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发布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本文围绕影响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从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和诊疗能力3个方面对指南要点进行了说明和解读。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而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3.
我国消化系统疾病负担沉重,特别是消化道肿瘤呈严峻高发态势。县域医院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和消化道癌防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县域医院消化专科同质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消化系统疾病和消化内镜诊疗能力,助力县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特组织领域专家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县域医院消化专科医疗服务能力、人员配置、门诊和病房建设、消化内镜中心建设、质量管理等内容,为县域医院消化专科规范化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胃肠病学》2014,(6):354-356
<正>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肠道准备质量将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肠道外科手术前以及结肠镜、小肠镜、胶  相似文献   

5.
对于需要长期接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行消化内镜诊疗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较高。临床医师在予该类患者内镜检查前需制定针对抗血栓治疗的调整方案并仔细权衡方案调整的利与弊。针对该情况,英国胃肠病学会联合欧洲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亚太胃肠病学会联合亚太消化内镜学会、日本胃肠内镜协会和韩国消化道内镜协会均发布了相关指南,指导临床医师在消化内镜围术期调整抗血栓治疗方案。本文对以上5项指南中的相关定义和建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帮助中国消化内镜医师更好地制定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儿童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小儿结肠镜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肠道准备作为行肠镜检查的基础,直接影响肠镜的诊疗结果。相较于成人,儿童的重要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认知、沟通、耐受能力较弱。儿童的消化道结构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存在较大差别。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儿童消化内镜相关肠道准备的循证指南,因此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肠道准备循证指南,对于指导我国儿童的肠道准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制订我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以期为儿科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绝大部分。消化内镜在内痔的治疗中优点众多,在中国已经开始逐步普及,但是目前缺乏与之相关的临床指南和操作共识来指导消化内镜内痔微创治疗。为了更好地规范消化内镜内痔诊疗和促进这项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痔协作组组织了36位国内从事内痔微创治疗的消化内镜专家和肛肠领域专家,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近期发布的痔病诊疗指南和已经发表的研究数据,从开始的问卷调查到现场专家反复讨论,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和消化内镜特点的内痔诊断与治疗指南,即《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2021)》,以期为消化内镜医师在痔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表现为多种消化道症状。消化内镜作为一项侵入性的具有高度感染传播风险的诊疗项目更是感染防控的重点及难点。多个国家在感染防控措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综述总结了现有的国内外关于消化内镜诊疗的感染防控指南及建议,旨在为消化内镜常态化疫情防护及有序恢复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LGIB的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0.
<正>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1-3]。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和(或)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和(或)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舒适化诊疗服务也逐渐普及,其中无痛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作用更是日益突出。老年人群体因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往往使消化内镜检查过程的麻醉管理更为棘手。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老年人无痛消化内镜麻醉管理过程多方面事项包括评估、实施、药品对比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案进行归纳综述,为临床老年人无痛消化内镜麻醉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第1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2013年发布以来,国内外消化内镜领域对肠道准备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指导肠道准备,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牵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通过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分级,并召开专家研讨会,经专家讨论并确定推荐的条目,采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各推荐条目的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进行评估。本指南从肠道准备的目的与要求、患者告知及宣教、饮食限制、常用肠道清洁剂选择与用法、祛泡剂使用、禁忌证、特殊患者的肠道准备、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等8个方面,对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提供指导,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2020年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服务质量。方法 纳入国家医疗质量信息网络收集的2020年消化内镜相关数据,进行数据质量评价和筛选后,对我国整体和不同类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基本情况、消化内镜诊疗情况、消化内镜过程与结果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调查共纳入3 714家医院,各医院完成消化内镜诊疗例次3 562.5(1 299.75,8 426.75)例次,消化内镜医师数4(2, 7)名,人均年完成内镜操作900(500,1 452)例次。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检出率为17.46%(110 069/630 265),结肠镜盲肠插管成功率为95.43%(6 976 521/7 310 970),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选择性深插管成功率为94.21%(121 666/129 149),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全切除率为92.68%(93 536/100 924)。消化内镜诊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05‰(1 316/26 499 108)]及死亡率[0.003‰(80/26 499 108)]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2020年我国消化内镜诊疗质量及安全性整体较高,但仍存在消化内镜人力资源短缺、内镜医师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断能力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推动消化道早癌的诊疗技术,展示国内外消化内镜领域的最新进展,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试验及大数据质量管理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早癌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病理协作组主办,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全国儿科消化内镜开展诊疗经验,为下一步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防控指导。方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对全国47所儿科消化内镜中心2020年1月24日—3月1日内镜诊治开展情况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疫情期间,儿科消化内镜中心采用了停止常规内镜诊疗、严格术前流行病学排查、增加特殊术前检查、术前内镜医师会诊制度、候诊区管理、精简工作人员、不同岗位不同防护级别、特殊麻醉管理、重视诊疗区域消毒、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及医疗废物管理等防控措施。47所医院在2020年1月24日—3月1日38 d内共完成536例儿科消化内镜诊疗,其中治疗210例(39.2%),诊断326例(60.8%),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全国儿科消化内镜中心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及相关指南要求,结合儿科特点及医院实际情况,在严格把握内镜诊疗指征、严密防护的前提下,安全开展了儿科消化内镜诊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内镜检查的普及和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 SMTs)的检出率大幅提高。内镜下切除SMTs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因此在提高SMTs检出率的基础上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是改善SMTs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节约国家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际上仅有美国消化内镜协会发布的《消化道上皮下病变内镜诊疗指南(2017)》[1],仍缺少适合中国国情及医疗现状的SMTs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导致目前国内存在病例选择缺乏标准,治疗并发症较高等情况。为此,依据我国SMTs的诊治现状,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组织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各专家共同制订相关共识意见。本共识主要涉及普通胃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的SMTs。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虽然消化内镜学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而且一些医院也出现了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暴露风险使得消化内镜诊疗在疫情期间成为"高危"操作。如何在保护医患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消化内镜诊疗,是目前消化内镜医师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本内镜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急诊胃肠镜临床工作,重点介绍需要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适应证的选择、患者的就诊接诊流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我中心在内镜清洗消毒、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方面的特殊措施,希望能对同道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前,消化道穿孔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及相关附件的研制,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穿孔,包括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以及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OTES)造成的人为胃肠管壁内造口,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内镜下闭合方法进行即刻缝合或者封堵,从而避免外科手术,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痛苦.笔者就目前消化道穿孔内镜下闭合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内麻醉医师参与下的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比例不断提高。但麻醉辅助下的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提高舒适度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麻醉风险,尤其是气道相关的风险。由于麻醉医师与内镜医师共用上气道,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内镜刺激可引起呛咳甚至导致气道痉挛,从而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麻醉气道管理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尤为重要,是保障无痛消化内镜诊疗安全的关键。充分认识无痛消化内镜诊疗风险是气道管理的基础,完善术前准备是保证气道安全的前提,而熟练掌握各种无创及有创气道支持操作技术是保证气道安全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消化道早癌的诊疗技术,展示国内外消化内镜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拟于2014年4月11至13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第七届全国消化道早癌学术研讨会”。征文内容及要求:涉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治疗;超声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以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消化道早癌、消化道早癌的病理学特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