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NF-α、IL-10、MMPs与MODS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冠兰  刘先哲  余旻 《山东医药》2007,47(14):77-78
目前认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宿主全身炎症过度免疫应答的结果。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临床上主要作为抗炎因子介导补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的发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已被认为是许多炎性疾病中组织损伤的中介,与全身性炎症有关。现将TNF-α、IL-10、MMPs与MODS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气活血通络法组方的溶栓颗粒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炎性介质及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机制。方法急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尼荚地平作为脑保护剂阳性对照药,中药、阳性对照药采用灌胃给药,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变化,免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厦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阳性药组可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缺血软化灶和出血灶。减少缺血变性细胞的产生,减少脑组织IL-1β及ICAM-1的产生;中药组优阳性药物组,大剂量中药组优于小剂量中药组。结论以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方法的溶栓颗粒对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因子和黏附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减少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放物于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为观察组。分别测定发病后24h、第3天、第7天血清IL-10水平,并对病人进行梗死面积的测定。另选2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IL-10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结果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1天IL-10显著增高,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发病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死者较小面积脑梗死者高(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后继发性脑损伤引起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增高;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存活;IL-10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和 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入院的12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人群,抽取血样检测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8和抗炎因子 IL-10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IL-8水平呈显著增高,但抗炎症因子 IL-10呈显著降低(P<0.05);此外,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房颤亚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6浓度依次递增,而抗炎因子 IL-10浓度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以及自我持续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方忠林  谢志泉 《心脏杂志》2008,20(5):517-520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心肌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其心肌保护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预适应(IPC)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次后,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②缺血/再灌注(IRI)组:大鼠开胸后,继续观察40 min,然后予以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③假手术组(SO):仅开胸,分离血管,不予缺血与再灌注剌激,只进行同样长时间的观察。3组实验结束取右心房血及心肌组织,批量测定血清TNF-α和IL-8及心肌组织IL-10浓度。结果IRI组血清TNF-α和IL-8含量分别为(1 009±277)和(334±187)ng/L,IPC组血清TNF-α和IL-8含量分别为(778±178)和(229±90)ng/L,较IRI组显著降低(P<0.05);IRI组心肌组织IL-10含量为(6.8±2.6)ng/g,IPC组心肌组织IL-10含量为(9.4±4.1)ng/g,较IRI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不仅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8的产生,还可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提示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再灌注心肌抗炎作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NF-κB和IL-6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核因子-κB(NF-κB)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和IL-6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大鼠脑组织NF-κB和IL-6二因子水平在缺血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NF-κB和IL-6水平在脑损伤的炎性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损伤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于术后6h、12h、24h3个时间点测定缺血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璐  张一  王强  林其谁  宣海星 《山东医药》2007,47(35):32-34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组)、空质粒组和白介素(IL)-10基因转染组(转染组),后三组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转染组及空质粒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SA脂质体/pcDNA3.1-IL-10,SA脂质体/pcDNA3,1(+)。各组大鼠于预定时间处死制作脑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IL-10基因表达情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转染组再灌注72h时大脑皮层及海马中均能检测到IL-10 mRNA表达,其余三组均无表达。转染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亦低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P均〈0.05)。证实SA脂质体介导人IL-10基因转染能减轻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0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包括炎性细胞浸润 ,大量的炎症因子表达 ,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参与调节的细胞增殖、凋亡 ,细胞外基质重排以及血管重塑。除致炎因子外 ,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 (IL- 10 )也在 AS斑块中呈现表达拮抗炎性因子的作用 ,成为机体代偿性保护机制之一。1 白细胞介素 10六十年代 ,Mosmann等根据细胞因子的优势分泌效应 ,提出存在二类 T辅助细胞 (TH1和 TH2 )的假说 ,即 TH1细胞分泌 IL - 2 ,IFN-γ,主要诱导巨噬细胞活化和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 ,TH2主要分泌 IL- 4、IL- 5 ,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与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及其周围组织发牛炎症反应并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这些细胞因子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IL-6和TNF-α具有促进脑水肿和炎症反应作用,1L-10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方面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和尼古丁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葛根素,尼古丁组尾静脉注射尼古丁,预给药5 d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即刻,α银环蛇毒素组尾静脉注射α银环蛇毒素。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海马区脑组织病变,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炎症因子含量。