分,升高为70~95(87.2±6.8)分;UCLA评分结果由术前的9~25(17.9±1.7)分,改善为29~35(33.1±2.3)分,其中优17例,良7例,可2例。两者评分结果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和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2例在术后随访期有不同程度的肩部慢性疼痛。结论:经腋窝入路拉力...  相似文献   

12.
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 13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按改良的Ideberg分型分类 ,Ⅰ型 2例 ,Ⅱ型 1例 ,Ⅲ型 1例 ,Ⅳ型 9例。Ⅰ、Ⅱ型用标准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 2 7mm拉力螺钉固定。Ⅲ、Ⅳ型用后侧Judet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AO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4个月。以最后 1次检查结果为准 ,对肩关节的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定 :优 7例 ,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 10°~ 15°。良 4例 ,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16°~ 3 0° ,前屈后伸正常。可 2例 ,肩关节各方活动、旋转均较健侧差 3 1°~ 60°。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有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Ⅴ型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Ⅴ型肩胛盂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6~10个月。无畸形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肩峰撞击征、冻结肩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10例,可7例。结论采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Ⅴ型肩胛盂骨折,术中塑形方便,可进行环形内固定,使固定更牢靠。  相似文献   

14.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7例肩胛盂骨折患,1例肩盂前唇骨折采用前方入路,其余病例均采用后方入路。结果 17例患中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72个月,甲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周;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不稳定的肩胛盂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后方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适合应用于Ideberg分型Ⅰ型以上的骨折。  相似文献   

15.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肩胛盂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指征和方法。方法对8例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改良Idebery肩胛盂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Ⅴ型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4.2个月。根据美国肩肘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5~100分,平均85.6分,优5例,良1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肩胛骨盂缘骨折块移位≥1 cm、前缘骨折块≥25%、后缘骨折块≥33%,或盂窝骨折肩关节面不平整≥5 mm及盂肱关节不稳定均需手术治疗。对肩胛盂骨折采用改良Idebery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且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简化双滑轮(double-pulley)双排缝合锚技术治疗肩盂前缘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肩关节镜下简化double-pulley双排缝合锚技术治疗24例肩盂前缘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50.14±10.60)岁(范围,34~67岁);均为IdebergⅠa型骨折。其中单纯肩盂前缘骨折8例,伴肱骨大结节骨折4例,伴肩袖损伤5例,伴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大结节骨折4例,伴肩关节前脱位、肩袖损伤2例,伴肩关节前脱位、同侧桡骨远端骨折1例。肩盂前缘骨块面积占肩盂面积的28.91%±5.35%(范围,25.1%~38.5%)。肩关节镜下根据骨块大小,以1枚内排缝合锚置于肩盂前缘骨折床的内缘,2~4枚外排缝合锚置于肩盂关节面边缘,从低到高依次置入缝合锚,通过简化double-pulley技术复位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5个月(范围,12~36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7±0.6)个月(范围,2.1~3.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0.8)分(范围,0~2分)。术后患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61.00°±5.77°(范围,145°~180°);体侧外旋46.43°±6.63°(范围,35°~60°);内旋拇指触及棘突水平为L3~T10。Constant-Murley评分(88.1±3.7)分(范围,81~93分),DASH评分(8.4±4.7)分(范围,0~40.4分)。除1例患者术后6周CT检查显示肱骨头向前下略移位外,其余患者肩关节对应正常,无脱位和不稳定表现。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CT检查均未见骨折块移位。CT检查评价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即刻19例关节面台阶<2 mm,5例2~4 mm;末次随访时19例关节面台阶<2 mm,4例2~4 mm,1例>4 mm。术后6周,1例患者CT检查示肱骨头向前下略移位,但术后3个月CT检查示盂肱关节对应关系基本正常,关节面台阶5 mm。末次随访时,24例患者均未见严重骨关节炎表现,其中1例67岁患者存在轻度骨关节炎表现。2例伴肩关节前脱位及肩袖损伤者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结论对于大的肩盂前缘骨折,采用肩关节镜下简化double-pulley双排缝合锚固定技术治疗,创伤小,术中镜下视野清晰,骨折显露安全、充分,复位、固定稳定可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骨骨折患者10例,1例合并肩峰及锁骨外端骨折,1例合并肩峰及肱骨小结节骨折,6例存在肩锁关节的Ⅱ度损伤,2例Ⅲ度损伤。手术入路均为前入路,利用掌骨钢板和/或空心螺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8例患者获得平均20.1个月随访。对双肩功能均予以Constant评分,根据患肩占正常侧功能的百分比计算,患肩平均分数为(91.9±5)%。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32.5±3.2)分。肩关节前屈度数达(150±21.4)°,外旋度数达(53.8±11.9)°。内旋伸拇指平均可达到T9±3水平。结论经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有效方式,结合对合并悬肩复合体损伤的修复,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肩峰骨折的分型方法及治疗.方法 自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14例肩峰骨折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17~65岁,平均49.4岁.肩峰骨折按照Ogawa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4例.有5例肩峰骨折属于上肩胛悬吊带复合损伤一部分,其中复合损伤属于肩峰-肩锁关节-锁骨远端3例,锁骨中段-肩峰-肩胛骨外科颈1例,锁骨-喙突-肩胛盂上1/3和肩峰基底部三部位联合损伤1例.共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肩峰骨折接受手术治疗5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Ⅰ型1例,3.5 mm斜T型锁定接骨板固定Ⅱ型3例,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Ⅲ型1例.结果 手术组8例,平均随访13.8个月(12~18个月).接受手术患者的肩峰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平均84.7分.保守治疗组6例,平均随访15.5个月(14~18个月),肩峰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平均71.7分.结论 通过对孤立性的移位明显的肩峰骨折或肩峰骨折属于上肩胛悬吊带多重损伤一部分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Ogawa分型结合上肩胛悬吊带复合体损伤理论能指导肩峰骨折的治疗,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两部分以上损伤的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治疗26例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两部分以上损伤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16~80岁,平均42岁。其中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9例(Ⅰ型),锁骨远端骨折或脱位伴喙锁韧带、肩锁关节损伤10例(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其余部分损伤7例(Ⅲ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0d,平均6.4d。肩胛颈及肩胛盂骨折均以重建钢板及空心钉固定,肩峰骨折以重建钢板及空心钉固定,锁骨骨折以重建钢板或钩状钢板固定,喙突骨折以空心钉固定,所有韧带损伤均行一期修复。术后随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并指导功能康复。骨折愈合后以Rowe及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8.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2周。术后无一例出现肩峰下撞击征等并发症。患者肩关节均自觉处于稳定状态。2例患者出现三角肌肌力下降,3例出现肩部疲劳感及酸痛感。Rowe评分为71~97分,平均89.7分,其中优18例、良5例、可3例;Constant-Murley评分为70~100分,平均92.4分,其中优16例、良6例、可4例。
结论 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两部分以上损伤分为三型,可采用重建钢板及空心钉固定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肩胛骨骨折患者32例,其中涉及肩胛盂骨折19例。根据Ideberg分类系统进行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3例,Ⅳ型5例,Ⅴ型2例。其中4例为“浮肩”,1例合并完全性臂丛神经损伤。根据骨折的类型,3例选择前入路,其余均为后入路。利用重建钢板结合螺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对双肩均予以Constant评分,根据患肩占正常侧功能的百分比计算,患肩平均分数为92.6%,肩关节平均前屈度数达152°,外展度达87°,外旋度达35°。结论对于肩胛骨波及肩胛盂的骨折除了遵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外,同时应考虑是否影响肩关节稳定性。手术指征选择恰当,固定可靠,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