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伴缺血性脑卒中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KX-21N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及3O例无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6项参数进行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糖尿病患者的MPV、PDW、PCT、NEU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PLT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WBC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无卒中糖尿病患者PLT、WB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组WBC、NEUT均显著高于无卒中糖尿病组(P0.01),其余血小板4项参数在两组糖尿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和白细胞6项参数的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Nycocard-Reader分析仪定量测定2型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并发微血管病变47例,无微血管病变41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微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0.01),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ET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0.01)。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早期预示和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50例糖尿病(其中17例并发冠心病,33例无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浆甘油三酯(T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水平作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Hs-CRP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包含并发冠心病的患者)的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的GHbA1c、TG和Hs-CRP的水平对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着早期预示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脂质谱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每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PCR-RFLP对ApoE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脂质谱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血脂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改变(P<0.01),其中气阴两虚组患者的TC、LDL-C较阴虚燥热、阴阳两虚组有极显著升高(P<0.05,P<0.01)。等位基因E2组的TG较E3、E4组有极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脂随着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各种中医证候之间脂代谢的差异与ApoE基因的多态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视网膜厚度(RT)及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我院诊治的100例DN患者(DN组)MPV、RT及UAER进行测定,并与50例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DM组)对照比较。结果:DN组MPV、RT及UAER均显著高于DM对照组(P<0.01);DN组尿白蛋白排泄量大量组MPV和RT显著高于尿白蛋白排泄量微量组P<0.01;MPV与RT及UAER均呈正相关(r=0.546;r=0.812;P<0.01)。结论:MPV、RT及UAER的检测,对DN的发生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反映DM微血管病变及病变范围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为其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组(NDR)8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85例,并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hs-CRP,同时作眼底检查。结果: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hs-CRP水平均高于NDR组(P<0.05)。DR组hs-CR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明显升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处于慢性炎症反应期,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CR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正常对照36例。检测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MPV,PDW,PCT测定值及血清TG,TC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在糖尿病人体内有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理解糖尿病人更容易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5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血糖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较治疗前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可能有助于减轻血管损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与血小板参数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与血小板聚集率(PAGM)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128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血小板膜CD62p的阳性百分率和血小板的四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94例中CD62p阳性分率(3.707±2.526)%,正常组34例中CD62p阳性分率(1.043±1.016 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心病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血小板计数(Plt)冠心病组小于正常组,血小板比容(PCT)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联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微血管病变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眼数多于对照组,视力下降眼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poB、Lp-a含量低于对照组,TR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优于单用激光治疗,治疗后视力改善明显,改善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改善胰岛素抵抗后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两组。分别空腹测定各组胰岛素、血糖、C肽、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尿酸(UA),计算得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周治疗后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空腹胰岛素、C肽、ISI、MAU下降明显(P<0.05):CRP、UA下降显著(P<0.01)。临床疗效亦明显改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清热通络方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应用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73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降糖处理,治疗组在降糖处理基础上予疏肝清热通络方煎服,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含量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含量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清热通络方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这可能是该方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商建明 《新中医》2015,47(5):127-12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缬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FBG、2h PG、UAER较治疗前降低(P<0.01),并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改善肾功能,且对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华健  王春霞  郑晓熠 《新中医》2017,49(5):47-50
目的:观察黄芪生脉饮与复方丹参片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将87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5例,2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及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黄芪生脉饮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糖、血小板参数、同型半胱氨酸(Hcy)、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治疗组MPV、PDW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cy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Hcy低于对照组(P0.05)。2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UAE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较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CCr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黄芪生脉饮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可保护肾脏的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起到良好的降低尿白蛋白、提高肾功能的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情况,探讨糖尿病性听力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纯音听阈测听、声导抗测听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43例进行听力学检查,并分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减退检出率57%,明显高于对照组33%(P<0.01),且高频听阈提高更明显;糖尿病病期≥5 a者较病期<5 a者平均听阈提高,听力减退检出率也明显高于病期短组,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比较,听阈提高,听力减退检出率(78%)明显高于后者(45%),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可引起患者听觉系统损害,且病期长、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听力损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微血管并发症关系。方法 :测定 2 5例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 (A组 )、 2 7例 2型糖尿病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 (B组 )和 2 1例绝经后正常妇女 (C组 )的血清雌二醇 (E2 )、孕激素 (P)、促卵泡刺激素 (F SH )、促黄体生成素 (L H)和睾酮 (T)的水平。结果 :绝经后妇女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者 E2 较正常绝经后妇女显著降低 ,F SH ,L H,T显著增高。结论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血小板参数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与高凝状态的密切关系,血小板许多功能异常,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1]。方法: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PV,PDW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结论:该类疾病发生率的增高部分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和Cr水平。结果:SDM组三项指标检测结果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DN组两项检测指标(CysC、Hcy)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r结果两组无差异;CDN组Hcy、CysC和Cr检测结果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EDN组与SDM组相比,CysC、Hcy有显著性差异(P<0.05),Cr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ysC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较合理指标,对于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Hcy作为DM大血管病变的指标,可能也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应该更多地被关注。  相似文献   

20.
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通脉汤;对照组40例用维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肌电图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周围神经营养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