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计划中辅助应用价值。方法 对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2018年1月—2018年6月行病灶切除术的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运用3D-Slicer软件以DICOM格式导入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影像重建,获得3D可视化图像,充分展示脑沟回及血管的三维位置关系,规划手术方案,并行术前模拟手术操作。结果 本组患者均按最佳的模拟手术方案进行手术,均顺利完成显微镜下切除发作起源区。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和6个月复查MRI,显示病灶切除部位和范围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术前三维重建并辅助制定手术计划,获得可视化的解剖信息,以此指导术者设计手术切口、选择手术入路保护功能区,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在脑功能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患者,分析病因与术后转归相关性,着重分析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间歇期放电、发作起始及术后EEG特征。结果 8例患者以获得性病因为主。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多表现为慢波增多,患侧显著;发作间歇期双侧半球呈现多脑区放电特征;发作起始EEG改变多为弥漫性改变;术后复查EEG,1个月内以双侧放电居多,半年以上复查以患侧放电居多。结论头皮EE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术后程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6年7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对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术后给予程控管理控制癫痫发作;并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4个月~7年,其中癫痫发作频率减少达McHugh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2例。手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其治疗效果可以随着参数的调整和时间延长而增强,并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6岁。主因短暂性复视,反应迟钝,站立、行走不稳2月余,于2014年6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14年3月10日)出现发热(约38℃),伴畏寒、无寒战,逐渐出现视物成双,站立不稳,行走需他人搀扶但无踩棉花感;同期出现幻听、反应迟钝、少言寡语、烦躁,不伴意识障碍。发病第10天外院MRI检查显示,双侧丘脑内侧、第三脑室侧壁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FLAIR成像呈高信号(图1)。  相似文献   
5.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既往5岁发热(38~39℃)、头痛,无抽搐、昏迷,当时诊断“病毒性脑炎”(未做病原学检测),予甘露醇、“阿昔洛韦”治疗后体温正常,头痛缓解,共治疗5天。此后发育正常。7岁时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愣神、双上肢晃动,持续7~8 s缓解,2~3次/d。家属觉出现癫痫发作后,智力较同龄人稍落后,脾气暴躁。先后口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加氯硝西泮后8年无发作(期间服用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