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中医》2010,26(4):38-38
一日明志,要志坚心定:人我中医门,当做中医人;为国承传统,为民解疾困;终身业中医,志坚又心定。  相似文献   

2.
师训箴言     
《光明中医》2012,(7):1392
第一明志,要志坚心定。入我中医门,当做中医人。为国承传统,为民解疾困;终身业中医,志坚人心定。第二明德,要修德正身。重仁和谦廉,求精诚慎严。淡泊名利事,慈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明志,要志坚心定。第二明德,要修德正身。第三明理,要精研经典。第四明术,要苦练笃行。第五明法,要继承创新。第六明业,要发挥优势。以上"六明",惟明医之道;以上"六要",乃成名医之纲  相似文献   

4.
杨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2012,(2):252-252
"读经典 学名家 做明医"誓师大会 誓词:我作为吉林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人,谨庄严宣一要明志,志坚心定;二要明德,修德正身;三明理,精研经典;四要明术,苦练笃行;五要明法,继创新;六要明业,发挥优势。以"六明六要"为总明中医之道,培中医之德,习中医之学,练中医之赤胆相照,倾中医心;薪火相传,固中医根;万难不铸造中医之魂;读经典,学名家,誓做中医真传人!  相似文献   

5.
我作为吉林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人,谨庄严宣誓:一要明志,志坚心定;二要明德,修德正身;三要明理,精研经典;四要明术,苦练笃行;五要明法,继承创新;六要明业,发挥优势。以"六明六要"为总领,  相似文献   

6.
名老中医钟明远学术思想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医要心坚,心不坚者志不达;读书贵有恒,有恒深思义自明”。这是我院老中医钟明远常说的话。钟老今年七十有三,行医已五十载,深信中医事业必有发  相似文献   

7.
正我作为吉林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人,谨庄严宣誓:一要明志,志坚心定;二要明德,修德正身;三要明理,精研经典;四要明术,苦练笃行;五要明法,继承创新;六要明业,发挥优势。以"六明六要"为总领,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11,(8):1685-1685
我作为吉林省中医药事业传承人,谨庄严宣誓:一要明志,志坚心定:二要明德。修德正身;三要明理,精研经典;四要明术,苦练笃行;五要明法,继承创新;六要明业,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0.
今 年 是 《中医 杂 志》 创刊 五 十周 年, 中 华中 医药 学 会、 中国 中 医 研 究 院 及 中 医 杂 志 社 拟 于 2005年 3月 底 在 北 京 人 民 大会 堂举 行 隆重 的纪 念 活动 并举 办 “ 《中医 杂 志》 创刊 五 十周 年纪 念会 暨 全国 中医 药 发展 高级 论 坛” 。本 次 活动 规模 大 ,学 术层 次高 , 将展 示中 医 药临 床、 科 研教 学、 管 理及 开发 的 最新 成果 和进 展 。 1.征 文 内 容 : (1) 中 医 药 传 统 研 究 的 思 路 和 方 法 ;(2) 中医 和 中西 医结 合临 床 研究 的 经验 和成 果; (3) 中医 基础 理 论 研 究 探 …  相似文献   

11.
1月 6日 ,2005年全 国 中医 药 工作 会 议在 京 开幕 。 卫生 部 党组 书 记高 强 作了 促 进中 医 药事 业 持续 发 展的 重 要讲 话 ,国 家 中医药 管理 局 佘靖 局长 作 了工 作报 告 。 高副 部 长 指出 , 中 医药 事 业 是中 国 卫 生事 业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 要 从战 略 高 度重 视 中 医药 的 发 展, 用 科 学发 展 观 指导 中 医 药事业 的 发展 。 发 挥中 医 药 特色 优 势 是中 医 药 发展 的 核 心, 要 坚 持中 医 药 特色 优 势 ,坚 持 继 承与 创 新 ,加 快 中 医药 现 代 化步 伐 , 实现中 医 中药 的 协 调发 展 。 要…  相似文献   

12.
李崇超 《江苏中医药》2006,27(11):61-62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肾欲坚",敦煌出土的陶弘景的《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中有"肾德在坚",的说法,中医的"肾"和"坚"的关系,在中医著作中是常见的.从字源、认识论、中医肾的功能、肾脏用药以及中国古代对于人体的认识,都能体现中医的"肾"和"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肾"和"坚"的关系的理清,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探讨中医理论的一般特性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怡情悦志,精神乃治;顺应四时,延年益寿等方面简要论述中医古典医籍,对护理的观点。认为机体畅通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神志病的理法方药,蕴含了"医门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和补法;在阐述神志病的理法方药过程中,突出体现了两大治疗原则,分别为"扶正安神"和"祛邪定志"。研究仲景治疗神志病的理法方药规律,既要学习并灵活运用其有效方剂、具体的用药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要领会其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促进中医脑病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说明】本文收入《医史》,选自该书卷五《李杲传》。作者砚坚,即砚弥坚,一名贤,字伯固,元代应城(今属湖北省)人。坚于元初以名士招致北方。定居(河北)真定,以授徒为业,选拔为真定儒学教授及国子司业,旋以疾辞归。长于古文,著有《郧城集》。《医史》的编著者李濂,字川父,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武宗正德年间进士,授知州、同知、佥事等官职。少有才智,初受知“前七子”之李梦阳,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馀年,以古文名于时,著有《祥符乡贤传》、《祥符文献志》、《观政集》、《嵩渚集》等;兼及医学,编有《医史》十卷。该书于公元1515年刊行于世,可称现存最早的医史人物专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医史及历代名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本刊讯:历时6年,走访700多位知情人士,查阅历史资料、档案1.5万余卷(册),摘录80多万文字、图片,上自春秋战国,下至1982年,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济南中医药志》,经济南市卫生局1988年12月16日召开的审稿会审查通过。这部《济南中医药志》分为中医、中药两篇,如实的记载了济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概况、医林人物、医文志、杂记及药材资源、药材生产与收购、中药经  相似文献   

17.
乔淑茹 《光明中医》2012,27(11):2296-2297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最能代表王氏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其疗效得到中医界的一致认可。吾师石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大连市中医内科学会会长,出身于五代中医世家,业医三十余年,学识渊博,医  相似文献   

18.
<正> 所谓特色,是指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那么,什么是中医特色,如何保持和发扬?这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中医特色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所以在学术上要将其明确地体现在中医机构的医、教、研工作土。下面,我试从管理学角度谈三点管见。一、突出中医特色不是搞“纯中医”,不是复古,更不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一)以中医为主,不能理解为“纯中医”:有人曾提出突出中医特色就是要搞“纯中医”。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有的中医机构迫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中医西化与异化,“泡沫中医”泛滥的严峻现实,中医大家邓铁涛先生提出了“铁杆中医”的命题,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教授在《我是铁杆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中,对这一命题给出了精彩的答案。该书一扫过去理论脱离实际、坐而论道的浮泛陈言,从中医当代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与临床感悟,对中医的得失成败进行反思,揭秘中医的科学本质以及中医的成材规律,探索中医的前进方向。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立意新颖,值得每一位关爱中医事业的学人一读。  相似文献   

20.
在医史文献中,记载有关北京地区的早期中医学术团体者寥寥无几,提及北京中医学社者就更少了。但其留下的有关资料表明:该社在中医学术发展方面,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作。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兹将北京中医学社的情况略述如下:据《太医院志》记载:“癸亥花朝,同人集中医学社……。”《医统正脉》卷首之〈医统正脉续刊记〉中亦云:“民国十二稔,中医学社成立,发起是社者,多清太医。”并于文末有“北京中医学社”字样。由此可知,北京中医学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