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石榴叶与米炒黄煎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与米炒黄煎剂对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组68例应用番石榴叶与大米炒黄煎剂(1岁以内服15mL,3~4次/d,1岁~2岁服25mL,3次/d),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思密达(1岁以内服1袋/d,分3次服,1岁~2岁服2袋/d,分3次服).两组疗程均为3d两组对患儿的病程、病情轻重疗效作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为服药1d~3d,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正常次数,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服药2d~3d大便次数才减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为服药3d腹泻次数仍>2次/d或性状无明显好转.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22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5%),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1.5±0.1及2.1±0.3.平均止泻时间分别2.1±0.9及5.3±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番石榴叶与米炒黄煎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不仅使近期疗效高,而且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啦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啶100mg,1次/d,服1年,苦参素胶囊200mg,3次/d,服3个月作为观察组。选择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服1年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肝功能复常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7.2%对91.67%,P>0.05);HBVDNA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97.2%对80.6%,P>0.1);HgeAg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69.23%对28%,P<0.005)。治疗6个月时,HBVDNA阴转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1.67%对52.78%,P<0.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HBeAg阳转率,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临床验证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慢性腹泻124例,对照组80例,疗程14天,观察腹泻缓解时间及腹泻伴随症状(腹疼痛、腹胀、里急后重等)变化。结果 慢性腹泻组3天时腹泻缓解率为41.13%(51/124),起效比对照组迅速,两组比较P〈0.05;疗程结束时腹泻缓解率为90.32%(112/124),大便成形率为75.81%(94/124),腹泻伴随症状明显下降;安全性研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川连止泻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连止泻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UC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片1.0 g/次,4次/d;川连止泻胶囊3 g/次,3次/d,饭前服用,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柳氮磺吡啶片减半服用,川连止泻胶囊间隔7 d,按原用药量继续第2个疗程。对照组只采用治疗组柳氮磺吡啶片的治疗方法。2组均为2个疗程。随访1 a判定复发情况及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治愈率56.67%;对照组分别为80.00%,2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 a随访中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连止泻胶囊对UC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确切。目的:观察复方芥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腹泻为主型IBS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腹泻为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予复厅符氨酰胺肠溶胶囊(500mg,3次/天)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mg,3次/天),疗程2周。治疗7天和14天后询问并记录腹泻、腹痛和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组为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腹泻的疗效优于二联活菌肠溶胶囊(92.5%对60.0%,P〈0.05),两组对腹痛、腹胀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均对腹泻为主型IBS有效,但前者治疗腹泻的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3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方法经内镜诊断的32例患者,上腹痛28例(87.5%);纳差22例(68.7%);反酸、喷气16例(50%);腹泻8例(25%).镜下十二指肠球粘膜有几个到十几个直径在1mm~2mm,微凹陷,边界清楚的白点,白点之间粘膜略充血,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变化为粘膜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粘膜内小血管扩张,充血.32例患者均服施维舒50mg,3次/d,法莫替丁20mg,2次/d,疗程8wk,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价及内镜检查.结果32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疼痛,消化不良症状消失)6例(18.7%);显效(疼痛,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消失)10例(37.7%);有效(疼痛,消化不良症状减轻)6例(18.7%),总有效率83.8%.内镜及病理组织上十二指肠白点减少至消失,炎症浸润明显减少.疗程中2例有轻度腹泻,不影响疗程.结论经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为一种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施维舒和H2受体持抗剂法莫替丁可改善症状,缓解病变.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氧化苦参碱胶囊组72例和空白对照组72例完成52周治疗并随访12周。治疗前后及停药1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脱落和不符合入选标准剔除共14例,故共有130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其中氧化苦参碱胶囊组65例,空白对照组65例。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周其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08%(28/65)和33.33%(20/6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70.77%(46/65);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31%(8/65)和3.33%(2/60),ALT复常率为39.68%(25/63)。治疗后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和无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3.08%(15/65),58.46%(38/65)和18.46%(12/65);而对照组分别为3.08%(2/65)、44.62%(29/65)和52.31%(34/65)。两组间比较胶囊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QCMH=21.02,P=0.001)。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12周后其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41.54%(27/65)和23.33%(14/60),ALT复常率为60.00%(39/65);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8%(2/65)和1.67%(1/60),ALT复常率为31.75%(20/63)。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和无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1.54%(14/65)、47.69%(31/65)和30.77%(20/65),而对照组分别为0,41.54%(27/65)和58.46%(38/65),两组间比较胶囊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QCMH=15.22,P=0.001)。