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会娟  郄雅萍 《中国保健》2007,15(22):80-81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原则.方法对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服用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减少症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后,粒细胞恢复正常.结论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症的预后与发现的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7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HCSS)和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均有效,有效率达100%,但HCSS与G-CSF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更短,17例患中,82.9%,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在ATD治疗后的2个月以内。结论:对服用ATD均应常规监测外周血白细胞,尤其在开始治疗的前2个月,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HCSS和G-CSF治疗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肯定,但对生症病例,应用HCSS与G-CSF联合治疗优于单独应用HCSS治疗,若合并感染,应加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特点、原因,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门诊及住院Graves甲亢患者216例进行分析.结果 白细胞正常组和白细胞减少组甲状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自身和经ATD治疔两组的白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白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合并自细胞减少的发生与甲亢本身、抗甲状腺药物、感染、贫血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Graves病(GD)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GD的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drugs,ATD)、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131I治疗以其简单、方便、经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当然,131I治疗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制定131I剂量时应综合均衡多种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严重威胁母儿健康。认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特异性变化有助于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正确诊断。妊娠合并Graves病应特别注意与妊娠甲亢综合征(SGH)相鉴别,SGH与妊娠期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也应引起重视。妊娠合并甲亢的绝大多数患者仍以抗甲亢药物(ATD)治疗为主;少数情况下,可考虑于妊娠中期行手术治疗;妊娠期甲亢禁忌131I治疗。加强孕妇、胎儿及高危新生儿的随访与监护,可进一步保障母儿安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Graves病(GD)停药后的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对496例药物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于停药及复发时检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尿碘,甲状腺B超,停药后每3个月检测FT3,FT4,rT3,TSH,随访3年。结果该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7.9%。患者年龄小,甲状腺体积大,维持治疗时间短,停药时TRAb浓度高,碘摄入过多和吸烟是Graves病复发率增高的危险因素,而合用甲状腺素治疗并不能减少其复发。结论对于年龄小,TRAb浓度高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不宜过短,甲状腺体积大的患者可考虑破坏性治疗,减少碘的摄入,戒烟有利于降低本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临床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对治疗初期就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未发生甲减的患者进行比较,并做进一步检查,提示在初诊确诊为甲亢的患者,应注意与多种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的甲状腺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干扰素治疗的9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指标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变化,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1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干扰素治疗后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84例(正常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12例(异常组),发生率为12.5%(12/96),依次为桥本甲状腺炎5例,Graves病和破坏性甲状腺炎各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时间为2 ~ 7(3.8±1.9)个月,甲状腺功能异常持续时间l~ 11(4.2±0.9)个月.5例进行内分泌治疗,2例停用干扰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767)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OR=1.117)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以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类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尤其是女性及已有甲状腺自身抗体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31I治疗青少年甲亢的疗效及甲低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131I治疗青少年甲亢的可行性。方法105例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无效或疗效差的青少年甲亢患者行131I治疗,随访3年,分析疗效及影响甲低发生的因素。结果治疗后6个月,105例患者治愈53例,好转44例,甲低5例,无效3例。随访时间延长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逐渐增高,治疗后3年甲低发生率为14.3%(15/105)。发生甲低的原因与年龄、甲状腺重量、治疗前服用ATD时间1、31I有效半衰期、每克甲状腺组织的摄取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ATD治疗无效或疗效差的青少年甲亢患者可以接受131I治疗,但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甲状腺重量、服用ATD时间、131I有效半衰期等因素,适当减少131I剂量,避免早发甲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5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由他巴唑所致,4例在服药2个月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1例在4个月后发生.5例均治愈.粒细胞恢复时间为停药2周内.结论 粒细胞缺乏症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甲亢患者开始药物治疗的2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甲状腺药物联合曲安西龙对Graves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甲状腺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曲安西龙对Graves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6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抗甲状腺药物组(A组)和联合曲安西龙组(B组),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个月分别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F3)、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含量。B组还测量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浆葡萄糖水平。结果A组治疗后FT4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TSH的含量略有上升,TPOAb和TGAb未见明显下降(P〉0.05)。B组治疗后TSH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FT3、FT4的含量和TPOAb、TGAb明显下降(P〈0.01)。与A组比较,B组的血清TPOAb、TGAb下降和TSH上升,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抗甲状腺药物与曲安西龙联合应用能更快恢复甲状腺功能,抑制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使Graves病更快康复并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地榆升白片联合利血生治疗Graves病粒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地榆升白片与利血联合治疗Graves病伴有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将112例Graves病伴有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分为利血生治疗组、地榆升白片治疗组、地榆升白片加利血升治疗组,连续治疗4周,分别观察粒细胞上升水平。结果表明,地榆升白片治疗组粒细胞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利血生治组(P<0.01),地榆升白片加利血生治疗组粒细胞上升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利血生治疗组(P<0.01)和地榆升白片治疗组(P<0.01)。地榆升白片与利血生联用可有效提高Graves病伴有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外周血粒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988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甲亢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亢复发(6例)与初发(21例)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两组临床特征相似,极易发生在较大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30mg/d、丙硫氧嘧啶300 mg/d)开始治疗的2~8周.结论 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初发患者相似,均可以导致粒细胞缺乏症,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抗甲状腺药物赛治治疗甲亢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01至2010-06-10收治的14例赛治治疗甲亢致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在服药后1个月发生粒缺,4例在2个月发生粒缺。粒细胞在停用赛治4周内恢复8例,停用赛治8周内恢复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粒细胞缺乏症为抗甲亢药物少见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在甲亢开始治疗2个月内定期复查血常规,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有 2%-7%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5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毒症性周期性瘫痪(TP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TP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TIP患者均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6例患者血钾检查在1.2~3.1mmol/L间,均低于正常范围(3.5—5.5mmol/L)。全部患者肢体瘫痪症状于补钾后3h-2d恢复。结论TPP常见于Graves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及普奈洛尔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的原因,提高对Graves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9例误诊的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的原因。结果 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其中心律失常(含房颤)8例,占误诊病例的42.1%;其次为食欲亢进、怕热、多汗、慢性腹泻等。误诊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共10例,占误诊病例的52.6%;其次为慢性结膜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等。甲状腺功能检测T3、T4均增高的18例,占94.7%;误诊病例中≥60岁的老年人15例,占78.9%。所有病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Graves病临床表现多样化,部分病例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但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与体征,容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师应加强对Graves病的认识,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提高Graves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有2%~7%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5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诊断Graves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肝功能是否异常将303例新诊断Graves病患者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发症,肝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新诊断Graves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8.4%,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肝功能异常患者;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的比例高。TSH、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则无明显差异。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肝功能随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回落而恢复正常。结论新诊断Graves病合并肝功能异常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ALP、ALT增高,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性心脏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大多数病人采用药物治疗,但复发率较高。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门诊进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亢患者144例,其中58例复发,复发率达40.3%。本文对此进行多因素的关系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