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颈椎手术技术的改进,手术数量也大为增加,术中脊髓、神经根等受损伤的风险亦随之增高,因此有效的术中神经监护很有必要。过去多采取全麻术中唤醒甚至局麻[1]来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但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手术操作而增加手术风险。神经电生理监测则是用来评估脊髓、神经的功能,以识别任何可能演变为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术中监测如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 poten-tials,MEP)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SEP和 MEP多以监测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来控制脊髓损伤风险,EMG则多用于神经根功能完整性的监测。本文就针对各种电生理监测方法优缺点及联合检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特点。方法:选取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57例,术前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法(ISS)分值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17~24分为A组(11例)、25~35分为B组(25例)、35分及以上为C组(21例)。均以损害控制为原则先给予急救处理,后救治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约1周实施高压氧、神经营养药物及佩带各种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统计对比三组损伤部位数、术中输血量、手术部位数、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年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量表(ASIA)评分变化。结果:A组及B组术后1年ASI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年ASIA评分与术前相比虽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SS评分升高,三组输血量、住院时间、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时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可减低救治风险,同时采用ISS对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顺序及手术时机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模式术中神经监测系统(MIOM)在脊柱骨折脱位手术中应用的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至2016年于吉大二院行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11例脊柱骨折脱位患者(胸椎8例,腰椎3例),手术均在脊髓监测下完成.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月行双下肢肌力评估、脊髓损伤评分测定;也对术后骨折复位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肌力恢复情况、脊髓损伤评分的变化、骨折复位的程度均与术中监测警报提示直接相关,其中8例患者术中神经监测无异常,术后无神经损伤症状出现且脊髓损伤评分在随访过程中逐渐改善,3例患者出现术中监测异常,这3例病人术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人术后神经功能完整,1人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MIOM可以监测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提示医生术中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手术操作造成的永久性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刘洲  解京明  毕尼 《医学综述》2014,(2):274-276
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由于内固定器械置入、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等因素可能导致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可以及时发现手术中的不当操作和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及早进行纠正和补救,因而可有效地降低脊柱畸形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传统的唤醒方法发展到今天比较完善的诱发电位监护技术。该文就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予以综述,并介绍近年来IONM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脊柱外科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失血过多不但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会降低患者手术满意度,延长术后恢复时间。由于手术部位较深且毗邻脊髓神经,脊柱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止血较为困难且复杂。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辅助止血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目前几种主要的辅助止血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脊柱外科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观察术前、术中、术后以及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结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变,判断CSEP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120例患者CSEP术中检测正常者112例(93.3%),术后无脊髓功能损伤;6例(5%)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值标准,告诫术者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本体感觉无异常;出现假阳性2例,术后本体感觉正常。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以较准确地对脊髓功能进行监测,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良好脊柱手术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综合护理,对照两组患者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脊髓损伤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当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明显帮助患者调整术前状态,提高术中配合度,保证术后的康复有效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65-168
脊柱截骨短缩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一种术式,其能将局部神经压迫解除,缓解局部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改善。随着脊柱截骨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安全性、疗效也相应提升,但其可能引起的脊髓损伤一直是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脊髓损伤会削弱脊髓功能,并引起运动能力下降、感觉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造成完全性截瘫,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非常大。目前,医学研究中关于截骨短缩术的影响、安全范围均未形成统一标准,仍存在较多争议。为了进一步明确脊柱短缩与脊髓功能的关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过程中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能为临床减少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脊柱手术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58例患者为脊髓损伤组,以1:3的比例随机抽取脊柱手术未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174例患者为无脊髓脊髓组,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脊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该院脊柱手术医源性脊髓损伤发生率为0.66%;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牵引、椎管内突出物与硬膜粘连、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器、椎管内使用骨蜡或明胶海绵、结扎或栓塞节段动脉、三维矫形操作、术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器、椎管内使用骨蜡或明胶海绵、结扎或栓塞节段动脉、三维矫形操作是引起患者患者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牵引、术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是降低医源性脊髓损伤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过程影响脊髓损伤发生的因素较多,应避免危险因素采取保护因素以减少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科康复护理在患者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名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在他们进行术后骨科康复治疗的同时,对他们采用康复护理的治疗方法。研究时间为1个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sas的评分降低,而fMa和Barthe1的评分都升高。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可以增强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对于患者恢复脊柱脊髓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保守治疗12例,治愈7例,好转5例;手术治疗26例,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4例。结论:单纯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没有神经压迫症状情况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复杂或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合并有脊髓损伤或神经压迫症状者,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好,采用减压、植骨和内固定等,可增加脊柱稳定,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脊柱手术切口长、创伤大且术区神经血管丰富,因此要求术中出血少,保持术野清晰以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常需在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但应在提供最佳术野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以避免脊髓缺血及降压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比较脊柱手术中七氟醚复合麻醉下雷米芬太尼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术野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同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实施全方位护理,能够改善术前状态,密切术中配合,促进术后康复,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提高脊髓损伤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凸的完整定义是脊柱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1]脊柱侧凸可造成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随之发生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2].我院于2007年4月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为6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成功实施了环脊柱360°截骨、减压、矫形、脊柱三柱体重建钛笼植入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此手术操作复杂、术中出血多,易损伤脊髓神经,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且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脊髓损伤会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手术治疗能够重建脊柱稳定性、解除脊髓压迫,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减轻继发性损伤和促进神经再生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般是指胸11至腰2节段脊柱骨折所合并的脊髓损伤,该节段位于脊柱2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发生此处骨折往往会造成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属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并随着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该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目前该病还尚无统一的手术途径和方法。本研究通过对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取前、后路手术行进行治疗,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脊柱脊髓外科的发展,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中开展并得到普及。由于颈椎的解剖复杂、位置重要,手术中涉及诸多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且患者病情多复杂或者合并脊髓损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6月 ̄2006年6月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腰椎骨折是脊柱损伤中较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不稳定型骨折椎骨与软组织损伤严重,合并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大,临床上趋向手术治疗,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我院2006年6月-2009年5月共收治腰椎骨折患者50例,术后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报告道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重要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58例患者有Ⅰ~Ⅲ级的恢复,有效率达81.4%。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效果满意,应该根据骨折类型和脊髓损伤程度确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