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将7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洛地特+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舒洛地特250 LSU/次,2次/d)和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随访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舒洛地特和厄贝沙坦联合干预比单用厄贝沙坦的尿微量白蛋白值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单用厄贝沙坦组比较,舒洛地特和厄贝沙坦联合干预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下降均较明显(P<0.05).两组的血肌酐值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安全性好,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拮抗剂(ARB)厄贝沙坦联合二氧吡啶类钙拮抗剂(CCB)非洛地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组为治疗组,单用厄贝沙坦和单用非洛地平为对照组.观察血糖、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氨、24小时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等值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两药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门冬胰岛素30对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分析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血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均低于对照组( P <0.01);显示观察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门冬胰岛素30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养阴活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4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养阴活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血压、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养阴活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1例)和厄贝沙坦组(42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厄贝沙坦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m Alb)、血清肌酐(SCr)的差异。结果:厄贝沙坦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肾功能指标(BUN、UAER、m Alb及SCr)无差异;治疗后,厄贝沙坦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肾功能指标(BUN、UAER、m Alb及SCr)较常规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压、降低尿蛋白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高血压患者218例,分为4组:老年女性组、非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非老年男性组。将老年女性分为单纯高血压亚组(EH亚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亚组(EH合并DM亚组)。所有病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动态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颈动脉IMT异常的老年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方法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女性患者IMT与HOMA-IR、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非老年女性组比较,老年女性组IMT、FPG、血脂、BMI、HOMA-IR显著高于非老年女性组(P<0.05)。与EH亚组比较,EH合并DM亚组FPG、FINS、hs-CRP、IMT、HOMA-I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存在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组(A组),厄贝沙坦组(B组),联合治疗组(非洛地平+厄贝沙坦:C组),每组32例,给予非洛地平5mg,厄贝沙坦150mg,均1次/d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3组用药后血压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治疗后的血压优于A、B组(P<0.05),A、B两组治疗后的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治疗安全有效,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各30例,A组行厄贝沙坦治疗,B组行氨氯地平治疗,C组行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血压及各项血糖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两组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C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C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可较好地控制血压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6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血压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血压、血清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345.18±65.7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5.38±55.67)μ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79.1±7.4)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舒张压(95.8±8.5)mm Hg,观察组收缩压(112.5±14.3)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38.2±15.1)mm Hg(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应用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是一种效果显著的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厄贝沙坦,观察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疗程为8周。8周后,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内皮素和血清脂联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总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脂联素、内皮素变化有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降压效果,及早应用降血压药物可以预防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僵硬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根据蛋白尿情况将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非蛋白尿组(A组,n=42)和高血压蛋白尿组(B组,n=38),另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等指标;测定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应用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心踝血管指数(CAV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ACR、CAVI、颈动脉IMT均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的ACR、CAVI、颈动脉IMT均高于A组(P<0.05);ACR与CAVI、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ACR、CAVI可用作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使用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其中40例仅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G、LDL-C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HDL-C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使用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疗效良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改善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志强  梁凌  庞振瑶  林芳  陈平 《广西医学》2004,26(4):498-500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正常对照组 10 0例 ,高血压病组 14 5例 ,2型糖尿病组 90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 10 2例 ,测定空腹血糖 (FSG)、血胰岛素 (Fins)、血和尿的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微量白蛋白 (Alb) ,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测定颈动脉中 -内膜厚度 (IMT)、斑块的发生率 ,并根据Crouse方法计算斑块积分 ;测定心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 ,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ISI、血和尿的β2 -MG、尿Alb、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LVMI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 <0 0 1) ;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ISI、IMT和斑块积分又较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高 (P <0 0 5 ) ;各组资料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 (IMT及斑块积分 )与年龄、体重指数、ISI、TG、LVMI及血和尿的 β2 -MG、尿Alb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损害 ,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 ,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心、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口服厄贝沙坦患者30例(对照组A);口服氨氯地平患者30例(对照组B);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患者60例(观察组),每组患者治疗12周,观察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CRP及MALB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98例,根据ACR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收集空腹血样本用于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钙、血磷、血清25(OH) D、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检测,分析各项指标与25(OH) D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的25(OH) D均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尿组(P<0. 05),大量蛋白尿组25(OH) D显著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 05)。25(OH) D与ACR、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P<0. 05),与血钙呈正相关(P<0. 05)。结论:血清25(OH) D浓度降低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ACR值增加显著相关,25(OH) D水平可能可以反映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2型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42例,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结果DPN组与DM组单因素比较,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较DM组均升高,DPN组的2 h胰岛素(2h Ins)明显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Ins)、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DPN做应变量,以单因素比较有差异的指标做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 A1c、ACR为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DPN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Hb Alc、ACR。  相似文献   

18.
王芳  田鑫 《新疆医学》2012,42(1):30-31,3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肾病(Ⅲ期-V期)患者96例,血糖控制均达标,分为单用厄贝沙坦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厄贝沙坦联用肾炎康复片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服用药物三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复查血肌酐,血胆固醇,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单用组及联用组在治疗前后血肌酐,血胆固醇,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优于单用组.结论:厄贝沙坦与肾炎康复片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单纯高血压组(EH)组9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103例,健康对照组92例,均行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动态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IMT与HOMA-IR、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IMT、FBG、血脂、BMI等指标,EH+DM组显著高于EH组(P〈0.05),EH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IMT显著增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70)和非高血压组(n=71),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测定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7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非高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TC、LDL-C、FPG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具有早期发现和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