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价值.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间10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分别行肝动脉栓塞化疗(51例)或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52例).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年及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缩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能明显提高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多极射频消融治疗仪(RFA-I)治疗肝癌患者2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和治疗后1 d、21 d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NF-α)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结果 肝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NF-α)降低,Th2细胞因子(IL-4、IL-10)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治疗后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NF-α)升高,Th2细胞因子(IL-4、IL-10)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肝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2例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第一组,共92个病灶)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77例(第二组,共85个病灶)采用单纯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第一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6%,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5.2%、78.7%和87.5%、73.1%、65.7%;而第二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2%,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1.3%、72.3%和83.6%、68.7%、57.8%.两组间肿瘤完全坏死率,1年、3年、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单纯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疗效相近,对于小肝细胞癌而言,单纯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和手术切除(SR)两种治疗方式对直径≤5 cm孤立性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比较其优劣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径≤5 cm的孤立性肝细胞癌、并接受以上其中一种治疗方式的病人资料,共606例。患者分为A组(直径≤2 cm)、B组(2 cm<直径≤3 cm)、C组(3 cm<直径≤5 cm)3个亚组,其中A组:77例;B组:239例;C组:290例。调查RFA和SR两种治疗方式在各亚组和总体人群中对预后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RFA疗效的主要原因。结果 在肝细胞癌患者总体人群中,行SR组患者的生存预后优于RF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直径≤2 cm时,SR与RFA临床疗效相当,生存预后和无复发生存无统计学差异(P>0.05)。2 cm<直径≤3 cm时,SR的生存预后和无复发生存均优于RFA;直径为>3 cm且≤5 cm的肝细胞癌患者,SR的生存预后和无复发生存优于RFA,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2 cm患者,RFA可达到与SR一样的临床疗效;对于2 cm<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患者,应优先考虑SR。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LC+EST)(n=20);B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LC+LCBDE)+T管引流组(n=20);C组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组(n=20);对比分析三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率等并发症指标.结果 LC+EST组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禁食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均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疼痛发生率、胆漏率低于LC+LCBDE组(P<0.01),但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率高于LC+LCBDE组和开腹组;三组间术后结石残余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EST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TACE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意在筛选出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有预防作用的潜在受益人群。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病人资料,总共205例。根据病人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NO TACE组(74例)和TACE组(131例);根据病人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点进行分组,分为NO TACE组(74例)、术前TACE组(32例)、术后TACE组(50例)和前后TACE组(49例);根据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等临床特征分为各亚组,回顾性分析TACE在治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结果 TACE治疗不能显著降低整体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P>0.05),但术后TACE治疗能够适当降低个别亚组病人的2年内肿瘤复发率,包括肿瘤直径>5 cm组、AFP>200 μg/L组、CNLC Ib期以上组、BCLC B级以上组病人,而对2年后的肝癌复发率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TACE治疗不能显著降低整体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但术后TACE治疗能够适当降低个别高危复发风险病人的2年内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伤性脑组织(P<0.01);FDX1的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DX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FDX1表达强度(相对危险度为2.003,P<0.01)和肿瘤分级(相对危险度为2.279,P<0.01)是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DX1高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多病灶肝癌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3例多病灶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种包括原发性肝癌6例、转移性肝癌7例;病灶数目2~5个;病灶大小0.5~5.0 cm;术中切除主瘤灶6例,术后配合全身化疗7例,肝动脉栓塞化疗2例.射频机型包括RITA及COOL-TIP;射频途径包括开腹9例,经皮4例.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3~4周CT评价肿瘤完全缓解率69.2%,部分缓解率30.8%,总体有效率10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一过性低热(76.9%)及肝功能损害(100%),无手术死亡.全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1例术后1.5个月死于化疗并发症,另1例因广泛肝内子灶形成于术后5个月死于肝衰,其余患者目前仍无瘤生存.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3%(12/13)、84.6%(11/13).结论 射频消融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建议多发病灶肝癌综合治疗中优先考虑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标准的49例患者分成LPD组(n=23)和OPD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学结果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LPD和OPD两种术式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安全性指标相近(P>0.05);LPD组较OPD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两种术式术后入住ICU人数、非计划再次手术人数、标本肿瘤长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阳性患者例数、R0切除率、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病理分期、肿瘤来源、出院30 d内再次入院率、术后复发率、术后90 d死亡率及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等手术疗效指标相近(P>0.05)。与OPD相比,LP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提早,术后住院日缩短,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提高(P<0.05)。