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外支架预防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文标  郑家豪 《现代医学》2003,31(4):269-27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桥的再狭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静脉桥管壁过度扩张导致管壁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内膜与中膜增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粥样斑块,是静脉桥晚期再狭窄的重要原因.静脉桥外放置血管外支架可限制管壁过度扩张,减轻管壁损伤,有效抑制增生的血管新内膜及内膜下泡沫细胞的形成,预防静脉桥的再狭窄,是提高CABG后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莫波  谭最  田大为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152-155,157,F0004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p16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曲古菌素A(TSA)组(11只)、空凝胶组(11只)和假手术组(8只)。前2组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TSA组在移植血管外膜涂抹含曲古菌素A的F-127多聚凝胶;空凝胶组,在移植静脉血管外膜涂抹不含TSA的F-127凝胶;假手术组,不行自体静脉血管移植,暴露颈外静脉后关闭切口。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HE染色进行血管壁形态学分析,观察静脉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血管壁p16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自体静脉移植后,静脉桥内膜易增生狭窄,TSA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较空凝胶组减弱,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较空凝胶组减弱(P〈0.05),而p16蛋白表达较空凝胶组升高(P〈0.05)。假手术组静脉内膜无增生,p16及PCNA无表达。结论TSA能抑制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使活跃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受抑,PCNA表达降低,具有抑制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作用,为治疗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探索了一条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血管的重塑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兔颈动脉静脉桥旁路移植模型,观察不同时期静脉桥病理改变及PCNA,α-actin表达和检测细胞凋亡,探讨移植静脉重塑机制. 方法: 家兔30只,将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分别游离后,行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结扎颈外静脉两吻合口外侧及颈总动脉吻合口中部,使动脉血经颈外静脉桥通过,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静脉桥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观察PCNA,α-actin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30只家兔全部存活,静脉桥全部保持通畅;病理所见静脉桥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膜及中膜均明显增生,术后2~4 wk内膜增生达高峰,且厚度不均匀,中膜、内膜均有PCNA阳性表达,内膜出现α-actin阳性表达,术后1 wk血管内膜及中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术后4 wk达高峰. 结论: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静脉血管管壁呈不均一性增厚,早期以血管内膜增生为主,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迁移,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血管桥重塑.  相似文献   

4.
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自体颈外静脉移植于颈动脉的动物模型,以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病理过程. 方法 将一段大鼠颈外静脉分支游离,同侧颈总动脉切断,采用2点定位连续吻合法将颈外静脉分支两端分别与颈总动脉断端行端端吻合.术后超声检查血管通畅情况,于第3、7、14、28、42天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吻合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无出血、狭窄及血管扭曲等情况.超声检查示术后早期(3 d内)桥管通畅率94%.后期静脉桥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 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理想模型.连续吻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较以往常用的间断吻合法时间短,出血少,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以观察术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情况。方法:将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犬颈动脉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并分为A组(对照组,脱细胞并结合肝素)和B组(西罗莫司组,脱细胞并结合肝素+西罗莫司处理)两组。取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利用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分别移植A组和B组的血管进行比较。术后分别于1、2、4、8周采血采用HPLC法检测B组移植血管中西罗莫司的含量。术后3个月超声检测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并取血管样本经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B组8周后仍可检测到两罗莫司,且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3个月超声显示,A组部分血管(2/8)斑块形成、管腔狭窄,B组血管无明显狭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A、B两组血管管壁均可见新生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E染色提示,B组内膜增生程度较A组轻[A、B两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1.63±0.04)μm、(0.43±0.04)μm](P〈0.05)。结论:在脱细胞结合肝素的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上进一步结合西罗莫司可以有效减轻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6.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移植静脉平滑肌增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璧君  蔡振杰  宁力  朱海龙  许德华 《医学争鸣》2002,23(20):1867-1870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 5 -氟胞嘧啶自杀基因系统对移植静脉平滑肌增生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含 Ad-CMVCD(CMV为启动子、含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的病毒上清加压注入兔颈外静脉管腔 (两端及分支结扎 ) ,半小时后剪下该静脉并用 Cuff技术移植于兔颈动脉上 ,以单纯移植组和 Ad CMVL acz(含 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为对照 ,4 wk后取静脉桥行 RT- PCR以确定转染效率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变化 ,并对血管桥外径、管腔、内膜、中膜面积和外弹力膜周长及管腔相对丧失率进行定量分析 ,统计学处理以观察抑制内膜增生、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内膜平滑肌增生明显 <两个对照组 .管腔丧失率亦明显减少 ,Ad CMVCD组为 (3.6 8±0 .4 2 ) % ,单纯移植组为 (9.6 8± 0 .4 1) % ,(P<0 .0 1) .结论 Ad CMVCD自杀基因系统对移植静脉平滑肌的增生有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7.
