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检测RUNX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宫颈癌、33例CIN(CIN Ⅰ 16例,CINⅡ~Ⅲ17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RUNX3蛋白在正常宫颈、CIN Ⅰ、CINⅡ~Ⅲ、宫颈癌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无关(P>0.05).结论 RUNX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情况有可能作为临床预后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FasL的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20例慢性宫颈炎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分析Survivin、Fas和FasL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1%)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15.0%)和CIN组织(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9%)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90.0%)、慢性宫颈炎组织(85.0%)和CIN组织(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6%)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50.0%)和CIN组织(68.0%),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asL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7,P〈0.01),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1,P〈0.01)。结论宫颈癌能通过Survivin和FasL高表达及Fas低表达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促使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FasL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病程进展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KAI1转移抑制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与宫颈鳞癌KAI1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石蜡切片KAI1蛋白表达,样本包括正常对照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癌组织20例。结果KAI1蛋白表达与宫颈组织恶化有关,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90%、4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表达与CIN分级无关,Ⅰ、Ⅱ、Ⅲ级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有关,高分化组较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宫颈癌按临床分期不同期别越早表达率越高(P〈0.05)。KAI1在未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KAI1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蛋白表达强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均有关,提示KAI1变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其检测及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并作为未来分子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4v6和Galectin-3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宫颈、45例CIN及83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在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81.93%,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2CD44v6和Galectin-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3CD44v6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00)。结论 CD44v6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宫颈癌组织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COX-2及MMP-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未见COX-2和MMP-2蛋白表达,宫颈癌组织中COX-2和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54.4%。两者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COX-2和MMP-2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7%和70.0%,无淋巴结转移为48.1%和44.4%(P〈0.05)。结论检测宫颈癌COX-2、MMP-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转移潜能及指导术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的表达,并分析PTTG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FGF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同期30例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和10例健康人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56.67%,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χ^2=14.244;P〈0.01)。FIGO分期Ⅲ~Ⅳ期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χ^2=10.809;P〈0.01),病理分级G3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G1/G2组(χ^2=6.787;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4);PTTG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或病理类型无关(χ^2=0.045,0.395;P〈0.01)。PTTG蛋白表达与bFGF及c-myc蛋白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τ=0.287,0.190;P〈0.01)。结论PTTG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是通过上调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建敏  胡静文 《广东医学》2016,(14):2150-2154
目的:探讨Foxm1蛋白的表达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意义,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包含102例人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组织芯片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染色法( SP 法),检测Foxm1蛋白在人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Foxm1的表达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Foxm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以局灶性分布为主,在细胞核和细胞浆中都有表达。宫颈癌组织Foxm1蛋白在细胞(细胞核和细胞浆)中总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P<0.001);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比较,细胞核中Foxm1蛋白的表达量也有差异( P<0.001)。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组织内Foxm1蛋白的总体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297)。 Foxm1蛋白的总体表达量与肿瘤分期(T 分期,N 分期)无关(P=0.217,P=0.313)。细胞核中Foxm1蛋白的表达量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T分期,N 分期)无关(P>0.05)。在宫颈癌不同的病理分级之间,细胞核中Foxm1蛋白的表达量有差异(P<0.05),低分化宫颈癌组织Foxm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分化、中分化肿瘤( P<0.05)。结论 Foxm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其病理分级相关,可能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P53、Bc1-2蛋白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中P53、Bc1-2蛋白在88例胰腺导管腺癌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的表达情况。应用人工读片和激光扫描细胞仪两种方法检测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P53和Bcl-2蛋白在正常胰腺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100%(11/11),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6%(56/88)和54.5%(48/88),两种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表达与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P53蛋白和Bc1-2蛋白相关系数为-0.2254,成负相关表达(P〈0.05)。Cox风险分析提示,P53蛋白、Bc1-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生存单因素分析胰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53蛋白和Bc1-2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 P53、Bc1-2蛋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P53、Bc1-2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RhoA、RA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20例不典型增生宫颈、58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RhoA、RACl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为0,在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2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69%、81.03%,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典型宫颈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鳞癌的转化,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RhoA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RAC1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3)RhoA、RAC1蛋白两者表达水平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RhoA、RAC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检测RhoA、RAC1对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p27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7基因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非典型增生(CINⅢ)和70例宫颈癌(包括30例腺癌、40例鳞癌)组织中的p27的表达情况。