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其炎症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自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3月31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普通病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0例,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n=25)与重型组(n=35).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血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水平等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男女比例为1.0:1.2;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63.38±0.50)岁;普通型25例,重型35例.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23例(38.3%),糖尿病8例(13.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例(13.3%).临床症状,发热36例(60.0%),咳嗽39例(65.0%),呼吸困难27例(45.0%),疲乏22例(36.7%),肌肉疼痛9例(15.0%).重型组男性患者比例、年龄、气促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普通型组,D-二聚体、IL-6水平高于普通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发热.急性期过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IL-6、D-二聚体水平仍显著高于普通型患者,提示炎症反应持续时间长,其可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治疗的靶点,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3月29日武汉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科医院COVID-19确诊患者335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临床分型方案,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浆BNP及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并对各组患者性别、年龄、BNP及IL-6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纳入COVID-19患者335例,其中轻型6例,普通型207例,重型111例,危重型患者11例。COVID-19重型患者血浆BNP水平为22.5(0.01,72.3) pg/m L,显著高于普通型患者(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型患者BNP水平大于100 pg/m L的比例分别为:普通型4.3%(9例)、重型20.7%(23例)、危重型54.4%(6例),轻型患者BNP均在正常范围内,该比例在不同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1)。335例中有198例同时检测IL-6水平,其结果与对应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s=0.203,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与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BNP与炎症因子IL-6水平呈正相关,联合二者可更好地对COVID-19患者进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及普通型112例(轻型及普通型组),重型及危重型11例(重型及危重型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外周血LYMPH#的初诊检测结果、出院前检测结果和初次随访检测结果;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患者的年龄比轻症患者大。轻型及普通型组50.89%(57/112)的患者LYMPH#初诊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值,重型及危重型组72.73%(8/11)的患者LYMPH#初诊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值。轻型及普通型组和重型及危重型组LYMPH#初诊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89)。轻型及普通型组和重型及危重型组之间LYMPH#恢复数值[(初次随访检测结果–初诊检测结果)/初次随访检测结果]和LYMPH#差值(初次随访检测结果–出院前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4和P=0.038)。结论SARS-CoV-2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康复出院的重症患者免疫功能需要进行持续监测,LYMPH#可作为临床监测COVID-19患者免疫功能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NCP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其中分为单纯轻型NCP轻型患者①组15例(男8例,女7例),NCP普通型患者②组22例(男13例,女9例:包括胃炎、呼吸道感染、心功能不全、甲状腺肿瘤、膀胱肿瘤、结核等),NCP重型患者③组9例(男8例,女1例: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外选择健康查体者40人(男20例,女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项检查指标在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NCP患者组SAA、hs-CRP、NLR及血沉(ESR)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重型患者组高于普通型患者组合轻型组患者组(P<0.01),患者三组之间结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SAA、hs-CRP、NLR及ESR在NCP患者疾病早期诊断中效果优于检验普通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联合检测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3月1日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和普通型患者35例纳入非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18例纳入重症组.比较非重症组和重症组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建立Fishe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联合常规生化指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20年1月16日至2月28日在院隔离治疗的95例确诊病例,分为轻型(24例)、普通型(44例)、重型(16例)和危重型(11例),比较4组患者的年龄、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AP)、α1酸性糖蛋白(AGP)、α1抗胰蛋白酶(AAT)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动态变化、常规生化指标的结果情况。结果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7.00岁、50.00岁、51.00岁和65.0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HAP、AGP和AAT水平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轻型组与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CT水平,轻型组与重型、危重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时相蛋白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常规生化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清蛋白、总钙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急性时相蛋白联合常规生化指标与COVID-19的临床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以对COVID-19预后进行初步判断,对COVID-19病情的判断及预测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多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8-12月收治的1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重症组(48例)和轻型组(5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查3组患者入院后的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中重症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型组和对照组,且轻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轻型组和中重症组,且中重症组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和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可反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0日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2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分析不同病情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Procarta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结果 COVID-19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重型占23.8%。重型患者WBC、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数量下降,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胆碱酯酶、钙水平下降。普通型和重型患者IL-8水平升高,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和MIP-1β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重型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受损,肝功能有一定损伤,应加强对重型患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 O V ID-19)患者的各项血常规和部分血生化等检查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37例C O V 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患者(重症组)25例,轻型与普通型患者(非重症组)112例.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常见实验室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患者,分为轻型组(14例,轻型和普通型)、重型组(16例,重型和危重型),同期收住院非COVID-19患者为普通肺炎组(48例).分别检测各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单核细胞计数(MON)、单核细胞百分比(MO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结果 重型组患者LDH、NEU、NEU%、CRP水平均高于轻型组、普通肺炎组(P<0.05),而Alb、LYMPH、LYMPH%、MON%均低于轻型组、普通肺炎组(P<0.05);与轻型组比较,普通肺炎组、重型组PCT水平均升高(P<0.05),但普通肺炎组与重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WBC增加,MON逐渐减少,但与普通肺炎组、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患者轻型组与重型组常见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联合检测LDH、Alb、WBC、NEU%、LYMPH%、MON%、CRP、PCT等指标,对评估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4月本院住院治疗的5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症状、血液检验、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等。