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有5例(7.69%)发生不良反应,空白对照组有4例(6.15%)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乏力、皮疹、上腹不适和口苦,均为轻,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氧化苦参碱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甘铋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给予复方甘铋镁片,2片/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44例给予西沙必利片,5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必诺胶囊,1片/次,4次/d,3餐前及睡前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32.7%),有效31例(59.6%),无效4例(7.7%),总有效率92.3%;对照组分别为10例(22.7%)、21例(47.7%)、13例(29.6%)、70.4%,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结论]复方甘铋镁片使用方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的:探讨萎胃康对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ATP)的临床症状、CAG及ATP上皮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72例CAG伴AT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萎胃康与维酶素两种药物分别制成Ⅰ、Ⅱ号胶囊,外观及大小相同,治疗组给予Ⅰ号胶囊,6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Ⅱ号胶囊,6粒/次,3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1周内各做1次胃镜检查,在同一部位取材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8.51%(77/87),对照组64.71%(55/85)(P<0.01);ATP:治疗组总有效率78.17%(68/87),对照组为30.59%(26/85)(P<0.01);CAG:治疗组总有效率80.46%(70/87),对照组为41.18%(35/85)(P<0.01)。结论:萎胃康可以改善CAG伴ATP患者临床症状;对CAG及ATP有逆转作用,提示中药有干预CAG伴ATP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种消化酶制剂(商品名:达吉,含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胰脂酶和胰酶6种消化酶以及熊去氧胆酸)对一些慢性消化系疾病(如胃肠、肝胆和胰腺疾病)的消化不良症状是否有改善作用,我国目前尚少随机对照的临床资料。目的:评价多种消化酶制剂治疗各种病因相关的慢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平行对照设计方案。上海市7个临床中心共收治胃肠疾病、肝源性、胆源性和胰腺疾病等相关的消化不良137例,随机分成2组。多种消化酶制剂治疗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48.4岁土10.7岁(19~71岁)。餐后立即服用多种消化酶制剂胶囊2粒,每日3次,疗程2周。安慰剂对照组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46.9岁土11.0岁(24~71岁)。餐后立即服用安慰剂胶囊2粒,每日3次,疗程2周。分组治疗前每例均有2周药物清洗期。于治疗前以及疗程结束后观察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安全性和依从性等。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了规定的疗程。多种消化酶制剂治疗组各种病因相关的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92.6%和53.6%,P=0.001);食欲不振、胃饱胀、腹部不适和腹胀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70.6%、79,4%、77.9%和76,5%)亦均优于安慰剂对照组(46.4%、49.3%、39.1%和44.9%,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和0.001)。然而,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多种消化酶制剂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多种消化酶制剂治疗胃肠疾病、肝源性、胆源性和胰腺疾病相关的消化不良症状安全有效,依从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门诊危险因素暴露者的卒中风险及脑安胶囊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在2005—2007年秦皇岛军工医院门诊患者中,选择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中风家族史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1500例),采用有多普勒探头和压力传感探头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颈动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调查,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在血流动力学积分值(CVHI)〈75分者中选择278例作为干预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脑安胶囊组132例,对照组146例),脑安胶囊组在健康教育、指导危险因素治疗等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口服脑安胶囊(CVHI积分值〈50分者,脑安胶囊2粒/次,2次/d,其中积分值〈25分者,睡前再加服1粒;积分值50—74分的个体,脑安胶囊1粒/次,2次/d。),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干预措施,卒中发生率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1500例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和肥胖的暴露率分别为36.7%(550/1500)、22.4%(336/1500)、19.5%(292/1500)、9.9%(148/1500)和27.6%(414/1500),血流动力学积分值〈75分者占50.7%,脑安胶囊干预组和对照组的2年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3/132)和7.5%(11/146),P=0.0767,脑安胶囊组干预后,CVHI≥50分者由55.6%上升到88.2%,对照组由64.38%上升至84.93%(P〈0.01)。结论医院门诊常见危险因素暴露者中,卒中风险明显升高;脑安胶囊能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西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22例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1990-12/1997-12共收治难治性溃疡22例,笔者采用中西药治疗方法获满意疗效,复发率低,耐药性少,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0岁~64岁,病程1a~12a,其中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溃疡并慢性浅表性胃炎4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4例,慢性浅表性疣状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并胃粘膜脱垂1例,十二指肠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窦炎3例,十二指肠溃疡并食管炎、幽门狭窄1例1.2方法呋喃唑酮d10.2g,4次/d;d20.2g,3次/d;d30.2g,2次/d;d40.15g,2次/d;d50.1g,2次/d;d60.1g,1次/d…  相似文献   

13.
氨溴索佐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观察氨溴索缓释胶囊辅助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64例门、急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加用口服氨溴索缓释胶囊75mg/次,每日1次,连续服用7d;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7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1%,对照组有效率76.7%,两组差异P〈0.05。结论 氨溴索缓释胶囊能有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复方薤白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客观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阻肺证)患者共64例,其中试验组48例,对照组16例;试验组服用复方薤白胶囊2粒/次,同时服用空白模拟剂2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芩暴红止咳胶囊2粒/次,每日3次,同时服用空白模拟剂2粒/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临床总体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率25.O%,显效率41.7%,有效率25.O%,愈显率91.7%;对照组临床控制率6.2%,显效率62.5%,有效率18.8%,愈显率87.5%。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率8.3%,显效率50.0%,有效率37.5%,愈显率95.8%,对照组临床控制率6.2%,显效率50.0%,有效率37.5%,愈显率93.8%。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单项咳嗽、咳痰、喘息均有明显疗效,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薤白胶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与芩暴红止咳胶囊相仿。  相似文献   

15.
