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黄芩苷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黄芩苷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2∶1)为基质,药物-基质1∶6配比,料温90 ℃,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黄芩苷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香青兰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对香青兰滴丸制备过程的试验,以滴丸的成型率、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丸质量变异系数为筛选指标,以药液的油浴温度、冷却剂的冷凝温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香青兰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1∶2.5,药液油浴温度为75~80℃,冷却剂的冷凝温度10~15℃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香青兰滴丸成型率高。结论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香青兰滴丸,其外观呈黑褐色,味微苦,表面光滑,大小一致,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影响清脑降压滴丸成型的因素,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清脑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 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滴制温度为75 ℃、冷却液温度为10 ℃。结论 优选的清脑降压滴丸成型工艺简便易行,成品得率高,丸质量差异、崩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稳心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取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L9(34),对滴丸成型影响因素进行优选,最终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经过考察各影响因素优选出最佳制备条件为提取物与基质的最佳比例为1∶2,基质的比例为7∶3,基质选用二甲基硅油,滴距为6 cm,滴头口径1.5 mm,滴头温度70℃及冷却剂10℃的温度。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滴丸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人参强心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熔融法,将药材提取物分散于熔融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滴于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均匀度、粘连、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浸膏∶基质=1∶2,基质PEG 4000与PEG 6000配比为1∶1,药料温度为80℃,冷凝液为液体石蜡,冷凝柱长度为120 cm。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成型率高,所制滴丸符合规定,适合于实验室制备和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卫矛总黄酮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基质与药物比例、滴制时药液的温度、滴速、冷却剂的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外观、丸重差异、溶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结果基质与药物比例为3∶1,滴制时药液温度为80~85℃,滴速为15~20滴/分,冷却剂二甲基硅油的温度为20℃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本实验筛选出了卫矛总黄酮滴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制备的滴丸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7.
杨红  苏春梅  武佳 《中外医疗》2009,28(2):9-10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的工艺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滴丸的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硬度及圆整度评价等作为综合质量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以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凝剂,熔融液温度80℃条件下,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以药物与基质比例1∶7、冷凝液温度0℃、滴距3cm为最佳条件。结论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综合质量好,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 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 ℃(冰水浴中)。结论 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12):1865-1866
目的:研究影响满山红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对滴丸的丸质量差异、外观、硬度及崩解时限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基质间比例、基质与药的比例、化药温度和滴头高度等条件。结果:满山红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是PEG4000∶PEG6000∶药物(2∶1∶1)在90℃化药,在距冷凝剂液面5 cm处以每分钟30滴速度滴制,滴头口径45 mm,冷凝剂温度10℃。结论: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滴丸,成型好、均匀,硬度和崩解符合要求,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节风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对肿节风滴丸制备过程的考察,以丸质量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药物与基质质量比、PEG 4000与PEG 6000质量比、药物与水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 正交试验设计对肿节风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 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物-PEG 4000-PEG 6000-水(1∶1.7∶0.3∶0.3),熔融温度80 ℃,滴制温度85 ℃,冷却剂为甲基硅油,冷却剂温度1~5 ℃。结论 通过实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肿节风滴丸表面光滑,大小一致,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各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血通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滴丸基质与配比,以滴丸硬度、圆整度、粘连、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对滴制温度、滴距、冷凝液温度、冷却柱柱长4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选取的基质为PEG6000:二甲基硅油(1∶0.1);基质与主药的配比为1.5∶1;最佳工艺为滴制温度90℃,滴距15cm,冷凝液温度20℃,冷却柱柱长110cm。结论通过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心血通滴丸,成品率高,各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滴丸剂项下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金蕾滴丸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当药黄素和当药醇苷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蕾滴丸的提取工艺;采用滴制法制备金蕾滴丸,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圆整度和溶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蕾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金蕾滴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金蕾滴丸的成型工艺为:以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2∶1)作为复合基质,液体石蜡作为冷却剂,药材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0∶1.5,滴制温度65℃,冷却柱柱长60 cm。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稳定,滴丸的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金蕾滴丸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卫矛总黄酮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基质与药物比例、滴制时药液的温度、滴速、冷却剂的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外观、丸重差异、溶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结果 基质与药物比例为3:1,滴制时药液温度为80~85℃,滴速为15~20滴/分,冷却剂二甲基硅油的温度为20℃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了卫矛总黄酮滴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制备的滴丸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根痛平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通过对根痛平滴丸制备过程的试验,以丸质量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药物与基质质量比、PEG4000与PEG6000质量比、药物与水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 正交试验对根痛平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 滴丸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PEG4000-PEG6000 (1.5∶2.0∶0.5),熔融温度为70 ℃,滴制温度为85 ℃,冷却剂为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1),冷却剂温度为1~5 ℃。结论 通过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根痛平滴丸表面光滑,大小一致,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各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5.
林华庆  张蜀  邓红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5):477-478,485
目的确定秋水仙碱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成型外观和成丸的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成型工艺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工艺条件为:药物∶聚乙二醇6000质量比为1∶10,药料温度60℃,冷却剂的温度10℃,冷却柱长90 cm。结论本文所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制备得到的滴丸均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交实验法优选左羟丙哌嗪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左羟丙哌嗪(LP)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和PEG4000为主要基质,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光洁度、丸重差异为主要验证指标,优选LP滴丸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以PEG6000∶PEG4000(2.5∶1)为混合滴丸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凝液,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最佳工艺为:药液温度95℃,冷凝液温度10℃,滴速50滴/m in,滴头内外径为1.2和1.4 mm。结论优选出的处方及工艺制备的LP滴丸质量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双黄连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和溶出时限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选双黄连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溶出时限检查。[方法]对双黄连滴丸的基质、基质与药物的比例、滴制温度、冷凝剂冷凝温度进行筛选,以溶出仪进行溶出时限检查。[结果]双黄连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水溶性基质1作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滴制温度为70℃,冷凝剂的冷凝温度为0~5℃。双黄连滴丸在6 min内全部溶解。[结论]双黄连滴丸制备工艺合理,溶出时限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双黄连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溶出时限检查。[方法]对双黄连滴丸的基质、基质与药物的比例、滴制温度、冷凝剂冷凝温度进行筛选,以溶出仪进行溶出时限检查。[结果]双黄连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水溶性基质1作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滴制温度为70℃,冷凝剂的冷凝温度为0~5℃。双黄连滴丸在6 min内全部溶解。[结论]双黄连滴丸制备工艺合理,溶出时限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复方天麻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针对影响滴丸制备因素考察料温、基质种类、滴距、药物与基质配比等影响因素,并以丸重相对标准偏差、圆整度为测评指标,最终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3:7;料温:80℃;滴距:1 cm;基质种类:PEG4000:PEG6000=1:1,该成型工艺可靠,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复方天麻滴丸的成型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瓜蒌薤白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硬度、圆整度、拖尾、粘连等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从基质的选择、基质与药物的配比、滴速等几个方面对瓜蒌薤白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以PEG6000作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g/g)=1∶2,滴速为30d/min。结论:选取的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制备的滴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