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陈贤华  朱湘 《右江医学》2008,36(2):168-169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Ⅰ(β2-GPI)抗体与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是否合并血栓栓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测定61例HCV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结果HCV患者血清抗ACA和抗β2-GPI阳性率分别为24.6%、16.4%,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HCV伴血栓组抗ACA和抗β2-GPI阳性率分别为93.3%、66.7%,分别显著高于HCV无血栓组(P<0.01)。结论抗β2-GPI抗体不仅与HCV合并血栓栓塞症状关系密切而且特异性比ACA高,可能成为HCV合并血栓栓塞症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128例经血感染HIV患者合并HCV和HBV感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经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血感染HIV患者合并感染HBV和HCV的感染率、肝脏表现及部分免疫学特征。结果128例患者中,单纯合并HCV感染者107例(83.6%),其中40例(31.3%)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损害,15例(11.7%)合并肝炎症状;单纯合并HBV感染3例(2.3%),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炎症状;HIV、HBV、HCV三重感染7例(5.5%),无1例存在肝功能异常和肝炎症状;11例(8.6%)患者未合并HBV或HCV。结论经血感染HIV的患者与HCV的合并感染率高于与HBV的合并感染率,HIV合并HCV感染与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75-137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病毒基因型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无临床症状HCV携带者血清样本共计90例,HCV RNA含量大于1×103 IU/ml,其中男58例,女32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CV携带者HCV RNA平均浓度为4.94±1.36lg IU/ml。不同性别组之间HCV R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标本HCV基因成功分型。单基因型感染为主要感染类型,占95.56%(86/90)。其中1b型感染率为48.89%(44/90),2a型感染率为42.22(38/90)。不同性别组HCV携带者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HCV携带者感染主要类型为单基因型感染;HCV 1b为主要基因型,其次为2a型;开展HCV基因型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51-1553
目的:评价PCR-RDB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CV RNA含量大于1×103 IU/ml血清样本总计158份,其中无临床症状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9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48例,肝硬化(HS)患者16例,肝癌(LC)患者4例。全部血清样本应用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标本HCV基因分型成功,其中1b型78例,2a型65份,3a型3例,3b型2例,6a型2例,1b和2a混合感染型8例。不同疾病组HCV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V基因型与疾病类型无相关性;PCR-RDB杂交技术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开展HCV基因型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无肝病史或无临床肝病症状的人HBV和HCV感染率,以及乙肝和丙肝的流行病学。方法 39例突发死亡病例中38例无肝病史和肝病的临床症状,取其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HBsAg、HBcAg、HCV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①38例无肝病史的肝组织中,轻度或弥漫性肝细胞疏松化(气球样变),点状坏死,汇管区和肝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组织浸润者占52.6%(20/38)。局灶性,弥漫性脂肪变性的病例占29.0%(11/38)。②HBsAg阳性率为41.0%(16/39);HBcAg阳性率为59.0%(23/39)。③HCV阳性率为74.4%(29/39)。④HBsAg,HBcAg,HCV同时阳性的病例有11例,占28.2%。结论 HBV、HCV携带率在无肝病史的病例中检出率均达50.0%以上,特别是HCV的携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418例不同人群组的血清HCV,其阳性率为:无病理症状查体组(2.03%),慢性肝炎病患者(19.1%);肝硬化(21.9%),肝癌(33.3%),抗HCV与HBVM(乙型肝炎标志)同时阳性者(29.3%)。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是传播丙型肝炎的主要途径。同时HCV感染的持续存在,对于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而为肝硬化和肝癌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HBV/HCV)重叠感染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内科门诊收治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36例,乙型肝炎(HBV)患者43例,丙型肝炎(HCV)患者4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分别作为HBV/HCV组、HBV组、HCV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对四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三个感染组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结果 HBV/HCV组CD3~+、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显著高于HBV组和HCV组(P0.05)。HBV/HCV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球蛋白(GLO)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HBV与HCV重叠感染相对于健康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相对于单种病毒感染组升高,并且重叠感染后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但是乙型肝炎大国,也是丙型肝炎高发区,全国约有近4000万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感染后在很长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HCV持续破坏肝脏细胞,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恶变成肝癌.HCV感染除可引起慢性肝病外,还会引起一些肝外表现,其中包括肾脏损害.约半数的HCV感染病例会发生肾脏疾病[1].HCV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即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其治疗却很棘手.