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9年间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原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及对策。方法对1997年至2005年我院的分娩总数、剖宫产数进行统计、计算剖宫产率,并统计社会因素剖宫产数及计算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结果9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剖宫产数386例,占剖宫产总数15%。结论必须重视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做好孕产妇、家属的健康宣教,充分认识阴道产和剖宫产利弊,提高产科医师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模式,创造人性化分娩条件,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9年间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原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及对策。方法对1997年至2005年我院的分娩总数、剖宫产数进行统计、计算剖宫产率,并统计社会因素剖宫产数及计算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结果9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剖宫产数386例,占剖宫产总数15%。结论必须重视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做好孕产妇、家属的健康宣教。充分认识阴道产和剖宫产利弊。提高产科医师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模式,创造人性化分娩条件,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2007~2008年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2007~2008年剖宫产率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3例分娩者的病案首页进行登记,分为剖宫产和非剖宫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013例分娩者中,剖宫产率为43.3%,非剖宫产率56.7%。Logisf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强度为第1位,妊娠并发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分别为第2位和第3位。结论:目前长沙市的剖宫产率相当高,除了生物医学因素外,还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东君 《工企医刊》2011,24(1):73+64-73,64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的原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的措施.方法 对519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且各种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孕妇产前宣教,普及妊振分挽知识,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转变服务模式,提高产时陪护和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  相似文献   

5.
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变化趋势,探讨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端州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住院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每年以1%~2%增加,平均为40.86%,2005年社会因素剖宫产占近一半;②社会因素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77∶1,与总体1.34∶1比较,P<0.005;③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9%;④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所下降;⑤医师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结论: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主要为医务人员的心理倾向和孕产妇的主观因素,而社会对剖宫产手术的认同源于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并重。  相似文献   

6.
某院2003~2010年剖宫产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3~2010年10745例产妇的剖宫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453例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50.7%,2003~2010年该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年龄越大选择剖宫产的比例越高。结论主观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林晓华  刘瑶  范文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42-274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有效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12月住院的828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结果:7个月的剖宫产率45.02%,前三位的剖宫产指征依次是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结论: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玉华 《现代保健》2010,(26):54-55
目的 分析近10年剖宫产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1998年1~12月、2008年1~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剖宫产率及影响剖宫产的可能原因.结果 1998年剖宫产率12%,2008剖宫产率26.3%;1998年社会因素占剖宫产比例3%,2008年占34%.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占剖宫产的比例明显上升.结论 近十年剖宫产率增高的可能原因是社会因素.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做好孕期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93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年的平均剖宫产率为66.7%,其中2004年的剖宫产率为59.9%,2005年的剖宫产率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29.43%)、胎儿宫内窘迫(25.13%)、胎位异常(9.62%)、巨大胎儿(7.25%)、中至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5%)。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343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且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上升是不合理的,加强孕妇产前宣教,普及妊娠分娩知识,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5年上海市闵行区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闵行区近5年妇婴卫生工作季度报表和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仍呈上升趋势,阴道难产助产率呈下降趋势;2上海户籍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上海户籍孕妇,但差距逐年缩小;3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前4位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瘢痕子宫顺位逐年上升,2012年升为第一位,胎儿窘迫、头盆不称逐年下降,社会因素无明显变化。[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医疗、经济等因素导致剖宫产指征的放宽。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干预,将剖宫产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2.
李新  李惠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44-1445
目的:总结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3~2004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在1993~2002年逐年上升,2003~2004年有所下降;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位于第1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近2年上升至第2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Doula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一直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效降低剖宫产的对策.方法 将我院2009年至2011年分娩的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位于第一.结论 剖宫产的增加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妇分娩知识宣教,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南扶沟县2007~2013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7~2013年扶沟县妇幼保健院5 606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为剖宫产主要指征,且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以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为剖宫产指征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剖宫产率,探讨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北京地区7个区县的9家医院,回顾性调查2009年1~9月期间在医院分娩的2 308例产妇的分娩信息,并对4家医院的24例住院产妇和12位产科医生进行定性小组访谈。结果:①2009年北京地区医院的剖宫产率为51.1%,三级医院高于一、二级医院(55.0%∶48.9%)。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妊娠、具有本市户籍、分娩巨大儿者,其剖宫产的可能性大;与25岁组相比,34岁组、25~34岁组剖宫产的可能性增高。③小组访谈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偏高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北京地区剖宫产率偏高,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之一;应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朝阳区剖宫产率的下降空间及控制的合理水平。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22家助产机构中抽取孕产妇3030名,医护人员310名。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剖宫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于剖宫产病历由课题组专家通过回顾性病历分析进行指征审核,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剖宫产比例为48.05%,社会因素及剖宫产医学指征掌握不准确的比例共占21.11%;民营助产机构剖宫产比例为53.53%,处于全区较高水平;民营助产机构剖宫产比例高于公立助产机构(χ^2=4.631,P=0.018<0.05)。大多数医护人员对于剖宫产的相关态度及行为是正确的,但相关知识有待加强,其在选择剖宫产的过程中还受到孕产妇、家属及医疗纠纷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多因素分析共筛选出7个因素能影响孕产妇分娩方式,包括“城市户籍”、“非自费”、“剖宫产史”、“产前希望的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认为剖宫产对母亲安全”、“认为自然分娩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认为自然分娩会影响产后性生活”。 OR值分别为:1.575、1.722、16.977、0.107、1.836、0.561和1.569,均P<0.05。结论通过压缩社会因素剖宫产及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民营机构剖宫产率可降低全区平均剖宫率。针对城镇户籍、非自费孕妇应进行促进自然分娩的重点宣教。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相关应对措施。方法:对386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导致。需要在普及妊娠分娩知识、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加强对孕妇心理干预、提高医生接产技能等方面努力,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