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削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削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创面6例,其中足背创面4例,足趾创面2例;缺损面积为3.0cm×5.0cm~5.5cm×8.0cm;4例供区直接缝合,2例供区创面植皮修复. 结果 本组6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随访3 ~12个月,原缺损部位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削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供区破坏小,是游离移植修复前足创面的新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0具新鲜尸体上进行双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测量。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查标记穿支位置,根据口腔内缺损组织的面积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口腔,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具新鲜尸体完成双侧解剖,共获得20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数据。旋髂浅动脉直径为(1.94±0.30)mm,浅支直径为(0.94±0.25)mm,深支直径为(1.25±0.27)mm。至少有2条来自深支的肌皮穿支穿过缝匠肌[(2.15±0.37)条],肌皮穿支直径为(0.75±0.15)mm。旋髂浅静脉直径为(1.72±0.14)mm。浅支动脉蒂长度为(6.5±1.2)cm,深支动脉蒂长度为(8.5±1.9)cm,静脉蒂长度为(9.2±2.1)cm。共选择16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31~70岁,平均48.8岁。切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6 cm×4 cm~12 cm×6 cm,血管蒂动脉平均长度约6.8 cm,静脉平均长度约7.6 cm。1例术后出现皮瓣静脉危象,皮瓣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2例出现供区淋巴瘘,拔管延迟。16例术后随访6~30个月,1例9个月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供区未见并发症,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厚薄适中,质地柔软,血管蒂直径及长度恒定,血供稳定,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的穿支分布特点, 以及应用以其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用高频彩超于股前外侧区重点探测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髂髌连线)中点附近及近端粗大的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根据受区缺损大小和形状, 参考术前穿支定位, 设计并切取以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 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中用钢尺测量斜支主干发出点、穿支入皮点到髂前上棘间距离;用显微标尺测量穿支口径;统计穿支数目等数据。术后对皮瓣成活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随访, 末次随访时采用综合评价量表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90~100分为优, 75~89分为良, 60~74分为可, <60分为差。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 其中男62例, 女22例;年龄14~82岁, 平均46.9岁;手部创面32例, 前臂6例, 上臂3例, 小腿10例, 足踝部33例;创面面积为6 cm×4 cm~20 cm×45 cm。84例患者共切取88侧皮瓣(4例为双侧皮瓣), 面积为7 cm×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浅筋膜层切取以旋髂浅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背侧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9年1月对28例手足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在浅筋膜层切取以旋髂浅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腹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0 cm×4.0 cm~8.0 cm×22.0 cm;厚度4.0~15.0 mm。所有皮瓣均吻合旋髂浅静脉。结果 1例旋髂浅动脉浅支吻合掌背动脉的皮瓣,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27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30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柔软,稍臃肿,腹部供区留线性瘢痕。结论在浅筋膜层切取以旋髂浅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缺损,较常规腹部皮瓣供区损伤更小,切取容易,手术时间短,是修复手足背侧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采用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16例四肢复杂创面。男12例,女4例;年龄17~75岁,中位年龄49岁。损伤部位:小腿、足踝14例,手臂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 cm×3.5 cm~27.5 cm×8.5 cm。临床诊断为开放性骨折伴不同程度骨、肌腱外露。受伤至手术时间10~35 d,平均17 d。采用股前外侧皮瓣7例,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8 cm×4 cm~28 cm×9 cm。供区直接皮内缝合。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例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处理后成活。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不臃肿,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浅痛觉和触觉恢复良好。供区残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方便显微操作,可提高血管吻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8例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分别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股外侧穿支皮瓣、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8例(游离移植98例,带蒂转移10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4 cm×2 cm,最大44 cm×9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5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1例松解包扎后危象解除,4例再次手术探查,2例成活,2例坏死,其余103例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121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遗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 结论穿支皮瓣不携带肌肉、深筋膜及运动神经,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还具有血供可靠、质地薄、不需二期去脂整形的优点,是修复四肢浅表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采用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16例四肢复杂创面。男12例,女4例;年龄17~75岁,中位年龄49岁。损伤部位:小腿、足踝14例,手臂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 cm×3.5 cm~27.5 cm×8.5 cm。临床诊断为开放性骨折伴不同程度骨、肌腱外露。受伤至手术时间10~35 d,平均17 d。采用股前外侧皮瓣7例,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8 cm×4 cm~28 cm×9 cm。