结果尼古丁和葛根素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海马区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含量;α银环蛇毒素可阻断上述抗炎效应;尼古丁与葛根素抗炎效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8对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L)-8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成员,是一种内源性和多源性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8是一种糖蛋白,与受体(IL-8R)结合后发生作用。目前已知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IL-8R。I型受体(CXCR1)特异性地与IL-8结合,Ⅱ型受体(CXCR2)除与IL-8结合外,还可以和生长调节癌基因(GRO)、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NAP-2)等结合。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又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inhibitory factor。CSIF)、B细胞衍生的T细胞生长因子(B cell-derived T cell growth factor.B-TCGF)等,最初于1989年发现并报道,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肾脏疾病常伴有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的浸润及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增多.并可介导免疫反应。近年研究亦发现IL-10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IL-10在肾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炎性细胞因子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其中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主要促进水肿和炎症反应,而黏附分子则是它们发挥作用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陷窝蛋白-1(caveolin1,Cav1)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小鼠缺血皮质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 )-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Cav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40只,各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再随机分为缺血或假手术3、7、10和14 d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线栓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皮质IL-1β和IL-6表达。结果 Cav1基因敲除小鼠缺血组各时间点缺血皮质IL-1β和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缺血组(P均<0.05)。结论 Cav1基因敲除小鼠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表达上调,提示Cav1在减轻脑缺血后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interleukin-10 knockout,IL-10-/-)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雌性IL-10-/-小鼠和WT小鼠各20只,各自平均分成2组,即WT组、WT+Lp组、IL-10-/-组和IL-10-/- +Lp组。WT和1L-10-/-组予0.5 ml PBS灌胃,WT+ Lp和IL-10-/-+ Lp组予0.02g Lp(0.5 ml)灌胃,每天摄入Lp1×109菌落形成单位(CFU),持续灌胃4周后实验结束。实验开始前(0周)及开始后每隔1周收集小鼠新鲜粪便1次,直至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并测量其结肠长度和湿重,切取新鲜结肠组织标本做病理切片及结肠黏膜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检测。并对小鼠新鲜粪便作选择性细菌培养,观察Lp在正常小鼠和炎症小鼠体内的定植情况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WT小鼠相比,IL-10-/-小鼠腹泻较重,体重亦明显下降(P<0.05),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而经Lp治疗后IL-10-/-小鼠腹泻得到缓解,体重亦明显增加(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所有IL-10-/-小鼠皆发生肠道炎症,经Lp治疗后肠道炎症得到明显改善,黏膜溃疡、上皮增生及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IL-10-/-小鼠经Lp治疗后结肠湿重及湿重与长度比出现明显变化(P<0.01),结肠水肿和增厚现象得到明显改善。IL-10-/-组小鼠结肠TNF-a和IFN-γ含量分别为(377.4±84.4) μg/g和(602.6±108.1)μg/g,均较WT组明显增加[(139.2±32.7)μg/g和(173.0±52.4)μg/g,P<0.05)]。Lp干预4周后,IL-10-/- +Lp组小鼠结肠TNF-α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207.2±65.7) μg/g和(442.1±138.4) μg/g,均较IL-10-/-组显著降低(P<0.05)。IL-10-/-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出现紊乱。结论 Lp能有效减轻IL-10-/-小鼠肠道炎症,对结肠炎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这种治疗作用与Lp调节肠道菌群及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玉梅 《山东医药》2011,51(51):54-55
目的探讨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HIE患儿(HIE组)及20例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和sICAM-1水平。结果 HIE组血清IL-6、TNF-α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中重度患儿为著(P均〈0.05)。结论 IL-6、TNF-α和sICAM-1可能通过缺氧缺血后的免疫炎症反应参与HIE病理过程,检测三者水平可为HIE诊断、病情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A20基因转染入单核细胞,观察A20过表达对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及抗炎因子IL-10表达的调节以及对促炎因子/抗炎因子比率即TNF-α/IL-10和IL-12/IL-10比率的影响,探讨锌脂蛋白A20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用Fi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C组(A20转染组);D组(LPS加A20转染组)。荧光显微镜检测GFP报告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源性A20、外源性A20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20蛋白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TNF-α、IL-12及IL-10表达水平。结果单核细胞受到LPS(1 mg/L)刺激后,其内源性A20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TNF-α、IL-12和IL-10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10和IL-12/IL-10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A20基因的单核细胞,在无LPS刺激的条件下,其内源性A20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TNF-α、IL-12和IL-10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TNF-α/IL-10和IL-12/IL-10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意义(P>0.05)。而转染A20基因的单核细胞在受到LPS(1 mg/L)刺激后,其促炎因子TNF-α、IL-1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LPS组,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明显上调,高于对照组和LPS组;而TNF-α/IL-10和IL-12/IL-10的比率明显下降,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20的表达具有炎症活化依赖性;A20过表达可抑制TNF-α、IL-12的表达,而上调抗炎因子IL-10表达,并通过改善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的平衡关系,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炎症是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之一,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炎症。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作用,前者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2、IL-6及IL-17、IL-23等,后者主要包括IL-4、IL-10、IL-13、转化生长因子-β等,两者的动态变化决定炎症的发展及结局。研究炎症尤其是感染性炎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对可能取得彻底治愈炎性疾病的突破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细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多效能前炎症因子,与斑块脆性有关;金属蛋白酶-1(MM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互影响,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缺血事件。hs—CRP是最敏感的急性相关蛋白,与IL-18相互作用,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我们观察IL-18、MMP-1和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病变的关系,旨在为老年人ACS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