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经终浓度分别为10、20、40、80、120、160 μmol/L SF预处理后,用50 μmol/L SNP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等方法检测凋亡,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不同剂量SF (10-160 μmol/L)预处理6 h可显著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减少SNP引起的核固缩、凝聚和碎裂现象;DNA凝胶电泳图谱未见典型的“梯状”改变;增加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 降低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SF 抑制NO供体SNP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高Bcl-2/Bax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何首乌饮对β 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新生24h 内的SD大鼠进行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将培养10d的海马神经元分为模型组、何首乌饮保护组、何首乌饮治疗组、何首乌饮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Hoechst33258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硫氧还蛋白1(Trx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Trx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何首乌饮治疗组和预防组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Trx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 结论 何首乌饮可明显减轻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抗氧化蛋白Trx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8 d SD大鼠胚胎(E18)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8 d,用MTT吸光度值、DNA ladder、Hoechst染色、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NMDA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以及CART肽对NMDA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CART肽的作用机制。结果:CART肽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NMDA组(P<0.05);DNA ladder和核形态Hoechst染色证明,CART肽明显抑制NMDA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P<0.01)。CART肽预处理明显促进NMDA组海马神经元中Bcl-2表达(P<0.01),增加Bcl-2/Bax比值,抑制caspase-9及caspase-3活化(P<0.01);但CART肽对Bax的表达及caspase-8活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CART肽抑制NMDA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呈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机制主要是提高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启动分子caspase-9和执行分子caspase-3的活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体外稳定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后联合X射线照射,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凋亡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脂质体介导携有外源野生型p53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和pcDNA3.1,体外转染A549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并扩增培养,所表达的A549-hp53和A549-vect分别接受0、0.5、2和5Gy X射线照射,即8个实验组,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稳定转染联合辐射对细胞凋亡和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A549-hp53组加不同剂量照射与0 Gy组比较,其百分数均明显增加(0.5-5Gy,P〈0.05-P〈0.01),Bcl-2蛋白表达在0.5-5Gy时明显下降,而Bax蛋白明显增加(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在2-5Gy时明显增加(P〈0.01);A549-hp53照射组不同剂量照射,与A549-vect相应照射剂量组比较,其百分数在0.5Gy时无明显差异,在2-5 Gy时为(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5Gy,P〈0.01;2-5Gy,P〈0.0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0.5-5Gy时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体外p53基因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上调,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M)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P75NTR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癫痫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PTZ组和NM组,模型诱导成功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取脑常规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P75NTR和P53的表达。结果:PTZ组大鼠有典型的SE发作,其海马P75NTR和P5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PTZ组比较,NM组大鼠海马P75NTR和P53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NM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癫痫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能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起拮抗作用,并探讨p53基因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模型,利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神经元凋亡百分率及p53基因表达。 结果:缺血预处理(IPC)组的神经元存活数目[(217±9)/0.72 mm2]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29±5)/0.72 mm2],P<0.01;IPC组的凋亡百分率(2.07%±0.21%)显著低于IR组(4.26%±0.08%), P<0.01; IPC组p53基因表达显著弱于IR组。 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p53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原代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缺糖缺氧再灌注诱导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JNK和Bcl-2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JNK蛋白表达和caspases-3 m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不同剂量β-细辛醚预处理组抑制了这些指标的改变(均P<0.05)。结论:β-细辛醚通过抑制JNK介导的线粒体通路抑制缺糖缺氧再灌注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土槿乙酸诱导人黑色素瘤(SK-28)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Hoechst33342/PI核荧光双染色法、DNA片段化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用ELISA kit和RT-PCR检测p53、Fas、caspase-3、Bax和Bcl-2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土槿乙酸明显诱导SK-28细胞凋亡(p<0.05);作用12h后,p5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作用24h后,增加了Fas/APO-1蛋白表达和Bax mRNA表达,降低了Bcl-2 mRNA表达,提高了caspase-3活性。结论 土槿乙酸可通过激活p53 引发Bcl-2介导的线粒体途径和Fas/APO-1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诱导人黑色素瘤SK-28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乳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p5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原代体外培养乳兔关节软骨细胞并传代,实验组加入10ng/ml的bFGF,光镜下观测各代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各代细胞中p53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对照组第4代培养细胞始出现凋亡细胞,bFGF组第7代出现少量凋亡细胞;RT—PCR检测bFGF组p53的目的基因指数(p53吸光光度值,β—actin吸光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中bFGF下调p53基因mRNA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方法观察睾酮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中是否有抗神经元凋亡机制的参与.方法:大鼠原代培养10d海马神经元,按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处理组、预先加入睾酮后再暴露于H2O2组.Hoechst 33258显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蛋白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Hoechst 33258显色后神经元呈均匀蓝色光,胞核明显.在H2O2组(100μm)可见凋亡的细胞,胞核呈深染半月形或碎块状荧光,突起不明显.预先加入睾酮组再暴露于H2O2,海马神经元可见细胞核染色明显,胞核清楚,无明显核碎片.免疫印迹法显示对照组海马神经元有极少量Bcl-2与Bax表达.