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各种腋部瘢痕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腋部瘢痕挛缩畸形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其适应证和疗效。结果:五瓣法和肩胛皮瓣岛状转移法疗效稳定,中厚植皮如果术后缺乏持续的功能锻炼,再次挛缩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轻度瘢痕等缩宜采用五瓣法矫正,中、重度的瘢痕挛缩,如果肩胛部局部条件许可宜采用肩胛皮瓣岛状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腋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中厚植皮、五瓣法或四瓣法和肩胛皮瓣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烧伤后腋部瘢痕挛缩畸形共72例,经过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 本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玉良  张凤蔚  王德  高建 《中外医疗》2013,(25):113-114
目的探讨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在治疗烧伤后腋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效果。方法根据腋部挛缩瘢痕松解后其皮肤及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旋转修复腋部创面。皮瓣面积为18 cm×5 cm~24 cm×10 cm。结果该组2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尖部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经3~12个月的随访,25例患者上肢及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血管蒂解剖位置恒定、易于切取、血管网丰富、易成活和皮瓣可塑性强、臃肿不明显、不需二次整形、供区可直接缝合等优点。应用旋肩胛动脉横支岛状皮瓣整复烧伤后腋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腋部前后扩张皮瓣修复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效果。方法:腋部烧伤后遗留瘢痕挛缩畸形16例,我们采用腋部前后扩张皮肤,以形成两前后两扩张皮瓣向腋窝部推进转移,一次性完成修复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结果: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发生坏死、血肿、扩张囊外露、感染等并发症,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腋部前后扩张皮瓣是修复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0引言受Oki等应用肩胛皮瓣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启发,近5a来,我院应用岛状肩胛瘢痕瓣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对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矫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Z改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术、局部皮瓣转移结合皮片移植术、单纯皮片移植术对24例腋部瘢痕挛畸形或腋部并肘部瘢痕挛缩畸形、上臂和胸壁瘢痕粘连畸形进行整复.结果所有皮瓣及皮片成活,瘢痕挛缩畸形得到纠正,随访半年至1年,行局部皮瓣术后的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瘢痕挛畸形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首先应考虑用局部皮瓣修复腋部瘢痕挛缩畸形.  相似文献   

7.
黄国福 《广西医学》2013,(12):1716-1717
目的探讨腋部严重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腋部严重瘢痕挛缩、功能重度障碍的患者,通过五瓣成形、z皮瓣联合皮片移植进行修复腋窝,从恢复肩关节功能和形态。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运用五瓣成形、z皮瓣联合皮片移植治疗腋部严重瘢痕挛缩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德勇  罗志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90-2490
目的:松解腋部瘢痕,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切除腋部瘢痕,用肩胛旁轴型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肩关节活动恢复满意,无继发畸形发生。结论:肩胛旁轴型皮瓣是修复腋部瘢痕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肩胛血管横支岛状皮瓣修复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术后护理促进功能的改善。方法 12例患者共15处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旋肩胛血管横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术后协助患者体位的摆放,观察皮瓣的温度、颜色、毛细血管返流征、肿胀程度,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术后护理,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5个皮瓣全部成活。8例患者随访1-3年,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旋肩胛血管横支岛状皮瓣是修复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有效方法。术后护理是其功能改善与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岛状瓣在治疗颈部瘢痕挛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岛状瓣对烧伤晚期重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7例重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全部采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岛状瓣修复。供瓣区采用游离皮片覆盖。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蒂部平整,无猫耳形成,颈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2例供瓣区所植皮片因皮下血运不良而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置后愈合。结论:对于轻、中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病例,采用颈、胸随意皮瓣,胸三角皮瓣即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而对于重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病例,因瘢痕多累及颈前、颈侧、颏部及前胸,而限制了颈胸皮瓣,胸三角皮瓣等随意皮瓣及轴形瓣的应用,且游离皮片容易继发挛缩,加重畸形。颈横动脉段皮支岛状瓣的应用则避免了上述治疗的不足,是一种治疗重度瘢痕畸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ai JK  Song HF  Chen ML  Chen BJ  Jing S  Xu MH  Wu YQ  Zhou N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30-832
