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留置导尿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实施HFMEA管理前)本院老年病科收治的33例BPH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7?12月(实施HFMEA管理后)收治的35例BPH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对BPH患者留置导尿管流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值(RPN)查找流程中潜在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及首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4,P=0.0093<0.05)。观察组失效模式如对患者病情评估不足、导尿手法操作不当、无法正确判断导尿管是否在膀胱内、患者准备不足、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疼痛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MEA管理有助于改进BPH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流程,提高置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产后尿潴留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我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103例为对照组,2014年7月~11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33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FMEA模式管理,成立FMEA小组,进行失效模式分析,绘制流程图,找出4个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并制定改进措施。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及留置尿管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及留置尿管率分别为3.97%、3.67%,对照组分别为6.61%、6.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MEA模式应用于产后尿潴留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6月开始实施HFMEA管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85例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实施HFMEA管理的85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失效优先风险指数(RPN)值与UEX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效、操作规范、固定措施、约束方法、患儿病情和年龄、舒适管理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EX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管理能够降低PICU气管插管患儿UEX发生率,降低失效RP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尿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导尿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19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12月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22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HFMEA方法,通过组建HFMEA团队,绘制妇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流程图,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并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实施过程中及时校正与调整。结果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指数( RPN)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护士对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能力满意度及患者对防范尿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质量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优化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护士护理风险应对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肛肠手术后患者留置尿管拔除后再发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肛肠手术后并留置尿管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尿管拔除后再发尿潴留和再行导尿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发尿潴留及再行导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肛肠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后再发尿潴留及再行导尿的发生率,有利于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解海艳 《妇幼护理》2022,2(5):1062-1064
目的 探究对无痛分娩产妇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妇产科中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 80 例无痛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数法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观察和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排尿情况、住院时间和导尿管留置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 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和导尿管留置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无痛分娩的 产妇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尿潴留发生率,有利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产后因尿潴留留置尿管产妇实施出院后随访及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6年12月因产后尿潴留而留置尿管出院产妇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例。对两组产妇均提供常规出院指导,对照组交代产妇按时间回院更换尿袋及拔尿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尿管相关知识掌握率及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随访及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留置尿管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利于产妇排尿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髋部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将本科在2017年1~12月份收治的298例髋部骨折使用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42例)。2组患者均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观察组应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留尿管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在髋部骨折围术期尿管顺利拔除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留置尿管期间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结果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患者尿管顺利拔除率、留置尿管期间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明显增高,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髋部骨折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限及并发症,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加快了患者康复,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喆  王春灵  汪怡  郭呈瑶  王成浩 《全科护理》2023,(14):1955-195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室达芬奇团队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7月—2020年12月15名新进达芬奇团队护士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6月15名新进达芬奇团队护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机器人手术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根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流程,运用HFMEA管理工具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找出主要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比较实施HFMEA前后RPN值,比较两组机器人手术连台时间、医生满意度评分及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分。结果:实施HFMEA后各项指标RPN值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HFMEA实施后手术连台时间明显缩短(P<0.05),医生满意度评分明显上升(P<0.05),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HFMEA应用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术中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分析并列出静脉输血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每个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筛查出RPN125分的失效模式,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施HFMEA后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实施HFMEA前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实施HFMEA前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以及2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HFMEA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低(RPN因人为因素数值不同);观察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1.36%,观察组0.42%)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运用HFMEA进行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可减少护理差错,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尿管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尿管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尿管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和谵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化尿管管理方案能够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留置尿管尿路感染和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无痛拔除尿管的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兰州总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手术且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的3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7例。观察组在术毕麻醉清醒后,夹管训练2~3次,待膀胱再次充盈有尿意时,将气囊中的生理盐水抽尽,再往回注0.3ml生理盐水,在气囊壁保持光滑的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对照组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抽空气囊,在气囊壁塌陷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排出体外。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情况及尿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80%、19.16%,对照组拔管后的尿道刺激性疼痛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在膀胱充盈有尿意且气囊壁保持光滑的状态下,嘱患者自行排尿,让尿管随尿液一起排出尿道的方法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高,拔管后尿道疼痛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给予常规模式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给予HFMEA模式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失效模式RPN值及临床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77% vs. 26.15%),6项失效模式RPN值低于对照组,分别是60.6±8.2 vs180.3±16.8、90.0±9.2 vs240.9±26.8、48.7±5.2 vs126.1±11.8、112.8±9.5 vs378.2±29.3、96.3±6.5 vs336.2±52.6、60.8±5.6 vs180.1±12.8,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FMEA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可显著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与失效模式RPN值,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在高龄初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80例高龄行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效能及产后抑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结果效能、期望效能及分娩效能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入院时(P <0. 05);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用于高龄产妇无痛分娩者,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分娩效能,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程度及产后抑郁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留置尿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不留置尿管,对照组术前留置尿管。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轻患者痛苦和尿道黏膜损伤,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可不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为基础的产后出血预防流程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出血预防干预,试验组实施以HFMEA模式为基础的产后出血预防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产后2、24 h及总产程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两组产妇的RBC、HGB、HCT水平均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的不良分娩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降低,WHOQOL-100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HFMEA模式为基础的产后出血预防流程可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预防产后尿潴留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护理评价.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选择既往同期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只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7例占4.67%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有24例占16.00%出现尿潴留,实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在预防产后尿潴留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联合开塞露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分娩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排尿诱导与新斯的明肌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塞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留置导尿管的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6.632,P=0.010);留置导尿管率3.75%,低于对照组的15.00%(χ2=5.989,P=0.01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 结论 新斯的明肌内注射联合开塞露肛门给药治疗产后尿潴留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可有效保证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