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2006年广州市0~6岁儿童铅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06年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分别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区部分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全部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结果:2004~2006年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4.35μg/L,儿童铅中毒率平均为10.5%,3年中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率高年龄组(3~6岁)与低年龄组(0~2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铅中毒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前3位分别为:住房临近主干道、男孩、父母从事与铅有关的行业。结论:广州市儿童铅中毒水平与同期全国15市平均水平10.45%基本一致;3年中广州市儿童铅中毒率无明显变化,铅中毒率高年龄组儿童高于低年龄组儿童,男童高于女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儿童铅中毒的流行情况,为以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老城区东山区抽取5所幼儿园2~6岁幼儿395名,在东山区2所医院取婴儿脐带血57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微量血铅测定。结果449名儿童血铅值均数为(73.46±56.58)μg/L,血铅值≥100μg/L的占总检测人数的19.38%,血铅值≥200μg/L的占4%。0岁组和2岁组血铅水平较高,以后随年龄下降。结论东山区儿童血铅水平依然较高,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城区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儿童铅中毒情况。方法在广州市东山区抽取5间幼儿园2~6岁幼儿395名,在东山区2间医院取婴儿脐带血57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结果449名儿童血铅值均数为73·46±56·58μg/L,血铅值≥100μg/L占总检测人数的19·38%,血铅值≥200μg/L占4%。0岁组及2岁组血铅水平较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影响婴儿血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的年龄、住宅与马路和主干道的距离;影响2~6岁幼儿血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身高、每周吃水果的次数、住宅与主干道的距离和通风情况、咬笔习惯。结论广州市城区儿童血铅水平依然较高,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现阶段儿童血铅水平,了解广州市使用无铅汽油10年后的实施效果.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中取市中心区、城郊区和郊县各1个,每个区、县再按分层各抽4所幼儿园和4所小学,从中取2373名2至12岁自愿抽血检测的儿童为调查对象,每名儿童肘部抽取静脉血1~2 ml,用0.1%Triton X-100和0.1%HNO3,对血样稀释20倍后直接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血铅.结果 2373名儿童中血铅最高值为330μg/L,最小值为10μg/L,几何均值为58.28μg/L,男童血铅均值(61.11μg/L)高于女童(55.37μg/L)(t=8.671,P=0.000).高血铅儿童共60名,占2.51%,其中男童36名(2.90%),女童24名(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4,P=0.207).与10年前全国情况(铅中毒平均流行率50%~85%、血铅均值120~160μg/L)相比高血铅儿童流行率减少了96.25%,血铅平均水平下降了58.37%.城乡结合部的白云区血铅均值为60.33μg/L,明显高于市中心的荔湾区和增城(血铅均值分别为58.09、56.72μg/L).结论 广州市使用无铅汽油10年后儿童铅中毒和血铅水平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使用无铅汽油后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可能因素,为采取新的儿童铅中毒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6年10月-2007年8月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市中心区、城郊区和郊县各1个有代表性的区(县)级市,共选择12所幼儿园和12所小学,选取2373名2至12岁自愿抽血检测的儿童为调查对象,每名儿童抽取静脉血3-5ml,用0.1%Triton X-100和0.1%HNO3对血样稀释20倍后直接以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血铅.用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家居情况、家庭烹调及儿童饮食情况、儿童生活及卫生习惯情况四大内容34个可能导致儿童血铅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高血铅儿童进行家访.结果 2373名儿童血铅几何均值为58.28μg/L,男童血铅均值(61.11μg/L)高于女童(55.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1,P=O.000).高血铅60人,占2.53%,其中男童36人,占2.90%;女童24人,占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4,P=0.207).城乡结合部的白云区血铅均值为60.33μg/L,明显高于市中心的荔湾区(58.09μg/L)和农村的增城(56.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3,P=0.00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低、家居住房面积小、家居较敞开、儿童少洗手和常吸吮手指等是儿童血铅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无铅汽油后,城郊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家庭环境和个人卫生是影响儿童血铅水平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儿童10012例,年龄0~10岁,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值。结果儿童血铅均值为49.47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3.96%。在0~5岁期间,随着年龄增加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并在学龄前期达到高峰;之后的学龄期儿童血铅均值不再增高,而铅中毒率也呈现下降的趋势。男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结论广州市儿童铅中毒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但在学龄前血铅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铅污染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0~6岁儿童铅血水平,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4 970名0~6岁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统一采用钨舟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铅水平。