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用培养基培养法和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临床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Mg),以证实天津地区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有无Mg感染。方法用无菌棉拭子取STD门诊患者生殖泌尿道分泌物,分别接种于SP-4培养基和Vero细胞进行Mg的分离培养,对符合Mg培养特性的培养物,用套式PCR试验、代谢抑制试验以及PCR扩增产物核酸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培养基培养法自79名STD门诊患者中分离培养出2株Mg,分离率为2.53%;采用细胞培养法自80名患者中分离培养出5株Mg,分离率为6.2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0.57,0.25<P<0.5)。结论首次同时应用培养基培养法和细胞培养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出Mg茵株,从病原学上证实天津地区STD患者中存在Mg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病原学方法探讨北京地区高危人群是否存在生殖支原体(Mg)感染及其频率(如果存在的话),为STD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性病患者和性乱者,用无菌棉拭子取生殖泌尿道分泌物,接种SP-4培养基进行Mg分离培养,对符合Mg生物学特征的培养物用PCR、MIT和CoA加以鉴定。结果:在156例性病患者和性乱者中,培养出6株Mg,总分离率为3.85%,其中性病患者分离率为5.56%(4/72),性乱者为2.38%(2/8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06,P>0.05)。结论:从病原学证实,北京地区高危人群中存在Mg感染,STD防治工作中应加防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生殖支原体(Mg)抗原,探讨江门地区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Mg感染状况。方法采用Mg多克隆抗体,标记酶结合物,建立检测M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MIg抗原检测。结果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检测到5μg/ml蛋白浓度,除肺炎支原体外与其他泌尿生殖道常见支原体和细菌无交叉反应;共检测了174例标本,Mg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8.97%,其中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9.88%和7.69%;男性患者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前列腺炎患者的Mg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43%、62.5%和4.84%。结论STD门诊患者存在Mg感染,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g抗原具有一定的灵敏度,且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合临床筛查Mg抗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细胞培养中支原体的污染,建立支原体通用的PCR方法。方法:根据已出版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支原体(柔膜体纲)16SrRNA基因组特异引物。对实验室所存的12种支原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无支原体污染的组织培养细胞进行了PCR扩增。以PCR与分离培养比较检测了33份细胞培养标本。结果:12种支原体均出现了约620bp左右的特异性扩增带,敏感性为100~1000个支原体细胞,且常见的6种细胞培养污染支原体的扩增片段均能被HindⅢ切成280与340bp左右的2条带。理论上推测这对引物可扩增所有支原体16SrDNA。但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无支原体污染的组织培养细胞等未见有扩增带出现。在对33份细胞培养标本的检测中,除PCR和分离培养同时检出2份阳性外,前方法还另检出阳性3份。5份PCR扩增物均被HindⅢ切出2条带。结论:PCR较分离培养敏感性高,可提高细胞培养污染支原体的检出率,防止出现假阴性结果;如做好质量控制,对于一般实验室检测细胞培养支原体污染,PCR扩增较分离培养具有更大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文献报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MRSACM)用于分离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我院96年9月至97年6月MRSA临床分离率及临床常见用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培养基敏感性达100%,特异性>97%: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我院MRSA分离率占金葡萄的71.1%。占感染标本的23.7%。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临床标本进行DNA抽提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将具有623个bp的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ecA基因扩增,经琼脂糖电泳及DNA印迹杂文(southernblothybridization),并用ECL3’寡核苷酸标记增强化学发光进行检测,其结果与MRSA常规培养方法作比较。结果显示,73份临床标本中,15份常规培养法MRSA和PCR法mecA基因均为阳性,另1份mecA基因扩增阳性的标本,常规培养MRSA为阴性。作者认为,由于PCR对检测MRSA的mecA基因具有快速、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特点,作为检测临床标本中的MRSA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生殖支原体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54份临床标本进行MG的检测。结果:25例阳性,阳性率16.23%。结论:生殖支原体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PCR方法是目前适于临床检测MG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76例肺炎患儿MP的感染,其中139例同时采用支原体培养进行检测;112例做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PCR法对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1),双份血清IHA的检测率和PCR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份血清IH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PCR法(P〈0.01)。结论:PCR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40培养液在阴道滴虫体外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其它在份,配制成新的阴道滴虫培养基。观察其对阴道滴虫的培养效果,并与CPLM培养基作比较。结果:滴虫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增殖倍数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标本中分离方面与CPLM培养基无明显差异,但在保种时间上比CPLM培养基较长。结论:RPMI1640培养液应用于阴道滴虫培养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团 《广西医学》2000,22(2):226-228
