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得宝松与醋酸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得宝松皮损内注射,对照组用醋酸强的松龙皮损内注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4.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57,P<0.05)。结论: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优于醋酸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组为对照组共75例。A组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采取逐渐减少浓度的方法规律停药;B组采用常规疗程停药方法。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用几丁糖联合得宝松又名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其对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一定浓度的得宝松作为空白对照试剂,医用几丁糖联合得宝松配置成实验组试剂。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瘢痕疙瘩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医用几丁糖组(A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B组)对其采用瘢痕内注射的方法,2个疗程后观察瘢痕增生的情况和患者症状,对其进行量化评分,研究其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2个月A、B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积分、疗效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联合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比单用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效果更好,它能更好地抑制瘢痕的增生,延缓瘢痕疙瘩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治疗瘢痕疙瘩的新方法。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瘢痕疙瘩手术治疗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中只施行得宝松注射的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中施行得宝松和A型肉毒素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组在临床上的治疗有效率和减少瘢痕疙瘩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瘢痕疙瘩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临床上同时施行A型肉毒素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得宝松混合液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彩莲 《海南医学》2006,17(12):56-56,47
目的 观察得宝松混合液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207例瘢痕疙瘩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得宝松联用5-氟尿嘧啶及利多卡因配成混合液,局部注射于瘢痕组织内,对照组给予得宝松瘢痕内注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0.77%,对照组有效率64.07%,两组疗效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得宝松混合液比单剂应用得宝松效果明显,即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曾权荣  温秋映 《吉林医学》2006,27(5):465-466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28例,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局部封闭疗法加喜疗妥治疗瘢痕疙瘩;对照组24例,单纯用得宝松局部封闭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8.5%,对照组45%。结论:得宝松局部封闭加喜疗妥外用治疗瘢痕疙瘩可起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的经验,得宝松局封治疗的效果大大好于单纯外用糖皮质激素,差异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将 60例符合条件的增生性瘢痕(6个月以内的瘢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 595nm脉冲染料激光并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对照组:单纯得宝松局部注射。疗程1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其中基本痊愈12例(40.0%),显效17例(5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其中基本痊愈6例(20.0%),显效17例(5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得宝松、康瑞保联合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得宝松、康瑞保联合局部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8.67%和58.67%,有效率分别为95.33%和84%;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得宝松、康瑞保联合局部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UVB)局部照射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剂(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选择斑秃患者1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口服胱氨酸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组( n =80)采用得宝松+2%利多卡因行皮损内点状注射,同时采用窄谱 UVB照射皮损,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 n=70)采用得宝松+2%利多卡因行皮损内点状注射,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观察和记录患区毛发再生情况,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2.50%(66/80),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40/7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 <0.05)。[结论]窄谱UVB局部照射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寿倍明 《铁道医学》2014,(5):517-519
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无针注射器注射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使用无针注射器对23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瘢痕疙瘩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3周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愈12例(占52.2%),有效9例(39.1%),无效2例(8.7%),复发3例(13%)。结论:无针注射器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制腋臭粉联合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低龄腋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8月到2016年12月因腋臭在我科门诊就诊的低龄腋臭患者共计115例,分为两组:自制腋臭粉联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治疗组)64例和单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51例。两组于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8.4%、89.1%、51.6%,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0%、78.4%、17.6%,治疗后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结论 腋臭粉联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作为暂不宜行手术的低龄腋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安全性好、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和试验组(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蒸和针刺治疗),每组30例。治疗5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测定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H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VAS评分下降值和HSS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和针刺治疗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05例脑中卒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FMA、BBS和FIM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的CSI、FMA、BBS及FI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效果显著,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KOA患者66例随机为对照组21例、玻璃酸钠组25例及PRP组20例,3组患者均口服依托考昔片,玻璃酸钠组及PRP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及PRP.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安大略西部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各个时间点,PRP组的VAS及WOMAC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而JOA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6、9个月,玻璃酸钠组的VAS及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PRP组的VAS及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玻璃酸钠组及对照组中,治疗后3、6、9个月的VAS评分及治疗后3、6个月的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3、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RP组注射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及皮温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3%(12/115).结论 采用关节腔内注射PRP治疗KOA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患者的症状缓解更为持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注射透明质酸钠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62例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各54例,分别给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480毫克/次,每天口服3次,关节内注射2毫升/次,每周1次。共治疗5周。停药后观察2周。收集3组患者治疗期间Lequesne指数评分和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变化程度。结果治疗5周后,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Lequesne总指数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3.3±1.6、3.1±1.3、2.8±1.3。联合用药组和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5周后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下降为1.77±0.91、1.66±1.21、1.53±1.13。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均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方式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2014年4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5例PMOP合并膝OA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钙剂、阿仑膦酸钠及骨化三醇等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唑来膦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配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年1次。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BMD以及血清β-CTX、BGP、B-ALP水平。 结果 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均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唑来膦酸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β-CTX、BGP、B-AL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PMOP合并膝OA能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状态,抑制骨吸收,提高患者骨密度及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Botulinum toxin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spasticity post stroke. As there are limited data on post stroke spasticity in Asia, we undertake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type-A (BTX-A),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focal post-stroke hand spasticity, and the impact of BTX-A 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omparison to placebo, in Malaysian stroke patients. This wa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TX-A in 27 subjects with wrist and finger spasticity after a stroke. The outcome measure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to assess spasticity of the flexor muscles, Barthel Index (BI) fo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EQ-5D and EQ VAS for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1 and 3 months after injection. Compared to placebo, the BTX-A group had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flexor tone of the wrist and fingers (p = 0.001 and p < 0.001, respectively), at first month follow-up visit and sustained the improvement through to three months. Although there was an improvement in the measures of glob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BTX-A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o serious BTX-A related adverse effects were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focal post-stroke spasticity of the han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对60例特发性眼睑痉挛进行局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疗效。结果:60例眼睑痉挛,完全缓解27例(45%),明显缓解29例(48.33%)。起效时间平均1~3天,缓解时间平均4.19月。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局部反应轻微,短暂可逆。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足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