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汤加减辨治急性期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65例急性期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3例加用活血化瘀汤加减治疗.3d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痊愈率42.42%和总有效率90.91%均高于对照组的28.12%、65.62%(P<0.05);治疗后两组的狼疮活动积分和尿蛋白量、尿红细胞、血浆蛋白、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活血化瘀汤加减辅助常规西药能提高急性期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松龙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激素及环磷酰胺(CTX)用药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辨证论治,观察治疗后24个月的ds-DNA、补体C3、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功能等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应用激素及CTX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完全缓解6例(20.7%),显著缓解16例(55.2%),部分缓解6例(20.7%),无效1例(3.4%);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10.3%),显著缓解8例(27.6%),部分缓解6例(20.7%),无效2例(6.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激素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化湿汤对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A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观察。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狼疮性肾炎(LN)病例,随机将收集的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祛湿汤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SLEDAI评分、ACA水平、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血浆白蛋白、IgA-ACA、IgG-ACA、IgM-ACA)、SLEDAI评分、不良事件及复发率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通过降低患者血清ACA水平、改善狼疮活动指标、减少蛋白尿达到减轻对肾脏损害的作用,对控制或延缓狼疮性肾炎的病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方治疗狼疮性肾炎(LN)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补肾解毒方;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疗效、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补体c3和C4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解毒方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整体疗效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较单纯西药在改善某些实验室指标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学丰 《广西中医药》2001,24(5):257-25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以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以西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血沉、补体C_3 、血肌酐、血及尿β2-MG、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及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血、尿观察指标除血沉外,其余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6个月后比较,血、尿观察指标除血清白蛋白外,其余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和56%,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罗佳 《新中医》2020,52(23):158-160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及护理疗效。方法:将 110 例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2 组,对照组 55 例患者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组 55 例患者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对比 2 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评分,干预前后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疲乏力、尿频、腰肌酸痛、夜尿增多及浮肿纳呆等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组干预前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尿素氮及 24 h 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 组各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及 24 h 尿蛋白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浆白蛋白则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前 CRP、IL-13 及 TNF-α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 组炎症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 CRP、IL-13 及 TNF-α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应用肾炎康复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其炎症反应,提高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攻下泄热化瘀法组成的狼疮I号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热瘀证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狼疮性肾炎热瘀证3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狼疮I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补体C3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分别〈0.01和〈0.05);24h尿蛋白定量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分别〈0.01和〈0.05);血肌酐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P〉0.05;SLEDAI积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浆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血浆tP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tPA含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PAI-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分别〈0.01和〈0.05);治疗组热瘀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和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热瘀证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狼疮性肾炎热瘀证攻下泄热化瘀法组成的狼疮I号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热瘀证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特别在改善凝血纤溶指标及热瘀证证候方面。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和青蒿素抑制狼疮性肾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和青蒿素抑制狼疮性肾炎复发的作用。方法:61例经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已无狼疮活动的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予虫草粉每日3-4g,分3次空腹口服;青蒿素粉每日0.6g,分3次餐后口服,连续服用3年。对照组(30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或)保肾康片等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5年,监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抗核抗体等实验室有关指标及有否狼疮活动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83.9%),有效4例(12.9%),无效1例(3.2%);对照组显效15例(50.0%),有效8例(26.7%),无效7例(23.3%),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补体C3持续稳定在(1.21±0.20)g/L正常水平,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同时减少了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结论:冬虫夏草和青蒿素可以抑制狼疮肾炎的复发,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炎40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17例。临床诊断肾小球肾炎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及优质蛋白、纠正水肿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尿蛋白定量(24h),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5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以及尿素氮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天新 《新中医》2002,34(9):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的变化水平。方法:中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法加破瘀通络汤治疗,西药组采用西长短常规疗法,采用酶 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水平。结果:中西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前sVCAM-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两组sVCAM-1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明  刘树华 《新中医》2002,34(4):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以溶栓汤辨证加减,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对症治疗,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6例(占15.4%),对照组复发7例(占30.4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也降低,是临床治疗本病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级以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以2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3%,100%,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8.75%,6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药配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着重对中药作为辅助治疗以提高西药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增加病情的稳定性进行探讨。我们以CTX冲击疗法治疗41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并在不同治疗阶段辨证使用中药,总有效率达95.1%,结果提示LN以肝肾阴虚型居多,且证候可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变化,适当辨证使用中药能扶正固体,促进骨髓造血,对抗CTX等致免疫功能过度抑制,改善微循环及对恢复身体的自身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为主要治疗原则,观察自拟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新方案奠定基础。方法:收集自2008—2009年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风湿科病房及门诊狼疮性肾炎病例共98例,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其中中医组33例,西医组32例,中西医结合组33例。中医组服中药组方(生地、丹参、接骨木、积雪草、猫爪草等)每日1剂,分2次口服;西医组静滴环磷酰胺1.0/月;中西医结合组在口服中药组方的基础上静滴环磷酰胺0.6/月。各组病例均治疗5~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24h尿蛋白定量比较结果为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组和西医组均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P<0.05),而中西医组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定量(P<0.01),且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3组血沉比较显示与各自治疗前相比中医组和西医组均能改善血沉(P<0.05),中西医组改善更明显(P<0.01);3组疾病疗效判定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3.87%,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0.6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0.90%,3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西医组为35.48%,中西医结合组为12.12%,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具有一定的抑制免疫作用,可以部分替代免疫抑制剂。中药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强化免疫抑制的作用,更有效控制病情,并能减少环磷酰胺引起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72-974
目的 :探讨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45例狼疮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身抗体表达情况及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能有效改善和缓解LN患者的病情,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建林 《新中医》2003,35(11):42-4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CP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中药治疗)、西药组(特拉唑嗪治疗)、治疗组(中药加特拉唑嗪治疗),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治疗组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9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4%、18%、4%,治疗组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后各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改善明显(均P<0.05),但各组间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P较单用中药或西药治疗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是治疗CP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同军  辛成广 《新中医》2003,35(9):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西比灵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益肾活血方配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彩春  史伟  王起航  向清 《河北中医》2008,30(4):356-358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LN的活动指标(发热、皮疹、关节痛、脱发),尿蛋白,血尿,肾功能,肝功能,血清抗双链DNA(ds-DNA)滴度,补体C3、C4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抗ds-DNA抗体滴度及C3、C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活血方治疗狼疮肾炎疗效确切,并可降低西药副作用,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