本文将着重阐述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1],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主要致病因子.阻断HCV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筛选供血员.然而抗 HCV的出现是在HCV感染后的6~12周(窗口期),所以抗 HCV阴性并不能排除携带HCV具有传染性的可能.而HCV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可将HCV的检测的窗口期缩短到15d,降低了HCV经血传播的风险.本文对150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在HCV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HCV感染患者血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使用ELISA法分别检测抗-HCV、总的HCV核心抗原,使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 RNA。[结果]173例HCV感染者抗-HCV均为阳性。HCV RNA阳性率为49.7%(86/173);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36.4%(63/1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HCV RNA阳性标本中,HCV核心抗原阳性60例(69.8%);HCV核心抗原阴性26例(30.2%)。82例健康对照者抗-HCV、HCV核心抗原、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在没有HCV RNA检测资格的实验室,HCV核心抗原检测可作为病毒存在和复制的一个指标,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状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地高辛标记 HCV探针作原位杂交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作免疫组化三项技术 ,检测血清和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 抗原。结果显示 RT- PCR检测的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除去 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者 ,余16例中有 14例 (87.5 % )血清 HCV RNA阳性 ,2例血清 HCV RNA阴性者的 PBMC- HCV RNA阳性。对 RT- PCR检测的 9例 PBMC- HCV RNA阳性患者 ,进一步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PBMC中的 HCV RNA和HCV NS5 抗原。显示这几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抗原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HCV NS5 抗原还分布于胞膜上。证实 HCV可以感染 PBMC,并在其中复制 ,复制部位在胞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体外Claudin-1(CLDN1)单克隆抗体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感染的阻断效应。方法应用基因免疫接种制备CLDN1单克隆抗体,研究该抗体在HCV细胞感染模型(HCV cell culture,HCVcc)中的阻断效应。结果 CLDN1单克隆抗体和人源性CLDN1受体高亲和性结合,且对肝肿瘤细胞系(Huh7.5.1)无细胞毒性。在HCV体外感染模型中,CLDN1单克隆抗体可剂量依赖性抑制HCV感染,且对HCV主要基因型(1型及2型)均有效。结论 CLDN1单克隆抗体有望作为一个新的抗病毒手段应用于HCV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人群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RNA的阳性率,探讨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苏北3个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3例,采集患者病史?输血史?透析器复用史等临床资料,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抗HCV抗体及HCV-RNA?结果:30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39例(12.9%),其中HCV-RNA阳性33例(84.6%)?抗HCV(+)组和抗HCV(-)组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 > 0.05),而抗HCV(+)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显著长于抗HCV(-)组[(4.18 ± 3.80)年 vs (2.75 ± 3.64)年,P = 0.023],输血发生率?透析器复用率也高于抗HCV(-)组(59.0% vs 38.3%,P = 0.014;28.2% vs 3.4%,P < 0.001)?尽管抗HCV(+)组患者转氨酶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抗HCV(-)组患者,转氨酶异常的患者也较未感染者显著增加,但大部分患者(76.9%和79.5%)的转氨酶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史及透析器复用是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血透患者HCV感染的监测主要检测抗HCV抗体,必要时应进一步监测HCV-RNA;转氨酶水平不宜作为判断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R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HCV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HCV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75例HCV抗体复检阳性无偿献血者、9例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含量 ,并与HCV抗体、ALT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75例献血者中 ,HCV抗体 (+ )、ALT(-)组HCVRNA阳性率高于HCV抗体 (+ )、ALT(-)组。在 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 ,ALT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 ,且相关性显著 (r =0 72 ,P <0 0 5 )。结论 :在HCV感染的人群中 ,ALT的高低可间接反应HCV在体内的状态 ,这对安全输血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鞠伟 《当代医学》2021,27(1):52-5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及HCV RNA检测在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40例疑似慢性丙型肝炎行抗HCV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使用荧光定量检测法HCV 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CV-核心抗原,统计分析检测结果,以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显示,1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阳性131例,阴性9例;HCV RNA诊断慢性丙型肝炎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略高于HCV-核心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V RNA是判断HCV感染的可靠指标,与HCV RNA相比,HCV-核心抗原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相似,可为临床诊断慢性丙型肝炎提供实验依据且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需昂贵仪器等优点,值得临床信赖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HIV/HCV共感染患者使用DAAs治疗HC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3例患者根据HCV基因分型结果 1 b、6 a亚型使用Sofosbuvir+Ledipasvir治疗, 3 a、3 b亚型及不能分型使用Sofosbuvir+Daclatasvir治疗, 诊断肝硬化患者均加用利巴韦林, 疗程均为12周.