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一起由餐饮配送引起的较大级别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为餐饮配送和学校集体用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病人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依据<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0-1996),确认该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配送食物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葡萄球菌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是导致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直接原因.结论 餐饮配送已成为学校学生集体用餐的重要渠道之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餐饮配送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和卫生意识对于预防学校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建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实验室检验,剩余食物(萝卜烧咸肉)中亚硝盐含量为1 360.0 mg/kg,病例人呕吐物中亚硝酸盐含量为19.4 mg/kg,确认该事件是一起由于误食亚硝酸盐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应当加强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为此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措施。方法采用卫生学、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法,同时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共发病2人,死亡1人。根据毒物快速检测定性和定量试验,此次事件为误服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此次事件为误服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4.
栗明霞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0):745-746
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是近年来学校最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了解焦作市学校食物中毒的特点和发生规律,进一步搞好学校食品卫生工作,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就焦作市1999-2004年学生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市防疫站学校卫生科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案卷,笔者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集体单位食物中毒。方法对中毒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和患者呕吐物等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督检查和样本检验结果分析,通过专家组的一致讨论认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一起不明原因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加强单位集体食堂建设已迫在眉睫,保护中毒现场,完善食品采购台帐,实行留样制度,方可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贵阳市云岩区某幼儿园一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学校食物中毒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共有228人共同就餐,中毒57人,罹患率25. 0%(57/228),从一名患儿的呕吐物和幼儿园食堂留样的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结论该起事件为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并产生肠毒素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原因为食品加工和存放不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荆州市一起聚餐引起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展开调查,总结调查处置经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找出可疑危险因素并提出防制对策。结果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累计发病34例,罹患率为21.52%。34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0.42∶1。年龄分布以50~69岁居多,占病例总数的61.76%。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共持续44 h,餐次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21)),宴会聚餐为可疑危险因素。病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3份病例肛拭子标本TDH基因及TLH基因混合阳性。结论此次事件为一起聚餐引起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经市、县两级卫生部门的及时调查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建议加强疫情主动监测和食品卫生监管,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桐油污染早餐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联合采用病例个别调查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病人的呕吐物和剩余食物带到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某校的375名学生当天食用早餐后,有94人出现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概率为25.07%,经治疗全部患者均无死亡案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为,食堂早餐被桐油污染。结论学校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并提高从事食品工作的人员与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依据。方法对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品和病人的排泄物共7份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血清学鉴定。结果此次事件发病5人,罹患率22.7%(5/22)。症状以发热、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呕吐、乏力和食欲不振为主,平均潜伏期12 h,7份样品中有3份排泄物检出肯塔基沙门氏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为一起由肯塔基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某酒店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酒店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采样检测。结果样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可疑中毒食物为老坛松花鹌鹑蛋、上海酱鸭、特色飘香鸡。结论虽然本次样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调查中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潜伏期、实验室检验结果与诊断标准不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食物中毒。该事件是一个由3种可疑食品引起的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认一起大型豪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及查因。方法制定统一表格、培训调查人员、用电话对参宴者当餐进食情况进行询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结果对当晚50桌中的246名就餐者进行电话调查,成功访问163人(163/246、应答率66·3%),其中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的有65人,潜伏期最短2·5h,最长29h,中位数为9h。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伴有发热。结论该事件是一起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现象时有发生.为掌握潍坊市城区学校周围食品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2007年6月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处一起对城区学校周边8家"小饭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环境卫生学、进餐情况、实验室检测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及《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进行判定。结果发病学生共同食用的中毒餐次为5月10日午餐和晚餐,在炖鸡腿和茶叶蛋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核酸阳性(HBL毒素型),平板计数培养中炖鸡腿蜡样芽孢杆菌1.5×10~5CFU/g,茶叶蛋蜡样芽孢杆菌1.2×10~5CFU/g,1名学生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核酸阳性(HBL毒素型)。中毒食品为炖鸡腿及其它被污染的食物。结论该事件为食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炖鸡腿、茶叶蛋及其它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玛沁县某小学一起学生营养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学生营养餐的科学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学生营养餐剩余食物、患病学生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共有25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3.51%,平均潜伏期1 h,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公司生产的学生营养餐蛋黄味注心蛋芯饼为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同时在该蛋黄味注心蛋芯饼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D型肠毒素,同时在学生粪便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同型肠毒素。结论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食物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吴红玲  马红梅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56-1257
目的调查引起食物中毒经过,确定中毒原因。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厨房用具及病人血、分泌物、排泄物样本共15份进行定性检测分析。结果从剩余食物和患者样品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经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一起由气单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了解气单胞菌的致病性,掌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因集体用餐,造成133人食物中毒,潜伏期为3.5~30h,主要症状为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发热,构成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这是一起因气单胞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7.
模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模拟食物中毒开展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通过模拟食物中毒流行病学暴发调查,介绍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与步骤。结果教学顺利完成,学生满意率达98.0%。结论该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2010年卫生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20起,中毒7383人.2010年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为81起和4585人,占总数的36.82%和62.1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食物污染或变质、生熟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加强餐饮服务消毒是减少从业人员手部、空气、餐用具污染食物以及生熟食物交叉污染的有效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民营经济的发展,学校后勤社会化和学校周边食品业的崛起,学校食堂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致使学校周边食品综合治理与学校食堂管理矛盾更加突出,学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学生食品安全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保证学校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开展学校食品放心工程。现就我县学校门外小吃店和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学校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和防治的措施。1学校食品安全现状1.1学校门外小吃店食品卫生情况1.1.12004年我县城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及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运用分离出的致病菌对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实验。结果就餐者14人均中毒,该事件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示应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