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三焦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有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辨证三焦之不同。《灵兰秘典论》所言三焦为六腑三焦。是指实体组织器官;《营卫生会》所言三焦为部位三焦,是指对人体中下部位的划分;辨证三焦的概念是在部位三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温热病和湿热病的辨证纲领。对三焦有形无形和气化三焦等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出现,标志着温病学说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两大辩证法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明显区别。怎样从理论上使二者相互融合,并使之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温热病的治疗,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1 类同的渊源与学说 1.1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就其产生的渊源来看有着基本类同之处,为几百年温病研究者所公认。卫、气、营、血是中医学的生理概念,出自《内经》,是组成人体、营养人体及护卫人体的四种基本物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营、卫、气等在疾病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病名为纲,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诊疗模式。所谓部位辨证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脏腑之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归纳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金匮要略》将部位辨证思想贯穿于脏腑、证候、病机、病势、预后、诊法、治法等各个方面,上承《内》《难》之旨,下启叶桂、吴鞠通等后世医家之思,为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部位辨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阐释疾病病因病机、指导疾病诊治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疫病理论可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伤寒论·辨脉法》及《温热经纬·仲景疫病篇》。宋代以前诸多医家从时行寒疫的角度归纳了张仲景疫病六经传变的思想。明清时期温病学家王孟英从"疫邪夹杂,清浊不分,三焦相溷"角度提出张仲景疫病理论的三焦传变。挖掘张仲景疫病理论,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角度浅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方证治法的认识,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温病独特的辨证体系。对临床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是温病学的理论核心。现就其形成、意义及相互关系剖析如下: 一、理论形成渊源于《内经》,创于实践卫气营血和三焦,原为《内经》中的二个生理概念。卫气营血,主要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三焦有多种涵义,或指人体部位、或指水液运行的途径、或指传化三腑之一,但简括之,不外部位划分和生理功能。这是关于卫气管血和三焦的最早论述。《伤  相似文献   

6.
叶氏运用三焦对温病证治和用药经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天士虽以卫气营血为温病辨证之纲要,但也不废三焦之说,按照温病不同发展阶段,其病情、病位、病理以及治疗用药与三焦的关系,叶氏都有一定的科学分析和具体实践。现就本题,将肤浅体会浅析如下。1以三焦阐释温病之证治1.1三焦定位说:《温热论》云:“须分三焦受...  相似文献   

7.
《河北中医》2021,43(7)
目的 湿热之邪是当代中医皮肤科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湿热之邪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多表现为气分湿热和血分湿热;三焦辨证是将湿热侵入人体从上到下的具体部位来划分,可有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应用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辨治皮肤科湿热证,其中舌象改变在临证辨证中尤为关键,明辨清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少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笔者在临床上辨治温热杂病时,凡证属少阳者,结合温病辨证而加以施治,获得极佳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下。1病位与病因病机少阳包括手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经胆腑,三焦为"中渎之腑",又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道路,胆为"中精之腑",胆腑清  相似文献   

9.
卫气营血辨证虽为温热病的诊治主体,但必须得到三焦辨证的补充,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温病的诊治规律。现就三焦辨证的补充意义从温病的定位,定性、定向诸方面分析如下: 一、经纬相辅准确定位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纵横交织,构成了从上而下、由浅入深的辨证系统。但卫气营血辨证指全身的病机变化,侧重于判别邪正相争的不同阶段和深浅层次。不足之处是没有和脏腑定位紧密地结合起来。虽然急性热病是全身性疾病,但在每一发展阶段,均相应地表现出某些脏腑受损严重。据此,吴鞠通又创立了长于定位的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的辨舌理论,探讨了辨舌在温病湿热类疾病中的辨证施治意义。叶天士《温热论》湿热类温病中"必验之于舌"为湿热类温病的辨治提供了治疗大法,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三焦分治"凭验舌以投剂"为湿热类温病的辨治甄选了药味,吴鞠通融合了《温热论》和《湿热病篇》中的经典论述创立了五加减正气散,为湿热类温病的随症选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病名为纲,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诊疗模式.所谓部位辨证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脏腑之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归纳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 .<金匮要略>将部位辨证思想贯穿于脏腑、证候、病机、病势、预后、诊法、治法等各个方面,上承<内><难>之旨,下启叶桂、吴鞠通等后世医家之思,为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部位辨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阐释疾病病因病机、指导疾病诊治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热病的治法,源于《内经》,至清代而渐成熟。在这期间的几代中,论述发热各具不同的特色,分别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从《内经》入手,对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刘河间的表里分证、叶吴的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等不同的辨治体系进行了归纳性探讨,并对其各自所具有的特色加以分析。以期对温热病的治法发展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温热病治疗学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剑发 《新中医》2009,(4):110-112
吴鞠通,名瑭,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家,撰写《温病条辨》一书,书中创立了温病治疗的三焦辨证系统,并提出温病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1三焦辨证思想的内涵温病三焦辨证和《黄帝内经》所说的三焦并非一个概念。《内经》中所言三焦系指上、中、下三个部位而言,是将人体躯干所属脏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肺两脏;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  相似文献   

14.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历代医家的发展补充而逐步形成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研究手段的改进,在临床上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辨治疾病的范围逐步扩大。在理论研究领域,采用实验动物模型的中介作用,扩大了对经典理论内涵的认识,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客观指标体系。下面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也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效果显著。基于中医三焦的生理病理以及功能特点,从上、中、下三焦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三焦辨证体系,对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少阳主枢” “三焦气化”理论的溯源与思考, 探讨“疏利少阳三焦”学术思想内涵, 总结“疏利少阳法”的确立及临床实践进展, 并结合“三焦辨证”理论拓展“少阳三焦”的含义, 临证以“疏利三焦法”“疏利三焦针法”辨治肾脏病, 关注疾病的传变规律, 以期为中医药在肾脏病辨证体系中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因其不像其他脏腑一样有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几千年来对三焦的争论颇多。《黄帝内经》属于六腑的三焦论述、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等,从无形的功能到有形的网膜、膜腠、少阳三焦膜系等。现代医学对人体肠系膜胸腹膜间质组织等的不断认识,中医学对人体三焦认识超越现代医学的部分体现出来。三焦为人体脏腑联系的膜性管状通道,为上下内外流通的四通管道,主要调控人体的水液和气机运行代谢,三焦膜性管道的气化功能产生人体所需的护卫精微,护卫精微缺少、紊乱为肿瘤、免疫疾病发生转移多脏受累的关键。三焦郁滞为复杂疾病的主要病机,三焦郁滞状态的基本治疗法则是疏利三焦,重在"通、化、调"。  相似文献   

18.
李华  周语平  刘光炜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24-1025
吴瑭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温病学著作。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一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瑭提出温病三焦辨治养阴思想,治疗温病尤其重视顾护阴液,针对温邪侵袭程度,结合三焦辨证制定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三焦辨治养阴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少阳三焦膜腠理论为基础,定位《温病条辨.上焦篇》之宣痹汤为湿痹三焦腑之上停者,从三焦的生理及此方的病理特点、组方特点出发,讨论此方的临床辨证鉴别要点,并以临床医案验证之,从而提出了新的证治类型,扩大了此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时病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证”的运用,1)在温病领域的运用情况。雷氏治温病虽也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但所占比例较小,而广泛地使用脏腑辨证,且能明确反映温病的传变及分期特点。2)治泄痢的脏腑辨证特色,3)创新辨证脏腑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