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吕斌 《开卷有益》2005,(7):52-53
婴儿患过敏性疾病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可有些年轻父母叫苦连天,不知所措。大约有40%的过敏性疾病始发于10岁以内的儿童,其中约有半数在婴儿时期已开始发病了。还有一些过敏性疾病是专门发生在婴儿期的,如婴儿过敏性湿疹、尿布皮炎等,也有的是儿童期好发的如过敏性鼻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为什么婴幼儿特别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这与婴儿的免疫功能发育不够完备有关,也与婴儿皮肤、胃肠道、呼吸道等处黏膜的吸收屏障作用不够健全有关。婴儿一旦得了过敏性疾病,不仅影响健康和发育,有的还会一直迁延到成年。在这段时期,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变更,过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患儿湿疹、新生儿红斑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早,严重危害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因此,加强对重点对象的健康宣教,普及新生儿红斑的预防知识及发病后如何配合治疗,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新生儿红斑发生和复发率的关键所在。1新生儿红斑的定义1.1新生儿红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新生儿多发性皮肤病,常在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攀升[1-3],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在过敏性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特应性湿疹(atopic eczema)是最早出现的问题。研究表明,患有湿疹的儿童,在6岁内50%可发展为哮喘[4]。因此预防婴儿湿疹的发生,降低婴儿湿疹的发生率有助于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婴儿湿疹与脐血细胞因子及成长环境因素的关系,筛选早期监测指标,为开展早期预防和开展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牛奶蛋白是导致婴幼儿过敏的常见食物过敏原,牛奶蛋白过敏主要累及皮肤、呼吸、消化道等系统。婴幼儿时期牛奶蛋白过敏最常见累及消化道,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泻或出现潜血阳性等,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发生率为2.0%~7.5%~([2])。若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不能及时诊断并得到有效治疗,会引起慢性迁延性腹泻,甚至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大量研究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率显著增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从婴幼儿时期的特应性皮炎(AD)和食物过敏继而发展为儿童和成人期的过敏性鼻炎(AR)和哮喘,这一现象称为"过敏进程"。Ⅰ型变态反应具有共同的免疫遗传学机制,可能是同一疾病在机体的不同表现形式。虽然一些研究表明"过敏进程"并不完全按照遗传和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期牛奶蛋白过敏首发症状,以指导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玉溪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26例婴儿的基本情况、家族过敏史、喂养的情况、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2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或伴便中带血丝、肠绞痛、湿疹、特异性皮炎、咳嗽、喘息及营养不良等。部分患儿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及营养不良。母乳喂养者继续喂母乳,母亲回避牛奶、鸡蛋、奶制品及蛋制品。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患儿均给予氨基酸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及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牛奶回避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于食物过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渐上升。食物过敏与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过敏进程"的起始阶段,早期的食物干预或许可以降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患病风险,但目前尚无统一的科学数据支持。婴幼儿是食物过敏的高发人群,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食物过敏的措施尤为重要,其对减少"过敏进程"中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父母过敏性疾病史与婴幼儿特应性湿疹间的相关性,研究母亲和父亲的患病情况与小儿发病相关性的相对强度。试验设计:由Avon父母儿童纵向研究中心(ALSPAC)征募妊娠8周及其以上的孕妇。分娩前, 分别询问双亲的湿疹、哮喘和花粉过敏史。由父母汇报其子女6、18、30、42个月时的特应性湿疹的症状。结果: 8 530个儿童具有完整的6、18、30、42个月龄时的湿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双亲过敏病史及脐血IgE水平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探讨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为早期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禅城区中心医院产检的孕妇共161例,孕期行母血IgE、分娩后行脐带血IgE检测。同时对夫妇双方进行过敏性疾病问卷调查,出生后的婴儿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观察婴儿有无出现过敏性疾病。结果男方有过敏病史患者中,其妻子脐带血IgE较无过敏病史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妻子血IgE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仅女方有过敏史患者中,其血IgE及脐带血IgE较无过敏病史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夫妻双方均过敏史患者中,母血及脐IgE较无过敏病史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方过敏病史患者中,共筛查出过敏新生儿37例(37.8%)。夫妻双方均有过敏史的患者中共有3例(30%)新生儿出现过敏表现。男方过敏病史患者中,共筛查出过敏新生儿16例(43.2%)。结论夫妻双方的过敏体质更易提高胎儿的过敏风险,其中与母亲的关系密切。新生儿过敏的发生时间主要在前2个月,主要以皮肤过敏为主。  相似文献   

10.