加入H2O2后细胞Bax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前加入睾酮后暴露于100μmH2O2,可见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与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由基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机制中,有细胞凋亡机制参与,预先给予睾酮后抗凋亡蛋白增加,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芪总黄酮对高糖下原代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在体外培养3代近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别在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模型组(25mmol/L)、干预组(在高糖组基础上分别加入0.5、1.0、2.0mg/ml黄芪总黄酮)中孵育6d,采用TUNEL法检测周细胞的凋亡率;RT—PCR测定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1)高糖下血管周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现象,高糖组血管周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2)高糖组诱导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3)黄芪总黄酮各组血管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1),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在TFA各干预组之间,1.0mg/ml组与0.5mg/ml相比凋亡率低,Bax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P〈0.01),但1.0mg/ml与2.0mg/ml组间凋亡率及凋亡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可能通过促使凋亡调节基因Bax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抑制高糖诱导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新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探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取3日龄大鼠海马脑片,培养至第4天用氧糖剥夺法制备标本,于33℃(亚低温组)和37℃培养48h(常温组);对照组脑片不进行氧糖剥夺处理,37℃培养7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培养脑片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②体内实验:取7日龄大鼠,分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手术组永久性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然后置于含8%O2+92%N2中缺氧2h,制备缺氧缺血模型,分为手术亚低温亚组和手术常温亚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予缺氧处理,分为假手术常温亚组和假手术亚低温亚组。各组于术后3和7d处死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凋亡。结果①体外实验:氧糖剥夺后3d常温组较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比较,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②体内实验:术后3和7d亚低温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较常温组显著降低,较常温对照组和亚低温对照组显著增高。GFAP与caspase-3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术后3d常温组海马区84.5%GFAP阳性细胞表达caspase-3,亚低温组仅32.3%GFAP阳性细胞表达caspase-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能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噬水平变化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A/CPR模型组(model)、雷帕霉素(Rapa)组(CA/CPR+Rapa)及3-甲基腺嘌呤(3-MA)组(CA/CPR+3-MA)。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复制大鼠CA/CPR动物模型,分别给予自噬激动剂Rapa 0.2 mg/kg及自噬抑制剂3-MA 10 mg/kg进行干预。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价CA/CPR大鼠神经功能;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变化;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内微管蛋白轻链3(LC3)、Beclin-1、Bax、Bcl-2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A/CPR模型组大鼠NDS评分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凋亡率显著升高;海马内LC3、Beclin-1、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A/CPR+Rapa大鼠NDS评分明显降低,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有所增加,海马内LC3、Beclin-1、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表达则明显有所下降;CA/CPR+3-MA大鼠NDS评分明显升高,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下降,海马内LC3、Beclin-1、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P<0.01)。结论 CA/CPR后自噬水平升高促进海马神经元凋亡,自噬水平降低抑制海马神经凋亡,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A/CPR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intracellular free Ca^2+ concentration,[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钙离子指示剂Fluo-3/AM,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低剂量(1μmol/L)、中剂量(10μmol/L)、高剂量(100μmol/L)人参皂苷R暑。处理吗啡依赖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后[Ca^2+]i的改变。结果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g1单独处理海马神经元前后并没有引起胞内[Ca^2+]i的显著改变(P〉0.05),而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胞内[Ca^2+]i较正常海马神经元细胞明显增高(P〈0.01)。此外,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翱处理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细胞后,均能显著抑制胞内[Ca^2+]i的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照。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抑制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细胞内[Ca^2+]i的增高,对吗啡的成瘾性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为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人参戒毒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清洁级雌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吸入性损伤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各30只.胰岛素治疗组于烟雾吸入性损伤后皮下注射胰岛素5 U/kg,吸入性损伤组同样致伤后于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均在伤在2 h、6 h、12 h、24 h、48 h监测血糖值.光镜进行肺组织切片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光镜观察HE切片,正常对照组大鼠肺泡结构清晰完整.吸入性损伤组大鼠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炎细胞浸润,胰岛素治疗组与吸入性损伤组比较病理表现有所减轻.凋亡指数(AI)、Bax 和 Bcl-2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治疗组伤后2 h AI、Bax和Bcl-2和吸入性损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12 h以后两组AI、Bax和Bcl-2比较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4 h各值达高峰,差异也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入性损伤后早期给予胰岛素可以直接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等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对吸入性损伤后肺脏组织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在肺损伤早期起到保护肺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后松开,再灌注24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粉防己碱预处理组(Tet组)。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梗死范围(IS/AAR,%)。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计算Bcl-2/Bax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IRI组相比,Tet可明显降低CK-MB值(976.57±160.69)vs(1910.38±221.10)U/L,P〈0.01,减小心肌IS/AAR%,(23.28±4.38)%vs(43.76±6.30)%,P〈0.01。与IRI组比较,粉防己碱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心肌细胞凋亡,AI显著降低(8.62±2.45%vs19.36±5.28%,P〈0.01)。粉防己碱预处理使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Bcl-2/Bax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粉防己碱能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及氨基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CEPO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新生7日龄SD大鼠建立HIBD模型,利用RT-PCR检测缺氧缺血和CEPO干预后2h、12h、24 h、48 h、72 h凋亡基因Bcl-2、Bax的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组在2h、12h、24 h、48 h、72 h脑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氧缺血组相比,CEPO干预组在不同时间点Bcl-2表达增加(P<0.05),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 在新生大鼠HIBD中Bcl-2、Bax 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调控二者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EPO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蛋白和p27蛋白肿瘤标志物在人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50例肾癌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34/50),而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p27蛋白在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3.3%(10/12),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2%(21/50),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蛋白表达与肾癌的分级呈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与p27蛋白呈负相关。联检Survivin蛋白和p27蛋白有助于提高对肾癌预后的评估,并可作为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梢蛇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生长的抑制情况,探讨乌梢蛇蛋白影响FLS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常规方法提取乌梢蛇总蛋白,组织贴块法培养FLS;采用不同剂量(高、中、低剂量)乌梢蛇蛋白作用FLS后,应用MTT法检测乌梢蛇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方法检测细胞wt-p53/bcl-2 mRNA的变化。结果乌梢蛇蛋白中高剂量组FLS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梢蛇蛋白中高剂量组FLS的wt-p53 mRNA表达量增加,Bcl-2mRNA表达量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梢蛇蛋白可抑制FLS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t—p53/bcl-2基因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