目的 探讨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合理修复方法。方法 对1998年以来解放军第304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78例(90例次)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按照瘢痕的范围、畸形的严重程度及其对功能影响的大小进行分度,其中轻度46例次,中度26例次,重度18例次,分别采用“Z”成形术(18例次)、五瓣成形术(14例次)、皮片移植术(23例次)、“Z”成形术结合中厚皮片移植(14例次)、肩胛皮瓣(5例次),侧胸皮瓣(4例次),腋周瘢痕瓣(12例次)进行修复。术后佩带外固定支架,使用防治瘢痕增生的药物及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除4例中厚植皮皮片小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个月至4年随访,功能外形均满意。结论 根据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范围和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修复,是恢复肩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前臂逆转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术前必须了解尺动脉、桡动脉和掌弓动脉有无变异,以桡动脉远端腕横纹处为蒂,以桡动脉为轴,切取比实际创面轮廓大0.5cm,比实际长度增长0,5—1,0cm的血管蒂皮瓣。切去瘢痕,缝合皮瓣。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外观及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带血管蒂前臂逆转岛状皮瓣,取材方便,血运丰富,手术方法简便,皮瓣成活率高,是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唇、下颌及颈部烧伤后瘢痕增生和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总结68例唇、下颌及颈部烧伤后瘢痕增生和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及手术后愈合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对68例患者的上唇、下唇、下颌及颈部4个部位,采用常规皮瓣、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皮肤扩张术后皮瓣、全厚皮片移植、厚中厚皮片移植和薄中厚皮片移植6种手术方法进行整形;从愈合后是否有水泡、色素沉着的严重程度、是否臃肿、颌颈角形态、柔软度、有无坏死、远期有无收缩7个方面进行比较,各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其中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皮肤扩张术后皮瓣、全厚皮片移植3种方法优点明显。【结论】应用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扩张皮瓣覆盖手术创面,手术后效果更佳;全厚皮片移植效果较佳;其它手术方法应慎用。手术后尽早应用弹力颈托加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74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整复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为:①创面早期处理不当致感染加深;②深II度烧伤病人不接受植皮而形成增生性瘢痕;③深度烧伤创面手术时间晚或薄皮片移植及术后未进行康复锻炼。整复手术采用瘢痕松解植皮、局部成形、皮瓣转移、关节融合等方法,术后采用抗挛缩措施并加强功能锻炼。随访67例73只手,3例手指掌侧瘢痕挛缩松解植皮后再挛缩行二次手术;3例虎口、指蹼处缝线瘢痕挛缩,其中1例影响功能需二次手术;所有畸形关节完全或基本矫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部烧伤早期正确治疗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对继发手瘢痕畸形者及早行瘢痕彻底松解,植皮或局部成形、皮瓣修复,加强术后康复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隐动脉膝上皮支筋膜皮瓣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方法根据解剖学的研究,利用隐动脉在膝上发出的筋膜皮支为血管蒂,以收肌结节上1.5m为旋转轴点,设计隐动脉膝上皮支筋膜皮瓣,进行腘窝部瘢痕挛缩的修复。结果临床治疗腘窝部瘢痕挛缩21例,皮瓣的长度为14~20cm,宽度为8~10cm,其中有3例出现皮瓣远端坏死,余成活良好。结论隐动脉膝上皮支筋膜皮瓣修复腘窝部瘢痕挛缩,取得了修复区和供皮区一期修复的良好效果,并保证了术后修复区的良好功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在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梨状窝鳞状细胞癌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4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部分喉功能,将设计好的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向下拉至下咽缺损部位进行修复?另1例为梨状窝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裂开狭窄部位后,利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从7 cm × 3 cm~8 cm × 5 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颏下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7~36 d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及胃管?随访10~28个月,患者咽部皮瓣生长良好,言语及吞咽功能满意,颈部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血供好,易取材,成活率高,是修复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有用材料?  相似文献   

17.
对49例颈前疤痕挛缩畸形的患儿,挛缩松解后进行创面的处理,根据颈前疤痕性质,挛缩畸形程度及邻近周围皮肤完全情况,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选择运用各类邻位皮瓣进行修复。邻位皮瓣的优点: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一次手术即可成功,极少复发挛缩,术后效果理想,外形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烧伤后颌颈部严重疤痕挛缩所致开He、反He畸形的新术式。方法采用双侧前磨牙位牙槽骨垂直位楔形截骨和下颌骨体前部水平位横行截骨的“U”形联合截骨法,治疗5例儿时烧伤导致颌颈部严重疤痕挛缩伴开He、反He畸形的患者。结果5例患者术后修复外形满意,咬He关系均恢复正常。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为临床治疗因烧伤后严重颌颈疤痕挛缩造成的开He、反He畸形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中颌颈角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中形成颌颈角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在彻底松解瘢痕挛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游离植皮、颈阔肌软组织瓣加深颌颈角、游离皮瓣移植、分叶皮瓣游离移植及颏骨截骨前移、颏成形等方法修复创面,重塑颈部曲线。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颌颈角明显,颈部曲线恢复,其中2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颌颈角仍然明显,无再次挛缩出现。结论形成颌颈角是颈部瘢痕挛缩松解术成功的关键,其对维持颈部外形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外科皮瓣修复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方法:1995年8月-2006年12月,对31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应用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转移或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1例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3年,原虎口挛缩畸形都得到了完全或接近正常的矫正,拇指捏握、外展、对掌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虎口外形良好,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以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手术简便安全,损伤小,效果好。应根据患者损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虎口畸形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