280例婴儿湿疹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文彬  卢忠  沈洁 《浙江医学》2009,31(2):246-247
湿疹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密切相关,遗传和环境是两大发病因素,而特异性体质患儿的过敏原又是其发病的重点因素,因此为了解湿疹患儿的过敏原,使其能尽早脱离过敏原,可减少湿疹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对280例杭州地区湿疹婴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门诊1820例湿疹患儿的遗传过敏因素、居住环境、喂养情况、母亲的饮食结构、父母的心理状况、婴儿的状况、治疗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引起患儿湿疹的病因、诱因及加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患儿父母患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879例(48.3%),牛奶喂养964例(53.0%),妊娠期过度食用大分子食物、营养过剩1642例(90.2%),父母过度紧张、焦虑1565例(86.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和婴儿湿疹的关系,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对婴儿湿疹的作用.方法 241例婴儿湿疹患儿分为观察组(n=161)及对照组(n=80),观察组再分为A、B、C组,A组纯母乳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B组人工喂养儿给予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C组混合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制品及添加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患儿进食普通配方奶粉或(和)母亲不能回避牛奶制品.于生后6个月内随访观察婴儿皮损情况.结果 6月龄时观察组婴儿湿疹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人工喂养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湿疹的常见病因,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可以明显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改善不适症状,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遗传过敏体质与本病关系较为密切。按发病机理哮喘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哮喘患者多有遗传过敏体质,其家庭及个人常有哮喘、婴儿湿疹、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灸等病史。提示哮喘可能有多基因的遗传基础。多数认为,具有过敏体质(特应性体质)的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脐血IgE水平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阳性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测定134例脐血中IgE的含量.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电话或门诊随访,共5次(目前已完成前4次).详细记录婴儿发生湿疹、反复哮喘和荨麻疹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等情况.结果 随访134例,随访率100%,有42例正常,有9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脐血IgE水平大于0.35 KU/L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为84例(68.7%),其中发生婴儿湿疹63例(47.0%),荨麻疹25例(18.7%),反复喘息12例(9.0%);脐血IgE水平小于0.35 KU/L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为8例(6.0%),发生婴儿湿疹3例(2.2%),荨麻疹4例(3.0%),反复喘息4例(3.0%).结论 结果提示脐血IgE水平升高的婴儿易患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婴儿湿疹和荨麻疹.脐血IgE水平升高结合过敏家族史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小儿湿疹是最常见的炎症性的皮肤病,英国有将近20%的儿童罹患湿疹。湿疹又称过敏性皮炎或特异性湿疹,其准确命名至今仍被专家们争论,世界过敏性疾病组织所推荐的专业命名为湿疹,这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过敏性皮炎或许更具有历史性和国际性意义,但在此文中,我们将使用湿疹作为命名。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变态反应性)胃肠炎,即变应原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胃肠道发生反应,患食物变态反应的人可出现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呕吐等。牛乳蛋白是最常见的变态反应原,儿童最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牛乳过敏可逐渐消失,但对坚果和鱼类的过敏则会延续。此外,儿童常见的食物变态反应原还有小麦、鸡蛋、黄豆和花生。乳糜泻是属另一种对食物的免疫反应,可在儿童时期发病。成人的食物变态反应通常表现为荨麻疹和湿疹,胃肠道的症状不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干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有过敏史的3岁以下的新生儿100例,经父母知情同意后,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双歧杆菌组50例,在母乳或混合喂养时添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服6个月。对照组50例,在母乳或混合喂养时未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患儿在治疗6个月后来院随访过敏症状,检测并比较IgG抗体阳性率及IgE抗体水平。结果湿疹、过敏性腹泻及鼻炎发病率在双歧杆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双歧杆菌组较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及IgE抗体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区,针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开展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干预有一定疗效,能降低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小儿湿疹,即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病患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主要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通过给过敏体质孕母、乳母补充益生菌乳酸杆菌,观察乳酸杆菌对母乳成分的影响及其与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过敏体质孕妇(n=60),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自孕36周开始口服乳酸杆菌,孩子出生后继续服用直到母乳喂养结束,另一组口服安慰剂,同时选择非过敏体质孕妇(n=30)为对照组 ,生后取母乳测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IgA、SIgA、TGF-β1 、sCD14),孩子随访到2岁以确定湿疹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结果 口服乳酸杆菌的孕妇母乳中TGF-β1、sCD14水平较口服安慰剂低,口服乳酸杆菌的孕妇的孩子2岁内患过敏性疾病率低.口服乳酸杆菌对母乳中IgA、SIgA、水平没有影响.结论 在怀孕晚期及哺乳期口服乳酸杆菌可降低母乳中TGF-β1、sCD14水平,这种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与母乳喂养婴儿低敏感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脐血特性IgE对婴幼儿特应性疾病的预测作用,以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特应质孕妇60例纳入研究组,将同期无特应质家族史且无过敏症状的60例孕妇纳入对照组。用德国MEDIWISS公司生产的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采用免疫印迹法,结合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定量检测脐血中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在婴儿出生后的1、3、6、12、18、24个月(共6次)对其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新生儿脐血血清SIgE水平比较上,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均0.01)。在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65.00%(39/60),对照组为11.67%(7/60),两组比较P0.01。有过敏性疾病婴儿IgE分级1、2级的构成比明显比无过敏性疾病婴儿高。结论在婴幼儿特应性疾病检测中,脐血SIgE检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促进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