可降解外套管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降解的外套管束缚自体移植静脉对减轻桥静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作用,探讨其防止或延缓桥静脉再狭窄的机制。方法:建立犬自体股静脉至股动脉的端-端静脉移植模型,其中一侧桥静脉外加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做成的圆柱形外套管(外套管组),对侧单纯静脉移植作为对照组。超声多普勒观察在体移植血管的通畅性。术后2、4、6、8、24周再次手术取桥静脉。光镜观察移植静脉中段内膜、中层厚度,胶原、弹力纤维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静脉壁基底膜、细胞排列、细胞增殖、凋亡,细胞骨架结构,细胞外基质(ECM)变化等;免疫组化观察静脉壁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布。结果:术后40条静脉均通畅,吻合口无狭窄。对照组术后2周见内膜、中层增厚;随时间延长,增厚更加明显。外套管组术后2周内膜、中层稍增厚;4~24周持续增厚,但各时间点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术后2周见中层平滑肌、外膜弹力纤维断裂严重,而外套管组无明显断裂。新生静脉内膜由平滑肌细胞(SMCs)和大量ECM构成,中层主要为SMCs和ECM;术后2周,静脉壁细胞增殖和凋亡率都较高,主要分布在内膜和中层,外套管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周以后两者显著下降,凋亡率高于增殖率(P<0.05)。结论:可降解外套管在术后早期可保持静脉结构的完整性,减轻管壁结构破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洗脱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洗脱支架(TES)抑制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小型猪9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TES(TES组),对照组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组)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术后第28天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学检测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测细胞凋亡,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结果:术后第28天病理学证实,TES组较BMS组管腔面积增加、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和面积再狭窄百分比减小(P〈0.05)。BMS组较TES组PCNA细胞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TES组较SES组PCNA阳性率增加(P〈0.05)。TES组较BMS组单位面积内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扫描电镜显示TES组和BMS组28d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SES组基本覆盖,但内膜不平整。结论:TES可以显著抑制VSMC增殖、迁移并促进VSMC凋亡,但不影响血管内皮愈合,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局部转染后,BMP-2基因蛋白过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新途径。方法:以包载BMP-2基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纳米级粒子混合物(BMP-2-PLGA)转染培养的兔VSMC,作为BMP-2-PLGA纳米粒子组,同时设空白PLGA纳米粒子组及对照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建立自体静脉移植兔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白载体粒子组及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和28 d取出移植静脉,Verhoeff染色检测血管内膜厚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MP-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P-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MP-2-PLGA纳米粒子组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空白载体粒子组及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兔血管内膜平均厚度明显减少(P<0.05),空白载体粒子组与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载体粒子组及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兔移植静脉组织BMP-2蛋白表达于术后3、7和14 d明显增多(P<0.05),PCNA表达于术后7~28 d明显降低(P<0.01);空白粒子组与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及VSMC的增殖,促进体外培养VSMC的凋亡。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后静脉桥再狭窄发生率高,组织
蛋白酶S( Cathepsin S,CatS) 在血管再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即验证CatS 基因敲除后对静脉桥再狭窄有抑
制作用。方法: 选取CatS 基因敲除后的小鼠作为实验组( 36 只) ,以C57BL/6 小鼠为对照组( 36 只) 。利用Cuff
套管技术建立小鼠下腔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显微镜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来证实CatS 基因敲除后对静脉桥的再
狭窄有抑制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 测定MMP-9 酶的含量,进
一步探讨CatS 基因敲除后抑制CABG 静脉桥再狭窄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静脉移植术后早期两组内膜增生无
显著差别,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对照组小鼠内膜程度较实验组变化较为明显,且CatS( - /-) 组MMP-9 含量表
达较C57BL/6 组明显减少,尤其是在术后2wk,实验组( CatS( - /-) 组) 和对照组( C57 BL/6 组) MMP-9 含量表
达分别为6.12±0.11ng /mL 和9.23±0.12ng /mL,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tS 基因敲除后在
一定程度上能对静脉桥再狭窄有抑制作用,并且通过巨噬细胞MMP-9 含量减少作用的途径,证实其可以抑制
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静脉桥血管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缺血性冠状动脉硬化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大隐静脉桥5年通畅率约为78%,10年通畅率约为51%,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后5年内需再次手术者约3%~5%;术后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会影响术后近远期疗效,而且血管再狭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大量试验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外膜成纤维细胞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为从不同水平研究它们在血管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给临床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现就有关方面的研究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苏健  邓勇志  马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0):955-957,F0003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再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再狭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右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落术加高胆固醇喂饲家兔。