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和安宫黄体酮联合己烯雌酚治疗组,比较二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血红蛋白均升高,子宫内膜变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清E2和FSH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有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性激素避孕药1号及甲基睾丸素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2.5%),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妈富隆口服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己烯雌酚和安宫黄体酮口服,均为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1.4%有总有效率 (P<0.05);观察组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09年11月收治的83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及已烯雌酚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90%,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为20.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妇康片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然后以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取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妇康片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康片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收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应用炔诺酮治疗,试验组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5.6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六味地黄丸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 0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0例 ,服米非司酮与六味地黄丸联合治疗 ;对照组 50例 ,服妇康片治疗。 3个月后观察两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8% ,复发率为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 ,复发率为 11.6%。经 χ2 检验 ,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相比 (P均 <0 .0 5)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米非司酮与六味地黄丸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血优于妇康片 (炔诺酮 ) ,疗效可靠且复发率低 ,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君莉 《当代医学》2013,(19):145-14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FSH、LH、E2、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E2、P降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较好,止血迅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片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10.0%,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取郸城县妇幼保健院6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分析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对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7%)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23%)同对照组患者(77.42%、25.8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 mg/d剂量的米非司酮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使用亮丙瑞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110例,将其单双号编号分2组,55例为一组。一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号编号组),另一组以亮丙瑞林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双号编号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复发概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等。结果观察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数据72.73%,且观察组的复发概率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少,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亮丙瑞林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的患者效果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2.
康建萍 《中外医疗》2016,(4):142-14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观察组为92.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服药后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小。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刮宫后行曼月乐与米非司酮间断给药对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患者10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刮宫术后5天,观察组行曼月乐置入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间断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浓度及性激素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59.62%),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浓度、FSH、E2、PRL、LH、P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显著高于观察组(4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曼月乐和米非司酮间断给药治疗方式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曼月乐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妈富隆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医学综述》2013,(19):3633-3635
目的 观察妈富隆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绝经过渡期DU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妈富隆组较米非司酮组完全止血时间缩短,治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愈率显著提高(χ2=15.890,P〈0.01),子宫内膜显著变薄(P〈0.01),而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治疗绝经过渡期DUB止血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刮宫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孕激素安宫黄体酮,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小,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较佳,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子宫内膜的厚度,但临床疗效不如米非司酮显著。  相似文献   

16.
周爱华  黄彩云 《河北医学》2011,17(4):455-458
目的:通过观察米非司酮治疗诊断性刮宫术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情况,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诊断性刮宫术后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诊断性刮宫治疗。通过监测激素FSH、LH、PRL、E2水平、HGB值、子宫B超检查、月经变化情况及随访期间观察出现副反应与复发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FSH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E2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内膜厚度及HGB值变化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及HGB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绝经期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正常月经及月经过多或经期长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在出现复发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肝肾功损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诊断性刮宫术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佳、副反应轻、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每晚予以米非司酮12.5mg连续6个月,对患者治疗后的月经情况及性激素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学研究。[结果]50例患者服药期间均出现闭经,停药后有32例绝经,14例月经稀发,4例月经正常,无异常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服药治疗后性激素水平除了雌二醇外均显著性下降。[结论]米非司酮对于更年期功血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血患者80例随机分A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d;B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6.25mg/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以及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和孕酮(P)。结果A组治愈率显著高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给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2、LH、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组下降幅度较B组明显(P〈0.05)。结论剂量12.5mg/d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1]。95%的胆囊手术均可通过腹腔镜完成[2]。我院2007年-2008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