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R波波峰出现时间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量33例左室射血分数<50%及22例左室射血分数≥50%对照者的最大R波波峰时间。结果左室射血分数<50%与对照者相比平均最大R波波峰时间升高,P<0.0001。结论证实R波波峰时间与心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赵静 《求医问药》2014,(20):261-26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Nt-pro BNP以及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在Ⅱ~Ⅳ级之间,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在正常的范围内。我院使用心脏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对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测定,然后比较分析其左室射血分数、Nt-pro BNP以及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其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室射血分数为40≤EF<50组患者的NTpro BNP明显低于左室射血分数为30≤EF<40组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30≤EF<40组患者的NT-pro BNP明显低于左室射血分数EF<30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 BNP与其凝血功能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患者的NT-pro BNP越高,其左室射血分数就越低。临床可将NT-pro BNP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超声心动图观察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50(46.7%)例伴左室肥厚(LVH)者的肥厚类型及相应左心功能特点,并与104例健康者对照。结果发现,向心性、不对称性及扩张性肥厚的构成比分别为47.3%、42.0%和10.7%。扩张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向心性及不对称性肥厚组左心舒张功能减退且后者的改变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应用SF-Ⅱ型心功能检测仪对62例妊高征患者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并与5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妊高征组左室收缩功能减退20例(32.25%),左室射血前斯与左室射血时间之比(PEP/LVET)为0.38±0.08;经t检验,较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妊高征患者有潜在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伴心功能不全的左室功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素心血池显像术,测定67例高血压病心衰患者口服氯沙坦50mg前后左心功能参数、平均动脉压与心率的变化.结果:心功能Ⅲ级患者眼药后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最大射血率、最大射血率出现时间、最大充盈率、最大充盈率出现时间有明显差异;心功能Ⅱ级患者仅舒张功能有显著改善,而心率、收缩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认为,氯沙坦在降低高血压心衰患者平均动脉压而不影响心率的情况下,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强化依从性管理对冠心病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2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冠心病心衰二级预防指导,包括坚持服药、适当运动、心理指导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周一次电话随访,监督指导冠心病心衰二级预防,两组患者在强化治疗90天后,复查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填写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量表(MLHF),并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量表记分减少(P<0.05).结论 强化依从性管理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患左心室功能与心电图检查T波动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100例,回顾性分析病患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患心电图检查结果 T波的显示情况将病患分为直立组50例,倒置组50例,对两组病患的各心功能指标以及直立组病患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病患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与直立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两组病患的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直立组病患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倒置组,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倒置组(P0.05);直立组病患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病患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直立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直立病患的心功能明显高于倒置病患,且病患的T波动态变化与其自身的心功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患病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将本院72例非失天性、非瓣膜性心脏病病例分Ⅰ级24例、Ⅱ级30例、Ⅲ级14例、Ⅳ级4例,全部用美国HPsono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定房室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VE、VA和VE/VA比值。结果24例Ⅰ级心功能中舒张功能异常占54.2%,射血分数介于0.5和0.6之间的仅占12.5%(X2=9.375,P<0.005)。48例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Ⅲ、Ⅳ级)者,舒张功能异常占82%,射血分数在0.5以下者占36%(X2=16.3,P<0.005);其中单纯舒张功能异常占50%,表明舒张功能异常是隐性和显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8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进行分组,选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次日清晨血浆HCY及血清MMP-9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心力衰竭组HCY、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两者呈正相关,与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 HCY、MMP-9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陈健  张连生  祁正军  李其元 《河北医学》2012,18(12):1740-174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慢性心功能衰竭Ⅱ-Ⅳ期患者各150例及正常体检者5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及短轴缩短率(FS%),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功能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与心功能等级有密切关系;其左心功能指标E/A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显示了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的改变.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实际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SRD)死亡率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关注心功能衰竭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异常,而忽略其他重要指标的异常。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LVEF正常ESRD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功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首次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透析治疗且随访LVEF正常的ESRD患者121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主动脉根部内径(AOd)、腔室大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gLVEDV)、左心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gLVESV)〕及其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值、左心室构型〔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LVEF、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gLVEF)及左房室瓣环左心室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左心室整体功能(左心室Tei指数)、舒张功能参数〔左房室瓣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左房室瓣左心室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E/A、左房室瓣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室瓣环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左房室瓣环左心室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E'/A'及E/E')〕;分析ESRD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构型、gLVEF情况,ESRD患者左心室构型与gLVEF情况。结果 病例组患者体质量、BMI、BSA小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DP)大于对照组 (P<0.05)。病例组AOd、AOd/BSA、LAd、LAd/BSA、LVEDd、LVEDd/BSA、LVESd、LVESd/BSA、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LVEDV、LVEDV/BSA、LVESV、LVESV/BSA、gLVEDV、gLVEDV/BSA、gLVESV、gLVESV/BSA大于对照组,IVST、LVPWT、RWT厚于对照组,LVM、LVMI重于对照组,LVFS、LVEF、gLVEF小于对照组(P<0.05)。121例ESRD患者左心室构型分型:构型正常17例(14.0%),构型异常104例(86.0%)(以离心性肥厚55例和向心性肥厚48例为主);gLVEF异常39例(32.2%),gLVEF正常82例(67.8%)。