于立金  吕桂蓉 《山东医药》2001,41(13):F003-F003
近年来,我们采用米雅BM颗粒治疗慢性腹泻和功能性便秘患者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34.26±11.3(18~42)岁,病程在2个月以上。其中慢性腹泻28例,病因为感染性肠道疾病66.1%,原因未明21%,非感染性肠道炎症4.9%,其他8%。功能性便秘36例(伴腹胀32例、恶心者4例).治疗方法:单用米雅BM颗粒1g/次,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的大便次数、性状改变及临床疗效。 疗效:①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②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小肠小血方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7例小肠出血病例,01~03年为A组与04~07年为B组,比较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小肠出血确诊率以及评估应用价值。结果男:女为1.57:1,平均年龄(48.18±20.53)岁。B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A组,71.1%(32/45) vs40.6%(13/32)。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依次为小肠镜诊断率最高,为70%(14/20);胶囊内镜为53.8%(7/13);血管造影41.0%(9/22);小肠核素26.7%(8/30);小肠气钡12.2%(5/41)。本组胶囊内镜诊断显性出血高于隐性出血(5/5vs1/3),小肠镜检出病例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共14例高于胶囊内镜(7例)和其他检查的总和(11例)。结论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应用提高了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把握检查时机(活动性出血期)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所以根据小肠出血方式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才能既经济、迅速且提高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愈溃灵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10例,慢性胃炎22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8例,慢性结肠炎及溃疡性52例,由塞氏病6例,慢性胃炎合并结肠炎12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自制愈溃灵胶囊(主要由黄芪,白术,黄连,青木香,元胡,生地榆,白芨等26味药组成)进行治疗,对照组服得乐冲剂.治疗组男41例,女性21例,年龄22岁~67岁,其中40岁~60岁53例(85.5%);病程1a以上者7例,1a~9a者28例,10a~19a者16例,20a以上者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14例;其中35岁~54岁者36例(75%).两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3mo后,进行内镜和胃粘膜尿素酶检测,结合肠纤镜检查,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做出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服愈溃灵胶囊3mo后,痊愈51例(86.3%),好转9例(12.3%),无效2例(1.4%);对照组痊愈9例(18.7%),好转28例(58.3%),无效11例(23%).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痊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7%,痊愈18.7%,经统计学处理(P<0.01).临床症状、体征:胃痛48例,痞满54例,嘈杂28例,吞酸19例,嗳气36例,便脓血38例,眼、口、生殖器溃疡6例.分别治疗3mo后,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情况不尽相同,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70岁以上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8例70岁以上老年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 本组老年人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致肺栓塞者43例占(74.1%);因制动或长期卧床致肺栓塞28例占(48.2%)。以原因不明、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伴突发、持续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肺通气/灌注扫描(V/Q)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45/47)和62.5%(20/32);误诊率为46.5%;溶栓 抗凝、抗凝、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21/23)、75.8%(22/29)和0(0/6);治愈率分别为47.8%(11/23)、17.2%(5/29)和0(0/6)。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肺栓塞最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为长时间的制动或卧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CTPA对老年人肺栓塞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无效果,易再发。  相似文献   

19.
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5例)口服叶下珠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54例)口服灭溴灵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服药3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部分患者随访1年)HBV-M,HBV DNA,肝功能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59.0%,65.4%,对照组为14.0%,17.4%,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18.5%,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随访1年,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HBsAg,HB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2.0%,73.5%,72.0%,对照组分别为4.0%,24.0%,23.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4.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疗效,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胃苓汤治疗小儿腹泻1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胃苓汤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小儿腹泻患儿137例,应用胃苓汤(白术、山药、焦查、乌梅等11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其中男84例,女53例.年龄2岁~6岁,病程3d~1a,以5d~10d多见.临床表现除大便次数增多外,伴腹痛者35例,腹鸣68例,发烧60例.大便镜检,以脂肪球为主者74例,白细胞少许者34例,阴性者84例.1剂/d,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4d为1疗程.1疗程后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饮食等全身状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胃苓汤治疗4d后,痊愈者116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治愈率84.7%,有效率97.8%.一般服药1d后就显示疗效,2d~3d疗效最佳,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且成形,体温回降,饮食等全身状况好转.大便镜检转阴.其中3例治疗4d后,临床症状无改变,且呈电解质紊乱,遂改用西药治疗,为无效.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用胃苓汤治疗小儿腹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