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及癫合并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并对其精神症状分析,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降低治疗风险。方法:对123例癫病人随访跟踪,采用病人自身对照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对癫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双重治疗,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症状和药物引起的癫性精神障碍病人自杀意念明显增高,使治疗风险加大。结论:仔细观察癫及癫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精神状况,合理用药,及早给予心理干预使临床治疗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2.
癫(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一些非癫(癎)性的发作性症状相混淆.EEG描记到(癎)性波对癫(癎)的诊断最有价值,但有部分癫(癎)病人发作不频繁,EEG描记不易捕捉到发作期,而发作间期又无异常放电,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7年1月共诊断143例发作间期EEG正常的癫(癎)病例并进行了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期癫(癎)发作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分析9例癫(癎)孕妇的病史,记录其妊娠期间发作的变化、服抗癫(癎)药的情况、妊娠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妊娠期间发作频率增加者4例,无发作者2例,发作频率无改变者3例;单药治疗者3例,2例联合治疗,4例未治疗.新生儿中1例巨大儿:1例出生1min Apgar评分为7分,余8例均为9分.结论:生育期癫(癎)妇女应进行孕前咨询,根据发作类型选用适宜的致畸危险性小的抗癫(癎)药物,以单药治疗为原则;妊娠期间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加服叶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电图(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抗(癎)药物的治疗.结果: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颞叶癫(癎)症状多见,脑部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性水肿、或合并出血等破坏性病灶,V-EEG以慢波改变及局灶性 (癎)样放电为主.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V-EEG改变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癎)发作症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需个体化选择抗(癎)药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在癫(癎)外科门诊就诊并行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病人的特点,初步筛选可能需要手术的病人.方法: 回顾性总结800例行V-EEG监测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情况、MRI检查及前期治疗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前期均诊断为癫(癎).60.6%为男性病人,74.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发病年龄10岁以下者占32.9%,有可能相关病因者占26.9%,76.3%为部分性发作,平均每月发作次数超过4次者占31.3%,癫(癎)合并假性发作者占2.8%.66.4%常规脑电图异常,80.9%的病人描记到发作期脑电活动,从开始监测到出现临床发作平均需要30 h以上,临床以部分性发作为主.30.0%的病人有影像学异常.结论: 癫(癎)外科门诊病人以部分性发作为主.V-EEG监测结果可作局部(癎)灶定位,尤其是发作期EEG,对发作性质的鉴别、癫(癎)类型判断以及致(癎)灶定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小儿癫(癎)的诊断意义.方法:将160例患儿分为临床诊断癫(癎)组100例和可疑癫(癎)组60例,均行V-EEG监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V-EEG(癎)样放电的分布情况.结果:本文160例患儿中,V-EEG监测异常者118例(74%),(癎)样放电检出率为56%.(癎)样放电发生率在临床诊断的100例小儿癫(癎)组为67例,占67%,可疑癫(癎)组为20例,占33%.(癎)样放电多见于浅睡期.结论:V-EEG可提高小儿癫(癎)(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小儿癫(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儿癫(癎)因种类不同,其治疗和预后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明确小儿癫(癎)的分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部分性癫(癎)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资料,探讨其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样放电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癫(癎)是神经内科的第二大疾病,我国流行病学显示其患病率为0.5%~0.7%,全国约有病人600~700万,其中女性患病率占0.2%~0.3%,约120~210万妇女患者.因有部分女性患者的癫(癎)与妊娠之间会发生明显的相互影响,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更为神经科医生的一大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发作间期儿童癫(癎)的诊疗价值.方法:对85例癫(癎)儿童于发作间期监测24 h AEEG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EEG监测异常者74例(87.1%),其中有(癎)样放电者49例(57.6%);发作越频繁,AEEG(癎)样放电检出率越高(P<0.01);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治疗后复查组较新诊断组癫(癎)儿童(癎)样放电显著减少(P<0.05).结论:发作间期AEEG监测有助于儿童癫(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作类型及治疗预后.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经头颅CT、MRI证实的389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作类型、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4.77%(389/8 152),癫(癎)发病率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发病部位有关;其中以脑梗死患者、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发作形式以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的发病率较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原因主要与脑水肿有关,病灶主要位于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发作,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运动为多,累及大脑皮层者发生癫(癎)的危险性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精神运动性癫癎46例临床及脑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运动性癫癎是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癫癎发作形式,依国际癫癎发作分类归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其临床症状十分复杂,随致癎灶部位、异常放电传播波及部位以及脑病损范围的不同而不同.