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摘要]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33例,锁定钢板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组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锁定钢板组1例发生钢板断裂,骨折畸形愈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P均<0.01),肩关节Neer评分略高于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与锁定钢板相近,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等优势,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8):1396-1400
目的:对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系统在促进老年患者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Robinson 2B型移位锁骨中段骨折老年患者44例,根据内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桥接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每组2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时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DASH评分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患者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骨膜蛋白(OSF)的水平。结果:桥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钢板组短(P<0.05)。桥接组术后12个月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明显优于钢板组短(P<0.05)。桥接组术后3个月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明显下降,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骨膜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桥接组较钢板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桥接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较锁定钢板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更利于骨折愈合,更好的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内固定失败率,从而为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科室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min,出血量200~1200ml.随访4~1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按Matta标准,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91-97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2016年2月对65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重新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重新复位钢板+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观察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根据Johner-Wruh标准评价:治疗组优30例,良2例,中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91.43%;对照组优20例,良3例,差7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有限接触内固定器材,整体锁定、多维固定,有效控制旋转和螺钉拔出,对固定段无应力遮挡效应,有效保护骨折端血供,有利于骨不连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节段骨折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4月-2013年1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3例肱骨多节段骨折患者,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及肘关节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时间55~18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80~500 mL,平均200 mL。13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5周。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桡神经损伤,骨折端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拔钉及断钉。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评价:肩关节功能评定参照肩关节Neer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12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肘关节功能评定参照肘关节HS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2.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肱骨多节段骨折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理论上较LCP更具优势,其远期疗效、并发症及理论上的优势,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和对比性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事先排除不需要做内固定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和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肢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骨骼愈合时间分别为(76.06±12.98)分钟,(34&95±29.36)ml,和(13.99±2.01)周,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骨骼愈合时间分别为(99.12±13.01)分钟、(409.98±25.68)ml、(17.01±3.45)周,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微创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成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钢板组选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骨折复位干骺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新鲜股骨下段骨折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15岁.所有患儿直视下复位成功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合适的桥接棒,植入螺钉固定.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Klemm功能恢复分级评定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70~8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60~120 mL,平均85 mL;手术切口8~10 cm,平均9 cm;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4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深部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发生.Klemm功能恢复分级的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优良率为100%.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47例。内固定组接受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置换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和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换组优良率[94.49%(43/47)]高于内固定组[68.09%(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8%(3/47)]低于内固定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有助于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桥接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低,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器材,对于股骨干骨折的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内固定的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应用PFNA治疗,对照组41例应用Gamma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随访10~18个月,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术前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4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适用于不稳定的Seinsheimer Ⅴ型转子下骨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PFL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LP内固定术相比,PF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孙振亚  李凌云 《当代医学》2021,27(13):94-9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DH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InterTa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85.52±7.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54±5.52)分,VAS评分(3.35±1.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32±1.53)分,临床疗效优良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比较,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预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42例,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以MAZUR标准评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评分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具有创伤小、愈合时间短以及恢复情况好的特点,明显优于传统内固定,建议大范围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庞益群  吴亚玲  李蒙  李磊 《西部医学》2023,35(4):533-537+542
目的 探讨C型臂透视与骨科手术机器人三维成像系统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45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C型臂透视辅助内固定患者25例(C型臂透视组)及骨科手术机器人三维成像系统辅助内固定患者20例(三维成像组)。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Pauwels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置入次数、术中透续时间、透视次数、后上方螺钉穿出例数、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等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三维成像组比较,C型臂透视组导针置入次数多、透视时间长、透视次数多、末次随访VAS评分高,后上方螺钉穿出发生率高,而三维成像组手术时间、患者透视次数大于C型臂透视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均骨性愈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三维成像辅助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置钉精确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医师接触射线减少,但手术时间较长,且相较于C型臂透视辅助可能使患者吸收更多的X线辐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钢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S评分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0.51%)(P0.05)。结论对于股骨远端骨折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伤口小,患者康复较快,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1-2014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100 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1年和2年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佴-Postel评分、术后1和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 年和2 年的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佴-Postel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两组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不同时间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6%和18.9%,术后2 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初次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再次手术费用和求医问药费用低于对照组,总费用稍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临床疗效较佳,髋关节功能较好,但其治疗总费用稍高,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 比较。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 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 同将其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各65 例。分别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相关临床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Harris 评分、2 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 结果 A 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B 组(P <0.05);B 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短于A 组(P <0.05);B 组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A 组(P <0.05);B 组术后第3、6、12、18 及24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A 组 (P <0.05);B 组2 次手术率低于A 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 >0.05);B 组首次 手术费用高于A 组(P <0.05);B 组2 次手术费用低于A 组(P <0.05);两组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用于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 髋关节活动功能,降低2 次手术风险,且未增加总治疗费用;而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则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