供区直接皮内缝合。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例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处理后成活。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不臃肿,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浅痛觉和触觉恢复良好。供区残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吻合血管逆行血供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方便显微操作,可提高血管吻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游离髂腹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选择供血血管的游离髂腹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设计选择供血血管及穿支为蒂的髂腹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30例,其中以旋髂浅动脉为蒂12例,以旋髂深动脉及穿支为蒂14例,以旋髂浅深动脉共干为蒂4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2.0cm×10.0cm,最小8.0cm×6.0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存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随访时间3~6个月.修复前臂及小腿(12例)皮瓣外观满意;修复手及足踝部(18例)皮瓣较臃肿,二期行整形术.供区仅遗留线条瘢痕,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髂腹部皮瓣供区隐蔽,供皮量大,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但供血血管有旋髂浅动脉及旋髂深动脉两类,且穿支或皮支的解剖有一定变异,具体手术时应根据供血血管的口径、走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软组织缺损,总结临床疗效,并评价SCIAPF的临床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足部9例, 踝部8例, 小腿8例, 前臂7例, 手部9例, 口腔1例;均采用SCIAPF修复,单一软组织缺损创面28例,多个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多种组织复合缺损6例。创面面积1.2 cm×1.8 cm~14.0 cm×20.8 cm, 皮瓣面积1.5 cm×2.0 cm~15.3 cm×22.3 cm。术后采用复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 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本组42例中,单一皮瓣共28例,其中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18例,旋髂浅动脉深支皮瓣2例,浅支加深支皮瓣8例;嵌合瓣6例,其中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加深支髂骨瓣4例,旋髂浅动脉皮瓣加缝匠肌肌瓣2例;分叶瓣8例。动脉吻合方式:端侧吻合35例,端端吻合7例;静脉吻合:与旋髂浅静脉吻合25例,与伴行静脉吻合12例,二者均吻合5例,其中静脉端端吻合27例,端侧吻合15例。所有皮瓣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本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10例四肢复杂创面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32~64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绞伤3例,机器挤压伤1例,重物压砸伤2例。上肢创面5例,下肢创面5例。创面范围11 cm×10 cm~25 cm×18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三叶皮瓣7例、四叶皮瓣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联合斜支穿支三叶皮瓣1例。皮瓣切取范围12.0 cm×10.5 cm~28.0 cm×12.0 cm。供区直接缝合9例,接力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结果术后1例皮瓣边缘窦道形成,经换药、引流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皮瓣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色泽、质地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分叶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四肢复杂创面,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探讨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在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效 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48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 究对照,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蒂皮瓣修补法治疗,观察组接受 3D-CTA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足功能。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 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在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足功能,促进恢复。 【关键词】3D-CTA;腓动脉穿支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足功能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perforator flap can be thinned to an extent to which it is vascularised only by the subdermal plexus. This study presents an innervated flap thinn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dorsal foot and ankle resurfacing.

Methods: A superthin innervated ALT perforator flap was used to repair the dorsal foot and ankle of 12 patients. The perforator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variations in the adipose lay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microdissection technique was then applied. The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and its accompanying vessels were adopted to construct a sensory flap.

Results: The flap thickness before defatting, which was measured immediately after flap elevation, ranged from 25–45?mm. The average flap thickness after defatting was 4.55?mm (range =?3–6?mm). A total of 11 flaps completely survived, and one flap presented superficial necrosis within a small area (2?cm ×2?cm) i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lap. No further flap revision or defatting procedures were required for these patients during an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of 16.5 months (range =?10–24 months). In the transferred flap, protective sensibility existed in all cases, and the static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was 13–16?mm.