结果 14 970例0~6岁儿童总体血铅平均水平为(32.5±19.3)μg/L(1.4~319.0μg/L);高铅血症(血铅≥100μg/L)检出率为0.8%;男童血铅水平(33.0±19.3)μg/L高于女童(31.7±19.2)μg/L;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0岁组婴儿血铅水平为(29.3±18.3)μg/L,6岁组儿童血铅水平为(37.1±17.8)μg/L。结论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和高血铅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提示需定期开展儿童血铅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工业区周边儿童血铅水平,探讨血铅增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随机整群抽取儿童240名(暴露组)和远离工业区的儿童140名(对照组),比较其血铅水平及异常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暴露组血铅水平高于对照组,血铅异常率也较高;男性、住址与工厂距离近、家庭年收入高,是血铅增高的主要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2008-2009年合肥市七区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血铅防治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08-2009年选取合肥市七个地区3 394例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铅;同时,开展儿童血铅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合肥市0~6岁男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7.06±23.30) μg/L,女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5.09±23.30) μg/L。1~岁组、2~岁组男童血铅平均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0~岁组、1~岁组、2~岁组女童血铅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除包河区和高新区外,其余各区及全市2009年血铅水平均较2008年显著降低,且2009年全市儿童铅中毒率较2008年显著降低;父亲从事铅相关职业、住所距主干道≤30 m、户外活动时间>3 h、进食前不洗手等成为影响儿童血铅水平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目前合肥市的儿童血铅水平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铅中毒危害的宣传教育,对重点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儿童高血铅的流行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为采取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基本生活信息,抽取儿童空腹静脉血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水平.将2007年与2004年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2004年成都市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3.97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12.8%;住房临街、母乳喂养、几乎每天吃膨化食品是导致儿童高血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2007年平均水平为63.88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8.2%,代乳食品、居住临街、底楼或者平房是导致高血铅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成都市属铅中毒中高度流行区,2007年高血铅检出率比2004年有所下降.血铅水平受居住环境、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舟山海岛地区不同时期儿童的几种矿物质水平,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在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上万名儿童中,每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一部份儿童的血铅、镉、锌、钙、铁、镁、铜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2006~2010年各种矿物元素结果比较显示,血铅2009、2010年度结果较2006年度增高(P〈0.05);血钙2009、2010年度结果较2006年度增高(P〈0.05);其他元素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2010年各种元素异常率显示:血铅、血锌、血铁、血钙异常率明显,血镁和血铜未见明显异常。血铅2006—2010年异常率分别为8.2%、10.1%、11.4%、12.1%和13.2%,有上升趋势,血钙2006~2010年异常率分别为10.2%、9.7%、9.3%、8.8%和8.8%,有下降趋势。[结论]近5年海岛儿童除镁、铜缺乏较少外,钙、锌、铁的缺乏和铅中毒都占相当的比例,并且血铅异常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缺钙的情况有所好转。所以应定期检测儿童血液各种元素浓度,及时了解儿童营养状况,对于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3年武汉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06~2008年来儿童医院就诊和体检的24 980例儿童手指末梢血进行铅含量检测。受检儿童按年龄进行分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58.26μg/L。其中,男性血铅的平均值为60.12μg/L,高于女性血铅的平均值(54.24μg/L),2006~2008年儿童血铅各年度平均值分别为(67.51±31.02)μg/L、(60.97±32.58)μg/L和(50.32±27.55)μg/L。在不同年份各年龄组中,男性血铅均值皆高于女性。24 980例受检儿童血铅水平为:50μg/L以下者占44.51%,51~100μg/L占48.13%、101~200μg/L占6.68%、201μg/L以上者占0.68%。本资料显示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铅中毒)者占受检总数的7.35%,2006~2008年受检儿童铅中毒率分别为15.88%、7.74%和2.13%。与门诊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比较,体检儿童的血铅水平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以往的资料比较,武汉市儿童的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率已明显下降。近3年来,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含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以2008年度受检儿童血铅水平下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7-2010年合肥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临床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门诊0~2岁儿童1 190名,幼儿园3~6岁儿童4 512名,总计抽取0~6岁儿童5 702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结果合肥市5 702名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8.10±26.011)μg/L,高血铅检出率平均为2.37%;0~4岁组儿童高血铅检出率为2.00%,5~6岁组高血铅检出率为3.30%,两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9,P〈0.05);男童高血铅检出率为3.00%,女童高血铅检出率为1.30%,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6,P〈0.05)。