结果 53例患者均完成抗HCV治疗, 总体DAAs治疗SVR率98.1% (52/53) 失败率1.9% (1/53) ) , 无肝硬化患者DAAs治疗SVR率100% (41/41) , 肝硬化患者DAAs治疗SVR率91.7% (11/12) , 失败率8.3% (1/11) .DAAs治疗患者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 , 治疗后患者CD4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P<0.05) .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12例 (22.6%) , 恶心、呕吐6例 (11.3%) , 腹泻4例 (7.6%) , 轻度皮疹1例 (1.9%) ,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5例 (9.4%) .结论DAAs治疗HIV/HCV共感染患者HCV的总体SVR率高 (98.1%) , 适应症广泛肝硬化患者也可使用, 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CD4水平.全口服、疗程短、安全性高, 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PCR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 )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用FQ PCR检测 3 15份怀疑HCV感染的临床血清标本 ,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抗HCV ,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 ,了解样本中HCV RNA含量与抗HCV及ALT的相关性。结果  3 15份标本中有 2 2 5份HCV RNA含量高于 80拷贝·ml-1,2 5 0份抗HCV阳性 ,14 5例ALT异常 ,HCV RNA含量与抗HCV阳性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r =0 .682 ,P =0 .0 0 2 ) ;HCV RNA含量与ALT异常率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 (r =0 .92 3 ,P =0 .0 3 2 )。结论 FQ PCR技术检测HCV RNA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覃岭  赵艳  孙焕芹  刘宁  江娜  代艳超  李昂  王子康  张永宏 《北京医学》2015,37(12):1142-1145
目的 探讨单独感染HCV与HCV/HIV共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情况.方法 采集单独感染HCV患者(12例)、HCV/HIV共感染患者(27例)以及正常人群(13例)的外周静脉血,检测ALT、AST等生化指标;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CD4+T和CD8+T细胞比例.结果 HCV/HIV共感染患者ALT水平[(53.08±9.78) U/L]显著高于单独感染HCV患者[(26.22±4.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4).处于中期分化状态的CD4+T细胞,在正常人群中所占比例为(35.13±3.24)%,显著高于单独感染HCV患者[(9.01±3.70)%]和HCV/HIV共感染患者[(8.10±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正常人群、单独感染HCV患者与HCV/HIV共感染患者晚期分化的CD4+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52±2.54)%、(14.30±9.85)%及(15.23±11.58)%,正常人群晚期分化的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单感染HCV与HCV/HIV共感染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感染HCV与HCV/HIV共感染患者之间无差异.正常人群处于早期分化和中期分化的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2.73±2.08)%、(36.17±2.85)%,均显著高于单独感染HCV患者同期水平[(28.27±4.36)%、(13.15±4.23)%]及HCV/HIV共感染患者[(18.02±2.01)%、(16.60±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感染HCV患者的早期分化CD8+T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HCV/HIV共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于晚期分化的CD8+T细胞,正常人群所占比例为(12.02±1.54)%,显著低于单独感染HCV患者[(49.30±3.85)%]及HCV/HIV共感染患者[(54.23±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独感染HCV及HCV/HIV共感染影响T淋巴细胞的分化状态;HCV/HIV共感染影响处于早期分化的CD8+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HCV RNA联合检测用于丙型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并研究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V RNA、解离-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定量检测HCV抗体.结果715例初诊为丙型肝炎的患者中,HCV抗体阳性85例(11.89%),HCV RNA阳性107例(14.96%),两者共同阳性76例(10.63%),其中男性49例(64.47%),女性27例(35.53%),主要集中在35-45岁之间.结论单独检测HCV抗体或HCV RNA均有一定的缺陷,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准确率;RT-PCR技术灵敏度较高,对HCV RNA检出率较高.丙型肝炎在门诊就诊者中阳性检出率较高,且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感染检出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入侵宿主细胞是由多种受体分子介导的多步骤过程,其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Ⅰ/SCARBI)被认为是最先与HCV作用的受体.SR-BⅠ能够与HCV包膜糖蛋白E2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位于E2蛋白氨基末端的高变区1(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起关键作用.SR- BⅠ与HCV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介导HCV的细胞入侵,还能降低抗体对HCV的中和作用,有助于HCV的免疫逃避.因此,深入研究SR- BⅠ在HCV入侵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望发现在HCV感染的初始环节能够高效地阻断HCV入侵细胞的靶分子,从而预防和治疗HCV的感染.本文就SR-B Ⅰ的生物学特性、SR-B Ⅰ与HCV的相互作用对病毒入侵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