结果 52例患者入院时无症状感染者38例,轻型11例,普通型3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47.37±14.66)岁。临床症状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及全身酸痛为主,按照患者入院首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N基因及ORF1ab基因的周期阈值(Ct值)分为Ct值≤20组及Ct值组>20,各26例。Ct值>20组比Ct值≤20组血清新冠抗体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血钾升高,疫苗接种剂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水平高(OR=1.004,95%CI:1.00±1.01)、中性粒细胞计数高(OR=1.701,95%CI:1.09±2.66),入院首次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检测Ct值>20的患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患者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检测Ct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将500例COVID-19患者分为轻型组(205例)、普通型组(195例)、重型组(65例)和危重型组(3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COVID-19患者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Ig M抗体。结果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分别有20、20、12和10例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分别占各组的9.76%、10.26%、18.46%和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12.4%)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26例(5.2%)为多重感染。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合并感染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与COVID-19严重程度有关,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联合用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宣肺清热化湿法对40例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原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所有患者均将宣肺清热化湿法(原清肺排毒汤基础上加清热化湿之品)。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病毒转阴时间、血常规、生化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及有效率等,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治疗病毒核酸检测均转阴后出院,轻型平均住院时间(9.81±2.90)d,连续2次核酸转阴时间(11.11±4.11)d,有效率85.19%。普通型平均住院时间(10.54±2.54)d,连续2次核酸转阴时间(10.23±2.74)d,有效率84.62%。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计数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肝肾功能,未发现造成肝肾损伤者。结论:宣肺清化法治疗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收效明显且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均值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者临床观察治疗全程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住院和出院后集中隔离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20年2月四川省道孚县6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核酸检测结果,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粪便标本核酸检测情况等。结果轻型、普通型病例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年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后口咽拭子核酸转阴平均天数为(7.4±6.2) d,轻型、普通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16例患者出院后2周内粪便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23.9%(16/6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2周内有部分患者粪便中能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疾病防控部门应重视出院患者排泄物的消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轻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COVID-19轻重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前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表达阴性的COVID-19患者40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H-FAB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COVID-19患者共40例,其中轻型组20例,重型组20例,与轻型组相比,重型组年龄更大[(41.9±10.5) vs (58.2±16.3)岁],且合并糖尿病比例更高(P均<0.05)。通过比较两组血清H-FABP表达水平发现,重型组H-FAB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3.97±1.80) vs (6.88±3.90) μg/L,P<0.05]。结论 在hs-cTnT表达阴性的COVID-19患者中,血清H-FABP表达水平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相关,H-FABP可能作为一个更加敏感且独立的心肌损伤因子用于COVID-19疾病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2月21日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部分预后和转归。结果 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同,年龄14~68岁,中位年龄41岁。可推算潜伏期者7例,为7~18 d,有3组家族聚集性发病,共10人。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11 d,最短1 d。临床表现以发热、咽部不适、干咳为主要症状,仅1例患者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轻型4例,普通型7例,重型3例,无危重型病例。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多数正常,病程中观察到4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伴随持续发热或肺部影像学进展。6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包括3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4例患者降钙素原检查均未见升高。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1例为第2次检测阳性、2例为第3次检测阳性。4例轻型患者胸部CT无明显改变,10例患者肺部存在多发病灶,均有磨玻璃影,病灶为单侧1例、双侧9例,均位于胸膜下或肺外带,合并有实变4例、结节影1例,无坏死灶出现,未见胸腔积液。目前14例患者中6例连续2次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病程6~27 d,中位时间22.5 d。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均不具有特异性,确诊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部分患者需多次检测才能得到阳性结果,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仍需全面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测及病情进展等方面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6月本院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甲流组、疑似组、健康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VID-19组患者SAA和CRP明显高于甲流组和疑似组(均P<0.05);COVID-19组SAA和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疑似组(均P<0.01),且SAA的阳性率高于CRP;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年龄、SAA、CRP、IL-6明显高于普通型(均P<0.05)。结论:COVID-19患者中升高的SAA和CRP,可作为COVID-19的早期诊断和辅助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吕世晖  梅奉侠 《当代护士》2021,28(5):130-132
总结了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肺部功能锻炼健康及康复指导等.39例患者经过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精准治疗和科学护理,均痊愈出院.医务人员"零感染".认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进行精准的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疫情迅速蔓延,截至2020 年3 月22 日,全球已有约19.6 万人被确诊,累计死亡1.28万例,使得全球公共卫生机构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且感染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紊乱,尤其是凝血系统的活化,往往会造成纤溶系统的抑制,最终进展成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中36% 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出现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的现象,且并发症较多,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因此,深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凝血特征,尤其是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症时凝血指标的变化,对阻止病情的恶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研究,分析该病与脓毒症的相关性,重点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凝血特点,尤其是发生血栓及出血的风险,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其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0年 1月 18日~ 2月 26日序贯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的 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是否并发糖尿病、入院首次血糖水平和入院时临床分型及院内死亡事件等资料,依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入组后根据院内死亡事件分为生存亚组与死亡亚组,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亚组、重型亚组与危重型亚组,分析比较组内各亚组间入院血糖水平的差异,另根据入院血糖水平( GLU)分为 GLU 3.9~7.8mmol/L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