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1份临床疑似麻疹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中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其中麻疹阳性9份,风疹阳性6份,IgM-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3份,麻疹PCR检测阴性,而风疹PCR检测证实为风疹病毒,该法不仅简便,敏感,特异的区别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而且为消灭麻疹野病毒监测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13岁肺炎患儿150例咽拭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MP),以分离培养及间接血凝试验(IHA)为对照。PCR检出率显著高于培养,若以IHA为标准,PCR阴性一致率为96%、阳性一致率为73%。不同病程MP-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提示即使病程较长仍可应用PCR作出诊断。鉴于PCR检测简便快速,可作呼吸道MP感染的常规诊断应用。但MP感染经敏感药物治疗可使PCR结果阴性,因此,血清学检测尚不宜放弃。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0例急性输卵管炎和输卵管性不孕及32例其他妇科疾病患者的宫颈内膜标本沙眼衣原体,以了解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情况与一般细胞培养法相比较,结果表明:用PCR法测得急性输卵管炎和输卵管性不孕的沙眼衣原体阳性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7%(P〈0.01),并且敏感也较一般培养法高(P〈0.01),提示PCR法在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方面较一般培养法更敏感,快速,早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27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生殖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人群泌尿生殖道感染患中生殖磕原体(Mg)的感染现状。方法 从西安地区性病门诊收集274例有泌尿生殖道症状患的标本,以支原体属特异性引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进行初步筛选,阳性标本进一步以生殖支原体特异性引物作PCR检测。结果 274例有泌尿生殖道症状患中,支原体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患30例,阳性率为11%,进一步以Mg特异性引物对30例标本进行PCR检测,阳性患10  相似文献   

14.
PCR法检测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临床标本进行DNA抽提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将具有623个bp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ecA基因扩增,经琼脂糖电泳及DNA印普杂交(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并用ECL3`寡核苷酸标记增强化学发光进行检测,其结果与MRSA常规培养方法作比较。结果显示,73份临床标本中,15份传阅耕MRSA和PCR法mecA基因均为阳性,另1份mecA基因扩  相似文献   

15.
PCR和分离培养检测细胞培养支原体污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细胞培养中支原体的污染,建立支原体通用的PCR方法。方法:根据已出版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支原体(柔膜体纲)16S rRNA基因组特异引物。对实验室所存的12种支原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无支原体污染的组织培养细胞进行了PCR扩增。以PCR与分离培养比较检测了33份细胞培养标本。结果:12种支原体均出现了约620bp左右的特异性扩增带,敏感性为100 ̄1000个支原体细胞,且常见的6种细胞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法和培养法对16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了解脲脲原体(UU)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1.2%,经卡方检验,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以培养法为标准,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95.0%,提示培养法仍应是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PCR法与培养法检测淋球菌的对比研究郑华1郑大为2钟淑霞1孙晓天1张林1(1白求恩医大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2长春中医学院)关键词淋病奈瑟菌PCR培养中图号R446.1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性病门诊患者150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47例。年龄1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方法对门诊患者中86例女性宫颈分泌物和42例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检测,PCR法检测敏感性为100%,明显高于直接涂片(11.72%)和分离培养(19.53%)。因此PCR法直接检测临床标本淋球菌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优点,可以成为临床常规检查以取代直接涂片和分离培养,对于提高淋病的检出率和控制其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服一次性PCR假阳性及非特异性条带干扰。方法:建立套式PCR技术,对105份母-脐配对血进行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M以及特异性IgA测定。结果:母血HCMVDNA阳性6份,脐血3份,母-脐传播率为3/6。3对被证实为母婴垂直传播HCMV的标本中,2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M及IgA均阳性,1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A阳性,但特异性IgM阴性。结论:套式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能早期诊断HCMV的检测手段,适用于孕妇及胎儿HCM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学龄前儿童尿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HCMV),并和常规细胞培养(CCC)、早期抗原检测(DEA)两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5份尿标本中有41份CCC出现HCMV特征性细胞病变(CPE),其中38份标本PCR检测为阳性,敏感性为92.7%;其余64份CCC阴性,有6份PCR检测阳性,特异性为90.6%。与DEA相比,PCR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6%,95.2%;提示PCR检测临床标本中HCMV,不仅敏感特异,而且与CCC,DEA两法相比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