病例组E峰、A峰快于对照组,E/A低于对照组,DT、IVRT、左心室Tei指数大于对照组,S'〔室间隔(s)〕、E'(s)、E'〔侧壁(l)〕、E'/A'(s)、E'/A'(l)慢于对照组,A'(l)、E/室间隔与侧壁左房室瓣环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的平均值〔E'(av)〕快于对照组(P<0.05)。121例ESR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型:舒张功能正常5例(4.1%),舒张功能障碍116例(95.9%)。116例舒张功能障碍ESRD患者包括104例(86.0%)左心室构型异常者及39例(32.2%)gLVEF异常者。121例ESRD患者中左心室构型及gLVEF正常者14例,左心室构型正常、gLVEF异常者3例,左心室构型异常、gLVEF正常者68例,左心室构型及gLVEF均异常者36例。结论 LVEF正常ESRD患者左心室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室重构及功能改变,表现为腔室扩大、室壁增厚、收缩及舒张功能亦存在不同程度减退;左心室构型或收缩功能正常ESRD患者舒张功能不完全正常,舒张功能障碍早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构型异常,因此全面评估LVEF正常ESRD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心脏手术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6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异常组(LVEF〈50%)和LVEF正常组(LVEF≥50%),根据手术方法进一步分为非体外循环组(OP组,21例)和体外循环组(CPB组,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在术前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QLAB 6.0 TMQA软件对右心室心内膜轮廓进行斑点追踪,并自动计算出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及峰值运动速度(S)作为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术后1周、1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术前LVEF异常组右心室功能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LVEF正常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OP组与CPB组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均有明显恢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作为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有效方法,对危重患者的识别、预后判断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湘萍  邓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86-87,92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婴儿的心功能影响。方法将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生物合成胰岛素;对两组患者所产婴儿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心室Tei指数、心室功能;检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及心肌肥厚等情况;同时选取25例健康孕妇所产婴儿为正常组,并观察上述指标作为对比。结果对照组婴儿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观察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婴儿的二尖瓣E峰与A峰比值、三尖瓣E峰与A峰比较明显低于观察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婴儿左心室Tei指数明显低于观察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心脏异常状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可使其所产婴儿心脏解剖结构及功能性指标更接近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位移对漏斗胸术前、术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的对照研究, 探讨在临床上应用该技术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月至8月心脏外科进行治疗的漏斗胸患儿38例作为漏斗胸组, 同时另选5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尖瓣环室间隔收缩期峰值位移 (TMAD1) 、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峰值位移 (TMAD2) 、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 (TMADm) 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分数 (TMAD%) .结果 漏斗胸患儿组的TMAD1、TMAD2、TMADm以及TMAD%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儿童 (P<0.05) .漏斗胸患儿经手术后, 其TMAD1、TMAD2、TMADm以及TMAD%值, 术后均较术前有所增加,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斑点追踪测定三尖瓣环位移可以准确、简洁的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情况, .但对于手术后的数据改善情况评价, 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联合心脏康复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评价中医证候疗效,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疗效,采用双向测流免疫法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采用M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心肺功能设备检测无氧阈值摄氧量(anaerobic threshold, AT)和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 peak VO2),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12周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6MWT、LVEF、AT、peak VO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增加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联合心脏康复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时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和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的cTnT峰值水平为(1.47±0.58)μg/L,低于对照组的(2.34±0.49)μg/L(P0.05)。观察组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80.0%,左心室射血分数(57.8±6.7)%,均优于对照组的60.0%、(45.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下降趋势,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的频谱形态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共50例,同时收集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在TCD频谱中选取单心动周期的血流频谱,确定每个心动周期的起始点(ts)、重脉搏切迹点(ti)、终结点(te)和血流速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点(tp),计算ts至tp的时距(Tp)、ts至ti的时距即心室收缩期 (Ti)、ts至te的时距即心动周期(T),计算Tp在心室收缩期和整个心动周期中所占的比值(Tp/Ti,Tp/T)。Tp, Tp/Ti和Tp/T分别被命名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velocity,TPV)、峰时指数-1(peak-time index 1,PTI-1)和峰时指数-2(PTI-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 peak blood flow to end diastolic blood flow,S/D)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BA,LMCA,RMCA的TPV均显著延长,PTI-1,PTI-2显著增大(P<0.01);达峰指数(PTI-1,PTI-2)和PI,S/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TPV, PTI-1和PTI-2可能是反映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敬垣  郑哲岚  程芸 《上海医学》2012,35(3):231-234,166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64例(心功能代偿组30例,心功能失代偿组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SRI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平均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m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m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mSRa),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功能不全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的mSRs以及心功能失代偿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LVEF、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的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E/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E、E/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及舒张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其中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 SRI技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快速地定量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并能估测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对患者静息态及运动后的心脏功能 的影响,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冠心病患者的评价意义。方法 将243 例行CPET 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 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CPET 资料及合并疾病、冠心病病史和病变情况。结果 两 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差异(P >0.05),冠心病组峰值摄氧量低于对照组(P <0.05),冠心病组 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冠心病对患者运动后心脏储备功能的损伤早于 对静息态LVEF 的影响,建议对冠心病患者行CPET 并对运动后心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