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东平  罗丽  邓艳桃  郑艳嫦 《新中医》2015,47(12):187-188
目的:观察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虚热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按三阶梯止痛法给予止痛药物,并联合口服白皮开郁颗粒;对照组仅按三阶梯止痛法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99%,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消失率治疗组为56.67%,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止痛方外用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重度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三阶梯止痛法选择阿片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补肾通络止痛方外用,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KPS评分均增加,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治疗组为6.67%(2/30),对照组为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止痛方外用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能明显缓解骨转移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生存质量,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攻癌镇痛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肿瘤伴癌性疼痛患者均予基础治疗,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各30例(分别予攻癌镇痛散外敷,西药三阶梯止痛疗法),中西医结合组34例(予上述中西药合用),观察肿瘤患者止痛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比较,中药组66.67%,低于西药组的93.33%及中西医结合组的94.12%(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相近(P>0.05)。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比较,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相近(P>0.05)。KPS评分比较,中药组的改善不及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改善效果相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药组为16.67%,低于西药组的90.00%及中西医结合组的52.94%(P<0.05);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发生相近(P<0.05)。结论攻癌镇痛散外敷与三阶梯止痛疗法结合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患者应用三阶梯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陈晶晶 《新中医》2016,48(10):44-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头痛的效果。方法:9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止痛散治疗。治疗10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1%,对照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5天、10天VAS评分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天、10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9%,对照组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头痛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止痛散汤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龙竭散外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癌性疼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继恒  王国方  戎云霞 《新中医》2018,50(6):179-181
目的:观察龙竭散外敷疼痛处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3 3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癌痛治疗;观察组在规范化癌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竭散外敷疼痛处,治疗14天为1疗程,均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患者疼痛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止痛药物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各级评分、平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痛药物使用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恶心Ⅰ度2例,呕吐Ⅰ度1例;对照组恶心Ⅰ度7例,Ⅱ度1例,呕吐Ⅰ度1例。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5.56%,对照组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Ⅲ度便秘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竭散外敷能辅助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癌性疼痛,能减少止痛药用量、减轻恶心呕吐和便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段氏消癥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段氏消癥止痛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控制疗效、症状总疗效、体力状况3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便秘、腹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段氏消癥止痛法外敷治疗癌痛可以达到三阶梯治疗的疗效,同时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王灿 《新中医》2019,51(10):242-244
目的:分析电针联合氢吗啡酮对瘀血停滞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氢吗啡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氢吗啡酮联合电针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爆发痛发作次数、NRS评分、KP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氢吗啡酮平均每天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止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爆发痛发作次数、NRS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爆发痛发作次数、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爆发痛发作次数、NR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P 0.05)。观察组氢吗啡酮平均每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瘀血停滞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采用电针联合氢吗啡酮治疗,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片、阿昔洛韦软膏、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铃芍甘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6.83%,对照组为84.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研究组为3.18%,对照组为1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增强疗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强度,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饶爱华  许建新  王燕山 《新中医》2015,47(4):231-232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癌痛消治疗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为治疗方案,采用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吗啡缓释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癌痛消外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第7、14天吗啡缓释片用药剂量及每天癌痛发作次数,并以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7、14天,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Karnofsk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癌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癌痛消治疗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玉松  文钦生  李洁儿 《新中医》2018,50(5):147-15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中药辨证施治;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及加巴喷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4例,占68.57%;对照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8例,占8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嗜睡、步态不稳例数少于对照组,腹痛、腹泻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止痛药物及加巴喷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中药外敷干预癌症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0例中度至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给予规范化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耳穴埋豆联合中药外敷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痛效果、NR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及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止痛效果及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中药外敷可以有效减轻癌症疼痛患者的疼痛,并可减轻阿片类药物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发生,从而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止痛膏联合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肝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肝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止痛膏敷贴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对照1组给予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对照2组予止痛膏敷贴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不同分级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3组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总有效率,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疼痛总有效率,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生活质量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良好率均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生活质量良好率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膏敷贴联合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肝癌疼痛可明显缓解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龙藤通络酒剂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三阶梯止痛药物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龙藤通络酒剂外用。两组疗程均为8 d,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评价疼痛疗效;观察等效吗啡消耗量、爆发痛次数及止痛起效时间,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5.85%,显效率为31.70%,均高于对照组的44.19%和18.60%;在整体疼痛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RS评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疼痛程度患者NRS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在中度疼痛患者中,治疗组NRS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日均等效吗啡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层比较,治疗组中度疼痛患者的日均等效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相同疼痛程度患者(P<0.05)。④两组爆发痛次数、爆发痛平均止痛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龙藤通络酒剂与阿片类止痛药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度癌性疼痛患者,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日均消耗量,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疼痛评分按照癌痛三阶梯原则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芬待因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等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治疗0.5 g/次,3次/d,饭后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卡氏评分(KPS评分)、简明疼痛问卷表(BP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PQ评分及各单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厌食、便秘、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三级阶梯止痛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阶梯止痛疗法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及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环境、总体感觉),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五羟色胺(5-HT)、内皮素-1(ET-1)、前列腺素E_2(PGE_2)]变化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环境及总体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程度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后5-HT、ET-1和PGE_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阶梯止痛疗法能够有效抑制癌性疼痛患者体内致痛物质表达,提高镇痛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够明显减轻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肠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痉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胁痛膏(自拟)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轻、中度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胁痛膏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30例用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轻度疼痛总有效率92.0%,中度疼痛总有效率86.7%。对照组轻度疼痛总有效率75.0%,中度疼痛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缓解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胁痛膏外敷结合红外线外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轻、中度癌痛具有缓解率高、效果明显、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欧严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99-100
目的:分析腕踝针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癌痛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三阶梯"止痛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干预后的镇痛效果。结果:镇痛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 0%,对照组为8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腕踝针配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彬  方镇斌  蔡丹  陈泽勉  黄卓璇 《新中医》2015,47(7):117-118
目的:观察加味金铃子散配合西药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吗啡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观察2组的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73.81%,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金铃子散配合西药治疗晚期重度癌痛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癌痛消外敷联合热疗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癌痛消外敷联合热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镇痛效果、镇痛剂用量、卡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用药后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P0.05);两组用药后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镇痛剂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每日平均维持剂量较对照组小(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卡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卡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食欲、精神、睡眠、疲乏、日常生活5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组共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对照组共有2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癌痛消外敷联合热疗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可减少镇痛药的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