结论 与OPD相比,LPD安全可靠,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手术疗效值得肯定,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彩色多普勒在诊断乳腺纤维上皮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因乳腺肿块进行超声诊断并接受组织学活检与手术切除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分纤维腺瘤组和叶状肿瘤组,共59例患者入组,纤维腺瘤组43例,叶状肿瘤组16例。所有患者均获得B超、SWE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平均弹性(E平均)、最大弹性(E最大)和血管信号由SWE和多普勒超声测定。结果 两组的临床与超声特征包括:叶状肿瘤组病变的平均体积大于纤维腺瘤组(P<0.05),叶状肿瘤组的不均匀回声比纤维腺瘤组更多(P<0.05)。叶状肿瘤组BI-RADS分类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叶状肿瘤的组织E平均和E最大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叶状肿瘤组有较高的血流信号(与纤维腺瘤组比较,P<0.05)。另一方面,彩超和SWE的平E平均值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B超检查,E最大的特异度高于B超检查,敏感性略低于B超检查。E平均>40.4 kPa或高血流信号或E最大>48.2 kPa或高血流信号为标准的SWE和彩超联合应用可将诊断的敏感性和PPV提高到100%。结论 与乳腺叶状肿瘤相比,纤维腺瘤有较低的僵硬度和较少的血管数量的倾向。联合应用SWE和多普勒超声中,平均弹性值和最大弹性值在鉴别可疑病例方面显示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切取患者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VEGF-A及PI3K及 AKT表达水平,并分别统计其阳性表达率,比较两组间差异。同时单因素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A、PI3K及AKT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VEGF-A与PI3K及AKT表达相关性。术后随访5年,比较VEGF-A、PI3K及AKT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的VEGF-A及PI3K及AKT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VEGF-A及PI3K及AKT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等临床资料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VEGF-A表达与PI3K、AKT表达呈正相关(r=0.625, 0.517; 均P<0.05)。结直肠癌VEGF-A及PI3K及AKT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的VEGF-A及PI3K及 AKT均存在高表达现象,且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及浸润深度呈现明显相关性,同时可减少患者生存期,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病情发生发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186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B组)。结果 两组病人之间年龄、性别比例、肿瘤最大横径、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术前Wexner评分、术前肛门最大收缩压、术后Wexner评分、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之间肿瘤下缘至齿线距离、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年龄、肿瘤最大横径、新辅助放化疗比例、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BMI、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是有效的,尤其适合于低位、骨盆狭窄的男性直肠癌患者,但要充分准备,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再次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再次肝切除术(77例)和RFA(82例)的复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均衡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倾向性匹配分析筛选出41对病人。RFA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以再次肝切除术(或RFA)的时间为起点,或以首次肝切除术的时间为起点统计总存活率,两组病人的总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8、0.820);倾向性匹配后,两组病人的总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43、0.917)。结论 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复发性肝癌,RFA安全性较好,病人住院时间短,且远期存活率与再次肝切除术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2016年5月~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化疗组(n=20)与非化疗组(n=20),两组都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化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OX方案化疗。观察如下指标:化疗组比较化疗前后胃壁、局部淋巴结、门静脉癌栓影像学表现;术中比较两组之间幽门不全梗阻、胃壁组织水肿情况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术后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平均住院日、R0切除情况及术后肿瘤TNM分期情况。结果 化疗组化疗后胃壁变薄,肿瘤缩小,周围肿大淋巴结减少缩小,门静脉癌栓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术中的幽门不全梗阻、胃壁组织水肿情况、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较非化疗组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化疗组的术后切除率高、淋巴结转移少、手术平均住院日短,且提高了R0切除率并降低了术后TNM分期,两组之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前评估分期在ⅢA~Ⅵ期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泰合剂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分期为Ⅱ、Ⅲ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射频、肝泰合剂治疗)38例,对照组(射频、谷胱甘肽治疗)36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71.05%,对照组58.33%(P0.05);治疗组AF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主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泰合剂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ITGAV)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8例癌旁组织中ITGAV的表达,分析ITGA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ITGAV的表达及临床随访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TGAV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OS样抗原1(FOSL1)蛋白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UALCAN数据库预测FOSL1在头颈鳞癌(HNSC)中的表达情况,收集98例头颈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头颈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FOSL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UALCAN数据库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FOSL1蛋白在头颈鳞癌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FOSL1的表达与头颈鳞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HPV状态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OSL1高表达组HNSC患者总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HNSC患者(P< 0.05)。结论 FOSL1蛋白参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FOSL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头颈鳞癌恶性程度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胆道Ⅰ期缝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快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胆道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Ⅰ期缝合36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策略(ERAS组),16例行常规术前准备(常规组),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的肝功、炎性及应激性指标。结果 ERAS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的ALT、WBC、CRP、Cor、NE、ACTH水平较术前升高,DBIL较术前降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ALT、DBIL、WBC、CRP、Cor、NE、ACTH较术前、术后第一天降低,ALT、DBIL指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CRP、Cor、NE、ACTH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胆道Ⅰ期缝合术安全、有效、可行,ERAS策略的应用可减轻机体炎症和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及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