结果p27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非典型增生、宫颈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96.67%、62.50%、40.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p27表达阳性的患者其预后优于p27表达阴性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与宫颈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对p27蛋白进行检测可为诊断宫颈癌、估计预后及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GFBP-3、P53在结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结肠癌组织和34例正常结肠黏膜中IGFBP-3、P5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GFBP-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1%(P=0.018),P5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P〈0.001);②IGFBP-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因素均无关(P〉0.05)。③IGFBP-3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04)。结论 IGFBP-3与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IGFBP-3、P53可能成为结肠癌评估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INⅢ患者2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20例,正常宫颈健康妇女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 CD25+ Foxp3+Trregs数量.[结果]宫颈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浸润组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浸润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存在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Wntl蛋白和13-caten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ntl和B—catenin蛋白在1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25例乳腺增生组织和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检验,以仅=0.05为检验水准。结果乳腺癌组Wntl的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5%(50/80)、68.8%(55/80),显著高于增生组[28%(7/25)、20%(5/25)]和癌旁组[13.33%(2/15)、13.33%(2/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之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ntl的阳性表达和8一catenin的异常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5.10,4.87,P〈0.05),B—catenin的异常表达还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2=5.6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ntl和B-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3,P〈0.05)。结论Wntl蛋白高表达与8-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和环氧合酶-2(COX-2)在年轻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轻女性SCC组织标本40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31份,正常宫颈组织(NCE)10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c-Myc、COX-2的表达水平和MVD ,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性。[结果]SCC中c-M yc 、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67.5%(27/40),均显著高于 CIN 组和 NCE组( P <0.01);c-Myc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1),与分期无关;COX-2的表达与SCC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 <0.01);NCE、CIN、SCC组中M VD呈逐渐升高趋势,在SCC组中c-M yc 、COX-2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M VD值具有明显相关性( P <0.01);SCC组织中c-Myc 、COX-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Myc和COX-2在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在宫颈癌血管生成中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越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8):604-606,F0004
【目的】探讨胃癌超声造影的增强强度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手术并有病理明确诊断的4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声学定量软件绘制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造影增强强度,术后病理标本应用抗CD34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分析胃癌组织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46例胃癌组织的增强强度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组织的MVD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的增强强度和微血管密度呈线性正相关(r=0.88,P<0.01)。【结论】胃癌组织的增强强度和微血管密度呈线性正相关,术前胃癌超声造影可以评价新生血管生成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胃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1%(32/45),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4.4%),差异有显著性(P〈0.01)。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高分化癌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P〈0.05);Survivin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Survivin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凋亡,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阳性的胃癌有较强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79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癌旁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ERK-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分析ERK-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结肠癌组织中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75.9%(60/79)]高于癌旁组织[51.9%(41/79)]及正常组织[13.9%(1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60岁、≥60岁)[77.5%(31/40)、74.4%(29/39)]、性别(男/女)[70.7%(29/41)、68.4%(26/38)]、Dukes分期(A、B、C、D期)[73.3%(11/15)、76.7%(23/30)、71.4%(10/14)、70.0%(14/20)]、癌胚抗原水平(〈5μg/L、≥5μg/L)[68.2%(15/22)、64.9%(37/57)]因素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高、中分化/低分化)[82.8%(48/58)、57.1%(12/21)]、浸润深度(未穿透肌层/浆膜或浆膜外)[46.2%(6/13)、72.7%(48/66)]和淋巴结转移(阳性/阴性)[76.5%(26/34)、53.3%(24/45)]因素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RK-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12个月生存率(58.2%)与ERK-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6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24个月生存率(38.7%)低于ERK-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2蛋白阳性表达与结肠癌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有关,检测ERK-2蛋白对结肠癌的诊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组织中HSP90和IGF-1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胰腺癌中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特性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45例胰腺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SP90和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sP90与IGF-1R表达率分别为73.3%(33/45)、62.2%(28/4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表达20%(4/20)、10.0%(2/20)(P〈O.01),二者均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两者表达也呈正相关(r=0.670,P〈0.01)。结论HSP90和IGF-1R在胰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P〈0.01),两者表达也呈正相关(r=0.670,P〈0.01),两者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勇  闫骏  马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3-15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LNCaP细胞系建立前列腺癌异种移植体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和HDAC抑制剂组,对照组动物常规饲养,HDAC抑制剂组采用0.4%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饮用水连续饮用35 d.免疫组化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p21WAF1/CIP1、p27KIP1、细胞周期蛋白D1、雄激素受体(AR)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DAC抑制剂组乙酰化组蛋白H3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升高[(0.63±0.12)比(0.75±0.11),P<0.05],p21 WAF1/CIP1[(0.27 ±0.06)比(0.79±0.10),P<0.05]和p27KIP1 [(0.31 ±0.08)比(1.09±0.18),P<0.05]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增加,细胞周期素D1的阳性染色MOD值显著减少[(0.69±0.09)比(0.58±0.08),P< 0.05],AR阳性染色MOD值显著降低[(0.62±0.10)比(0.53±0.07),P<0.05].结论 HDAC参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并与AR过表达有关,HDACI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及下调AR表达水平等机制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移植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