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蒲公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云  郑俊华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0):584-586
 目的: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咖啡酸、绿原酸、槲皮素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绿原酸为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云  徐扬  郑俊华 《中草药》1998,29(4):224-225
从华蒲公英Taraxacumsinicum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2个三萜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和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其中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为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地胆草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郭峰  梁侨丽  闵知大 《中草药》2002,33(4):303-304
目的 分离鉴定地胆草的化学成分,为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 用80%工业酒精提取,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层析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4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苜蓿素(tricin,I),香叶木素(diosmetin,Ⅱ),木犀草素(luteolin,Ⅲ)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Ⅳ)。结论 化合物I-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兴安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对兴安蒲公英Taraxacum falcilobum Kitag.的化学发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咖啡酸、绿原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胡萝卜苷。均为首次从种植物中分得,综们是蒲化英属植物中的主要化学万分 。  相似文献   

5.
阴行草中木脂素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地上部分分得一微量单体化合物,经单晶X衍时分析确定其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丁香脂素,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木脂素类化合物,丁香脂素亦为首次从玄参科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燕麦Arena sativa L.中分得一新的黄酮木脂素,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2个已知该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鸭儿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胜华  牛友芽 《中草药》2012,43(12):2365-2368
目的 研究鸭儿芹Cryptotaen ia japon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鸭儿芹全草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豆甾醇(3)、香叶木素(4)、芹菜素(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7)、绿原酸(8)、香草酸(9)、木犀草素(10)、洋川芎内酯Ⅰ (11)、咖啡酸(12)、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3).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苦瓜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常凤岗 《中草药》1995,26(10):507-510,559
从葫芦科植物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方法鉴定,确定其中3个为四环三萜型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即苦瓜素甙F1、G和Ⅰ;另1个为胡萝卜甾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柘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缪春辉  顾正兵  杨根金 《中成药》2002,24(3):211-212
目的:对柘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析了柘木80%乙醇提取物。结果:从脂溶性部分分离到6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分别鉴定了丁香脂素(I),五味子素(II),gominsin A(Ⅲ),gominsin H(Ⅳ),β-谷甾醇(V)和β-胡萝卜甙(Ⅳ),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为首次从柘树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三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Lour.)Baill.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藻土柱层析和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三白草中分得了3个化合物,即三白脂素(saucernetin,Ⅰ)、三白脂素-8(saucernetin-8,Ⅱ)和三白脂素-7(saucernetin-7,Ⅲ)。结论 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三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l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藻土柱层析和反复硅胶柱析分析纯化,通过理化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三白草中分得为3个化合物,即三白脂素(saucernetin,I)、三白脂素-8(saucernetin-8II)和三白脂素-7(saucernetin-7III)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满山香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业高  秦国伟  谢毓元 《中药材》2001,24(2):105-107
从五味子科植物满山香茎藤中分离出3个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interiotherin A(Ⅰ),benzoylisogomisin O(Ⅱ)和gomisin G(Ⅲ)。其中Ⅰ系首次自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Ⅱ和Ⅲ系首次自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斑纹芦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阿兴  康书华  覃凌  阮斌  樊亦军 《中草药》1994,25(7):339-341
从斑纹芦荟叶中分得4个结晶,鉴定为芦荟大黄麻,芦荟苦素,异芦荟苦素,2,5-二甲基-8-C-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对氧萘酮。Ⅲ和Ⅳ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长形肉豆蔻 Myristica argentea Warb.含有多种木脂素。作者从该植物汽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种木脂素,分别为 threo-aus-trobailignan-5(1,C_(20)H_(22)O_4)、erythro-aus-trobailignan-6(2,C_(20)H_(24)O_4),内消旋二氢愈创木酸(3,C_(20)H_(26)O_4)和樟皮碱B(4,C_(20)H_(24)O_5)。化合物1~3属于二苄基丁烷类木脂素,化合物4为二芳基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4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还分得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5)。  相似文献   

15.
从日本厚朴Magnolia obovata Thunberg叶中分得5个具血小板凝集抑制活性的阿朴啡生物碱:N-乙酰番荔枝碱(1)、N-乙酰基木番荔枝碱(2)、N-甲酰番荔枝碱(3)、鹅掌楸碱(4)和毛叶含笑碱(5)。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6.
肉苁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中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光谱数据及X-衍射分别鉴定为苁蓉素,梓醇,丁香苷,红景天苷,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甘露醇,硬脂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和甜菜碱。其中Ⅴ为新的天然产物,Ⅱ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Ⅰ,Ⅲ,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绵马贯众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绵马贯众Dryopteriscrassirhizoma的乙醚浸膏中分得3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数据鉴定为绵马贯众素ABBA(dryocrassine,Ⅰ),绵马酸ABA(filixicacid,Ⅱ)和白绵马素AA(albaspidin,Ⅲ)。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满山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从满山香茎藤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及柱色谱法分离 ,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得 6个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 ,tigloylgomisinP(1) ,angeloylgomisinO(2) ,angeloylisogomisinO(3) ,kadsulignanL(4) ,(±) 5,8-epoxyl-6 ,7-dimethyl-2′ ,3′ ,2″ ,3″-dimethylenedioxy-4′ ,1″-dimethyl-1,2∶3,4-dibenzo-1,3-cyclooctadiene(5)和五味子丙素 (6)。结论 :化合物 4和 5为首次自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的6 ,9位形成氧桥环的木脂素 ,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自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浙贝母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铭铭  金向群  徐东铭 《中草药》1994,25(7):344-346
从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ii地上茎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为:丁香脂素,2-5-二甲基苯醌,β-谷甾醇(Ⅲ),浙贝素,浙贝乙素和茄啶,其中Ⅰ和Ⅱ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20.
从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的正丁醇部位共分得4个苯丙素苷,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angroside C(Ⅰ), cistanoside D (Ⅱ), acteoside (Ⅲ)和decaffeoylacteoside(Ⅳ)。其中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