Conclusions: The superthin innervated ALT perforator flap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ideal strategy for foot and ankle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18例足踝部创面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平均3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部位:足背部9例,足跟4例,外踝5例。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7~34 d,平均19 d。创面范围6.0 cm×2.5 cm^11.0 cm×6.0 cm。采用大小为6 cm×3 cm^18 cm×7 cm的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其供区以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8 cm×3 cm^16 cm×6 cm)修复。结果术后1例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出现瘀血肿胀,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皮瓣外形、色泽、质地和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2 mm,平均11 mm。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获优1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不需要牺牲主干血管,还能避免供区植皮,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移植,缺损面积9 cm×6 cm~26 cm×15 cm.受区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厚度均为优良,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指固有动脉穿支血管螺旋桨皮瓣修复末节指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固有动脉穿支血管螺旋桨皮瓣修复术修复12例末节指体缺损患者(14指),切取面积1.5 cm×1.2 cm^2.8 cm×2.5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个月~1年。14指皮瓣全部成活,指端皮瓣饱满不臃肿,质地柔软,感觉恢复。结论同指固有动脉穿支血管螺旋桨皮瓣修复末节指体缺损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可一期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失,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结合逆行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VSD技术结合逆行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掌长肌腱移植修复11例手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组织缺损面积1.8 cm×2.0 cm~3.0 cm×6.0 cm,切取皮瓣面积2.0 cm×2.5 cm~3.5 cm×7.0 cm。结果切取第2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7例,第3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2例,第4掌背动脉皮瓣皮支岛状皮瓣2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感染病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5个月。伤指关节功能、皮瓣外形较满意。末次随访时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标准评估伤指功能:优6例,良3例,中2例。结论 VSD可有效控制创面炎症,结合逆行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掌长肌腱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血运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穿支皮瓣治疗下肢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或带蒂穿支皮瓣在治疗下肢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穿支皮瓣游离或带蒂移位修复胫前及足踝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28例.游离移植13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胫前2例,踝前3例,足背2例,足跟2例;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4例.带蒂移位15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前4例,修复内踝2例;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跟6例,外踝及足背各1例;第1跖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近节(足母)趾背侧1例.抗生素液灌流伤口7例,万古霉素明胶海绵残腔填塞8例.结果 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出现静脉回流不足,表浅坏死,自行愈合,其余皮瓣无坏死.随访6个月~2年,2例复发,分别经1次和2次手术后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皮瓣外形满意.3例行二期骨移植.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可行走,患肢完全负重,按足部疾患治疗效果标准评定平均为84.5分.结论 游离或带蒂穿支皮瓣血供良好,可用于治疗残腔不大的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起庭  孟丛鹏  张锦飙  方威  李涛 《骨科》2022,13(2):151-154
目的 探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31.2岁,均采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4 cm×1.8 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跨供区髂骨皮瓣一期修复肢体大面积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髂骨皮瓣进行解剖学研究,提出采用旋髂深动脉、旋髂浅动脉串联供血的跨供区髂骨皮瓣新术式.模拟该术式,采用墨汁灌注的方法对跨供区髂骨皮瓣的供血面积及血流量进行测量.采用此术式一期修复四肢大面积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8岁,平均36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对跨供区髂骨皮瓣的血流量进行测定.结果 模拟术式的新鲜尸体墨汁灌注墨染结果:髂骨瓣,从距髂前上棘(15.8±3.2)cm处可见墨染情况;皮瓣,以髂前上棘为中心上及(8.6±2.4)cm、下达(5.4±2.6)cm、向内至(5.8±2.6)cm,向外至(24.6±5.8)cm均可见墨染情况.血流量测定结果显示:皮瓣周缘的血流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灌注后第3天增加变缓,进入相对平台期.临床应用的3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除1例患者经二次手术骨折经22个月愈合外,其余31例患者骨愈合时间为9~19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 跨供区髂骨皮瓣血供充分,可一期修复四肢大面积骨与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