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46例精神运动性癫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癫(癎)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nterie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癎)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癎)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癎)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成年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用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 (QOLIE-31)对湖南省岳阳市60例确诊的成年癫(癎)患者和60名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癫(癎)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降低[得分分别为(58.71±16.78)分和(62.16±11.99)分],表现在惧怕发作以对日常生活不满意,认知功能下降和社交受限等.结论:湖南省岳阳地区成年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应控制癫(癎)发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癫(癎)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近30年内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1978年起,10种新型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丙戊酸、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和普瑞巴林等在临床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癫(癎)的治疗.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癫(癎)患者在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后,其发作不能终止,称之为难治性癫(癎)(refractory epilepsy,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癫(癎)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癫(癎)的睡眠脑电图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癎)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时程脑电图(LTME)和CT在癫(癎)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分析2005年1月~12月采用LTME(SOLAR ROVER一8型AEEG和SOLAR2000型VEEG)及GE1800型CT对320例癫(癎)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LTME正常123例(38.4%),异常197例(61.6%).临床发作48例(15.0%),同时占异常脑电图的24.4%.异常脑电图中癎样波114例,占异常的57.9%,非特异性异常83例(42.1%).在LTME中,AEEG和VEEG的异常率及临床发作率均无明显差异,x2=1.32,P>0.05及x2=0.93,P>0.05.CT正常229例(71.6%),异常91例(28.4%).CT与LTME两组异常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0.88,P<0.001.结论:LTME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癎)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癎)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癎)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癎)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癎)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癎)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原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癎)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癫(癎)的治疗、预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7.
VEEG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及可疑癫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脑电图(EEG)无癎样放电的48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33例可疑癫癎的患者的V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癎组VEEG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3%,可疑癫癎组癎样放电检出率为32%;83%的癎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结论:VEEG监测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癎及可疑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癎发作的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伴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56例脑卒中伴继发型癫(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癫(癎)发作与脑卒中发作类型、脑卒中发作部位、脑卒中发作时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伴继发性癫(癎)患者中出血性卒中41例,占73%;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与皮层损害密切相关,56例中大脑皮层损害的患者占54例,占96%;在脑卒中患者中早发型癫(癎)38例(68%),晚发型癫(癎)18例(32%);早发型癫(癎)以出血性卒中为主,占74%;晚发型癫(癎)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占67%.结论: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与卒中的位置及卒中的类型密切相关,应早期做好预防工作和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脑电图(EEG)检查是癫癎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方法,癫癎病人脑部的异常放电可通过EEG描记到。如果没有EEG,癫癎及癫癎发作类型的诊断是不可想象的。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能连续长程进行脑电活动描记,并能确定病人的临床发作及与癎样放电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手段。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4月应用VEEG监测病人9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枕叶癫(癎)的临床和脑电图、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视觉症状、惊厥发作、自动症、偏头痛和发作性呕吐等.37例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其中35例发作间期枕部有痫样放电,2例结果呈阴性者,经24 h脑电监测有枕部起源的异常放电.37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7例.32例随访6个月至5年,特发性组25例中控制有效25例,其中10例停药,症状性组7例中,控制有效6例,无效1例,无停药.结论:儿童枕叶癫(癎)以特发性多见,重视特征性临床表现形式,结合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特发性枕叶癫(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