结论合肥市儿童的血铅水平低于我国中西部和北方部分城市,高于南方发达城市,应加强对环境干预和对儿童、家长的铅中毒防控的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对0~6岁儿童血铅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周边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铅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蓄电池厂周边6月龄~14岁儿童240名为调查对象,按拟定的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采集儿童静脉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分析儿童血铅水平及血铅异常检出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住址、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结果儿童血铅水平为(98.89±27.28)μg/L,血铅异常检出率为41.67%。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血铅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高于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住址在公路边或街边、且靠近工厂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住址不在公路边或街边、且远离工厂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无不良习惯的儿童血铅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蓄电池厂周边儿童铅蓄积状况严重,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环境铅接触对儿童智力与行为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广州市无铅工业污染城区3所小学259名9-11岁儿童分别进行血铅水平的测定和智力行为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区儿童血铅水平为0.79μmol/L。按血铅浓度分两组比较儿童智力行为,结果高铅组儿童智力,课堂注意力较低铅组低。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福田区0~6岁儿童血铅监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田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并探讨血铅监测模式。方法:随机整群抽取0~6岁儿童末梢血1817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用SPSS13·0软件分析血铅水平状况。结果:福田区儿童血铅水平几何均值为8·2μg/dl,铅中毒率11·03%,均值曲线图显示6个月、30个月为峰值。结论:目前福田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建立0~6岁儿童血铅监测模式对儿童铅污染进行干预,将为消除儿童铅中毒提供有效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09—2012年郑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铅中毒防治实施及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筛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制定的统一调查问卷,调查了5975例患儿,由家长在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下填写,经统计学分析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铅中毒原因。结果郑州市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结论郑州市儿童血铅总体异常率为7.2%,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血铅异常率高于女童,4~5岁组和6~岁组年龄段儿童血铅异常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焦菊琴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14-2215
目的了解陵川县3-14岁儿童血铅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陵川县2009年进行血铅监测的乡镇3-14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的动态研究与相关因素追踪。结果实查3-13岁儿童22141名,平均血铅水平为67.9μg/L,血铅含量≥100μg/L的儿童占总监测人数的26.59%;血铅值≥200μg/L的检出率仅为0.44%,明显低于2009年的水平。结论陵川县各乡镇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和血铅超标比率均明显降低,说明经过各级卫生保健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当地儿童铅暴露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和增城市1 570名6~14岁儿童的血铅水平和学习成绩,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广州市学龄儿童血铅中位数为58.00μg/L,其中高于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比例是2.40%,男生血铅水平高于女生(Z=-9.033,P<0.001),在部分年级血铅水平与成绩呈负相关(r三年级=-0.154,P三年级=0.016;r六年级=-0.139,P六年级=0.038)。结论广州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与儿童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描述2007-2011年我国儿童整体血铅水平、铅中毒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2007-201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血铅水平和(或)铅中毒率研究的论文,依照时间挑选出2007-2011年的文献按年份分类整理。对27省(市)88万多人做了调查研究。结果 2007-2011年我国儿童血铅水平(μg/L)分别是:68.62、59.13、53.36、66.56和46.56,平均血铅水平58.88 μg/L;而相应的儿童铅中毒率(%)分别是:19.56、11.56、12.67、10.41和7.27,平均铅中毒率是12.29%。结果说明,2007-2011年我国0~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尽管6岁组与5岁组相比,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样,除2010年的儿童血铅水平比2008和2009年有所增加外,2007-2011年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随着年份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此外,经Meta分析发现,2007-2011年儿童铅中毒率和血铅水平也呈现明显的性别分布特征和地区分布特征。结论 2007-2011年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仍然较高,预防儿童铅中毒仍然是我国今后应当重视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