结果:经血管造影检查,右髂动脉平均狭窄程度血管成形术前在60%以上,术后5周在50%;病理切片和组织生化显示内膜明显增厚,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加;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增生内膜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采用本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增生的内膜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在兔自体静脉移植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其中手术Ⅰ~Ⅳ组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假手术组(SO组)作为对照组。应用Real-TimePCR法、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中PKC-d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平滑肌细胞中PKC-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KC-αmRNA及其蛋白在术后3d时,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而后逐渐降至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KC-α结果与Weatern蛋白印迹法一致。结论PKC-α可能参与了自体静脉移植后的血管平滑肌增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羟基苯甲醛(3-HBA)对兔搭桥后静脉桥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兔计算机随机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颈外静脉移植到颈总动脉实验模型,实验组动物予以耳缘静脉注射3-HBA 100mg/(kg﹒d),对照组动物予以同剂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的2周、4周采集各组移植血管,计算移植血管桥内膜厚度,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活化情况.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不同浓度3-HBA作用于平滑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2周时,实验组静脉桥内膜厚度较之对照组稍有减小(76.57±6.76μm vs 87.32±6.89μm),p=0.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内膜厚度明显变薄(45.39±9.41μm vs 134.07±18.80μm),P<0.05.p-AKT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均受到抑制,P<0.05.结论: 3-HBA能抑制实验用新西兰兔自体移植静脉桥内膜增生,可能与其抑制AKT的磷酸化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左旋精氨酸对兔颈外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3 d开始采用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溶于10 ml生理盐水),经耳缘静脉给予左旋精氨酸(100 mg/kg),对照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直至术后取材。所有动物于术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将颈外静脉端侧吻合于股动脉,于术后4周取血管桥标本,同时取0.5 cm移植静脉作为正常静脉参照。光镜下观察、测定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近吻合口处和中央部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增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S1/S2),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辛伐他汀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兔颈外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辛伐他汀联合左旋精氨酸能抑制动脉化静脉内膜及中膜增厚,有减轻桥静脉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并行带瓣双静脉”及“带瓣单静脉”自体移植术后移植静脉管径及血流改变情况.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兔下腔静脉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对照组兔行带瓣单静脉自体移植,术后1天、1 w、2w、4w行彩超检查,观察移植静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对照组1只兔死于腹腔内大出血,其余23只兔术后1天血流频谱恢复正常,管径及血流速度测值即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术后1天、1 w及2 w,两组兔移植静脉通畅率均为100%,术后4 w,两组内各有1只兔移植静脉阻塞,通畅率分别为91.67%(11/12)及90.91%(10/1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 w内,两组兔移植静脉内无1例血栓形成.结论: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术后4 w内,移植静脉血流通畅,与带瓣单静脉自体移植相比,通畅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兔术后4w内移植静脉管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万嘉 《医学综述》2011,17(13):1924-1926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内膜过度增生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原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Gax基因可以抑制自体静脉移植术后内膜过度增生,可作为治疗移植静脉再狭窄的一个新手段,HIF-1α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对恢复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Gax基因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两条途径来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灯盏乙素对冠状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4例,随机平均分2组(n=32),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常规药物,治疗组除常规药物外,增加灯盏花素片,术后3个月、6个月多层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MSCTA)来检测静脉桥,评估静脉桥再狭窄,2组对比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外周支持对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外包裹自体心包(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静脉移植术后2、4周内膜厚度和内膜截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4周的PCNA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扫描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静脉移植物内皮层破坏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心包外周支持能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