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术后程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6年7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对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术后给予程控管理控制癫痫发作;并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4个月~7年,其中癫痫发作频率减少达McHugh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2例。手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其治疗效果可以随着参数的调整和时间延长而增强,并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 8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17 例行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访, 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7 例患者刺激时间6~29 个月,疗效判定采用McHugh 分级,6 例为McHugh Ⅰ A 级,7 例为McHugh Ⅱ A 级, 2 例为McHugh Ⅱ B 级,1 例为McHugh Ⅲ A 级,1 例为McHugh Ⅴ级。对 随访1 年以内及1 年以上进行分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例患者有一过性声音嘶哑和开 机后咳嗽,无感染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尤其是对于无法行切除 性手术患者,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丘脑前核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015年3~12月行丘脑前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11例。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癫痫发作减少80%4例,减少50%~80%2例,无明显改善5例。无其他并发症与电及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术后1年QOLIE-31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强手术切口的观察,关注病人由于丘脑前核电刺激可能带来的精神情感异常,做好防护及安全管理,降低护理风险;丘脑前核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需长期随访,术后宣教及告知是提高病人依从性的重要措施,使病人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和社会。约1/3的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其中只有一部分适合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可考虑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是许多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最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已有30 a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儿童、青年、成年难治性癫痫中的有效性、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花费问题,以及该疗法的一些仍需探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4例药物难治性全身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比较其术前及术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分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12月,患者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1.0%,其中5例发作频率减少<50%,6例发作频率减少≥50%,3例发作停止。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从术前的50.5上升至术后的57.1,平均增加6.6(P=0.0276)。各个分量表中得分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认知功能、情绪两项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7个分量表得分改善与发作减少均无相关性。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作用不仅体现在癫痫发作的减少,对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这两者之间无相关性,提示生活质量改善是迷走神经刺激独立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癫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前做好病情评估、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加强安全管理,配合医生做好术前视频脑电图监测定位;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癫痫发作的观察与护理、安全护理、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护理;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结果本组78例术后2周以内癫痫大发作2例,小发作17例,创口拆线后复查动态脑电图癫痫波明显消失者76例,少量癫痫样放电者2例。结论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护理人员术前积极进行病情评估、心理护理,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安全护理以及出院正确用药指导,对提高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迷走神经刺激器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国产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治疗,术后2~4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脉冲发生器输出电流从0.2mA逐渐增加,刺激时间为30s,间歇5min,频率20~25Hz,脉宽250~500us。结果本组共计11例,随访1年,1例(9%)病人术后发作完全停止;3例(27%)病人术后发作频率减少75%;3例(27%)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3例(27%)发作频率减少25~50%;1例(9%)无改善;63.6%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减少50%以上。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与刺激时间及参数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40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的患者术前做好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和各项安全措施;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只有癫痫发作2例,精神症状2例,缄默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恢复。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0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的患者术前做好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和各项安全措施;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只有癫痫发作2例,精神症状2例,缄默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恢复。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历史、现状、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以及疗效评定.迷走神经刺激术无需对癫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顽固性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50,000例病人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术,但在我国仅有零星开展.国外大宗病例统计表明VNS术后24个月5%~9%的病人发作完全停止,癫痫发作次数平均减少50%左右,但也有10%的病人无效.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迷走神经刺激术的临床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例药物难治性、全身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脑炎后继发癫痫6例,外伤后继发癫痫3例,原因不明5例,所有患者均行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术后3周内开机,初始刺激参数为:刺激电流0.25 mA,频率30 Hz,刺激时间30 s,间歇时间5 min,脉宽500 μs.刺激电流强度以0.25 mA为一调整单位逐渐递增,并综合其他参数调控以到达满意疗效. 结果 随访3月以上,14例患者术后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3.6%,其中3例发作频率减少<50%,11例发作频率减少≥50%,6例发作频率减少>80%,2例发作停止.5例患者使用磁铁后发作控制得到改善. 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效、安全的方法,对全身性癫痫发作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癫痫是CNS的常见疾病,在我国总患病率为7.0‰,约有900万癫痫患者[1]。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使大部分癫痫发作得以控制,但仍有20%~40%的患者为难治性癫痫。癫痫反复发作可致患者外伤及精神障碍,服用抗癫痫药物也可致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2]。除药物外,神经外科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和生酮饮食等方法也是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选择,但手术治疗可出现肢体瘫痪、失语等并发症,迷走神经刺激术则仅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联合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例VNS联合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术后1年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2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儿行VNS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后1年,无癫痫发作。结论 VNS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可有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丰富了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在剖宫产术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个案分析,病史询问,相关检查,及癫痫发作时采取的正确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经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治疗下,患者病情好转,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结论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在剖宫产术后癫痫持续状态发生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母子均平安健康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3例患者术前除常规致痫灶评估外,还应用fMRI作皮质功能区定位。术中通过皮层EEG(ECoG)对致痫灶定位,通过皮层诱发电位(SEP)及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对位于功能区以外的致痫灶行切除性手术,功能区内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结果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3月,2例病人无癫痫发作,1例偶有部分性发作;术后8月,1例无发作,1例偶有部分性发作,1例减少75%发作。结论术前功能区评估、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助于保护皮质重要功能和提高手术癫痫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神经调控技术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方向,可有效的减少及减轻药物控制不理想或不适合切除性手术及术后控制不理想的难治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目前应用及研究比较广泛的神经调控技术有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刺激及闭环刺激,三者均可有效控制一部分难治性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护理蒋晖汤丽芳我院自1987年2月至1991年3月对105例顽固性癫痫病人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的护理体会是:术前要加强心理护理包括病人和家属思想情绪,使病人及家属配合检查和手术。术后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SCN1A基因异常相关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行VNS治疗的5例SCN1A基因异常相关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行临床随访18个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VNS治疗18个月,5例患儿的无发作率为20%(1/5),总体有效率为80%(4/5)。5例患者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 VNS治疗SCN1A基因异常相关儿童难治性癫痫有效,未见并发症,但样本量较少,有待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VNS治疗的1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以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评估胃肠道功能。结果 术后12个月,13 例发作频率平均减少50.9%,6例发作频率减少≥50%,7 例发作频率减少<50%。术后3、6、12个月,GSRS评分分别为(5.08±1.64)、(4.54±1.34)、(3.77±0.97),较术前[(5.85±1.92)]均显著改善(P<0.05)。GSRS评分与癫痫发作减少无显著相关性(r=0.02,P>0.05)。结论 VNS能够改善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胃肠道症状,但与癫痫控制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对学龄期难治性癫痫患儿认知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学龄期难治性癫痫患儿,通过术前多模态神经影像评估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明确诊断后行迷走神经刺激术,分别于术前7天、术后12个月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Ⅳ)对患儿认知效率进行评估,评价手术前后不同时期患儿认知效率改变,同时采用McHugh疗效分级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选取30例匹配的健康学龄期儿童作对照,同期用WISC-Ⅳ测试其认知效率,评价前后改变情况并与癫痫组作比较。结果 35例学龄期难治性癫痫患儿VNS术后随访12个月,McHugh疗效分级评估中,Ⅰ-Ⅱ级25例,认知效率分值提高(9.56±2.42)分,Ⅲ级7例,分值提高(4.23±1.34)分,Ⅳ-Ⅴ级3例,分值提高(1.87±0.56)分,各分级认知效率分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S术后患儿认知效率增加分值(8.67±1.78)较对照组(1.01±0.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学龄期儿童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可减少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同时改善患儿认知效率,且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效果越好,认知效率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