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6周运动康复治疗。2组分别于住院第2天及第6周检测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完成运动平板所需要的时间和运动平板的最大代谢当量(METS),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及运动平板时间均有延长(P〈0.01),METS均有提高(P〈0.05),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均有降低(P〈0.01);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可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师颖 《医学综述》2012,18(4):562-564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多,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迅速增长。由于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导致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就康复运动治疗的意义、运动方案的制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运动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身体状态,加快心功能的好转与恢复。  相似文献   

4.
兰枝东  蒙恩绩  韦华清  黄丽荣  罗浩 《吉林医学》2013,34(23):4645-4647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以超声心动图和6 min步行试验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进行评定,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运动耐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运动能够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心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是治疗CHF的重要措施,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移动技术与运动康复的结合成为可能。本文介绍基于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的CHF运动康复模式的可行性,旨在为进一步推广远程运动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活动量减少的问题,运动在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不良、提高患者心肺耐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这往往被很多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忽略。本文重点介绍慢性肾脏患者运动康复管理策略和效果评价,以提高医护工作者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的重视,为临床管理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实施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干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体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临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分级运动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11%,干预组为94.44%,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1,P=0.001)。对于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干预组LVEF分别为(49.97±6.12)%和(47.83±5.33)%,均优于对照组的(43.41±5.22)%和(41.17±5.08)%;6MWT距离分别为(402.57±69.13)m和(388.48±67.56)m,均优于对照组的(338.11±64.56)m和(332.82±62.31)m;BNP值分别为(215.33±48.72)pg/mL和(376.17±54.4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14.43±51.52)pg/mL和(474.92±58.49)pg/mL(均P < 0.05);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43.02±12.48)分和(45.64±13.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5.96±12.11)分和(60.72±1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分级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中,能提高总体疗效,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是慢性心衰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序的运动康复治疗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运动耐量提高(P<0.05),再住院率下降(P<0.05),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可以减少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9.
刘杰 《中国医药导刊》2002,4(4):235-242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心肌梗死是导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尽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未及时就诊者仍将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自然病程进展为更加完全的心肌坏死。尽管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如ACEI类药物和β阻滞剂的使用),显著改善了预后,但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尚无定论。已经证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运动训练的方案应该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进行制定。运动试验能够对患者进行功能和治疗评价,对预后进行分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试验方案有了重大的改进。欧洲心脏病学会最近提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和运动训练的建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白兰 《吉林医学》2011,32(27):5757-575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疗效。方法:27例患者继续服用治疗药物,运动康复前均进行6 min步行试验,依其测试结果为每例患者制定适度的有氧康复运动计划,观察期为6个月,运动方式为步行,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前后的疗效。结果:观察期内27例均顺利完成运动康复计划,步行距离明显增加,运动耐量大大改善。结论:运动康复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几项客观指标的影响,评价肺康复运动训练在COPD防治中的效果和远期效应。方法:取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中度COPD15例,重度COPD15例,对照组中度CPOD15例,重度COPD15例。观察组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12周。观察训练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的变化和COPD急性发作(AECOPD)年次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训练前后自身对照并与对照组比较6MWD、AECOPD年发作次数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肺功能改变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运动训练可以提高COPD患者6MWD,减少AECOPD年发作次数,对改善肺功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和LiHF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等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LiHFe评分,延长6MWT距离,以及提高ESCA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心衰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适当进行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心率及身体活动能级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及身体活动能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不仅能强化治疗效果,还可显著提高心功能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肺康复运动训练的干预,观察对稳定期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39例,两组间肺功能无差异性(P〉0.05),两组常规治疗方法无差异,训练组另加上肢锻炼和缩唇呼吸法,评价运动训练6个月后FEV1(%)、FEV1/FVC%变化。结果:训练组6个月后FEV1(%)、FEV1/FVC%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肺康复运动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6MVD)、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巴氏生活质量指数(B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六分钟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6钟分步行运动训练在CHF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CHF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在采用同样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训练组进行六分钟步行运动训练.结果训练组在经过2个月的训练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果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CHF患者是安全的,可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恢复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心功能、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