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肺阳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道艺 《新中医》1990,22(7):2-3,5
肺气虚乃阳虚之始,阳虚乃气虚之渐,肺阳之根源于肾,济养于脾胃,相傅主治节于心,升发疏泄于肝,与五脏关系密切。肺阳虚之治宜甘辛温补之法。  相似文献   

2.
徐志瑛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因久病肺气虚所致,气虚基础上逐渐发展为气虚、气阴两虚为其本,痰瘀交阻、气机升降失常贯穿疾病始终为其标,病位在肺,可涉他脏,临证应分期辨证,治疗上应重视"痰"、"瘀"、"虚"产生的机理,从肺脾肾三脏分期治疗,达到临床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AQP2表达的变化及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变化。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2蛋白含量的变化,应用放免法观察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变化。结果:肺气虚模型组结肠组织AQP2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肺气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AQP2表达减少,肺组织、血浆中ET、IL-1β、TNF-α含量增加。提示肺主"宣降"功能与大肠濡润功能关系的科学内涵,为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基本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24-2225
目的:探讨寒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肺气虚大鼠肺组织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寒邪组、肺气虚组、肺气虚加寒邪组,每组10只。肺气虚组模型复制采用气管注射脂多糖与烟熏的复合方法。造模28 d后,肺气虚加寒邪组与寒邪组给予寒环境7 d,4 h/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气虚组、寒邪组和肺气虚加寒邪组大鼠肺组织中(RSV)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寒邪组、肺气虚组比较,肺气虚加寒邪组肺组织中(RSV)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1肺气虚模型大鼠肺组织中(RSV)含量增加;2人工模拟寒环境会引起正常及肺气虚大鼠肺组织中(RSV)含量增加,对肺气虚大鼠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8):984-986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素临床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选择4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制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建立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研究数据库,进而得出证素及其积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位证素以肺为主,肾脾两脏次之;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血瘀、痰为主,其中气虚显著高于其他证素(P0.01,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肾脾两脏。病性以气虚为主,本虚标实居多,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寒饮蕴肺及肺气虚时大鼠尿液EGF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4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4只,肺气虚组14只,寒饮蕴肺组14只.按照相应的造模方法,对模型组大鼠进行干预,造模结束后取所有大鼠24小时尿液,放射免疫法检测EGF的值,进行比较.结果:2模型组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寒饮伤肺、肺气虚时均会使尿液EGF升高,进一步说明"尿液,肺之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芪桂平喘汤治疗气虚感寒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感寒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规范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芪桂平喘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日和第14日的临床症状、CAT评分、血气、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CAT评分,血气分析PO2、PCO2,肺功能FEV1、FEV1/FVC均明显改善(P均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45%)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桂平喘汤可有效改善气虚感寒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CAT评分、血气、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肺、肾组织AQP1表达及血中ET、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为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肾相关理论提供依据。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方法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RT-PCR方法测定肺、肾组织AQP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血中、肺组织匀浆中ET、IL-1β及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AQP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AQP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血中ET、IL-1β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肺气虚模型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下调;肾组织AQP1表达上调;血中及肺组织中ET、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结果提示肺主"通调水道"功能之一可能与影响肺肾组织AQ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气虚和肺阴虚证尘肺患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选择无肺虚证、肺气虚和肺阴虚证尘肺患者各50例,以及健康人30例,取血清标本检测IgG、IgA、IgM、IL-1β、TNF-α、IL-8的水平,然后比较。结果:无肺虚证组、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与健康组相比IgG、IgM、IL-1β、TNF-α、IL-8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无肺虚证组、肺气虚组和肺阴虚组3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IgA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患者免疫呈过度表达,肺气虚和肺阴虚证尘肺患者更加明显,且肺阴虚较肺气虚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中医体质在肺结节中的应用,为肺结节早期诊治和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8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体质辨识,观察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同期进行追踪随访,对观察期间内明确恶性肺结节患者的体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0例肺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如下:平和质51例(28.3%),阳虚质34例(18.9%),气郁质27例(15.0%),气虚质22例(12.2%),湿热质14例(7.8%),特禀质10例(5.6%),其他体质总计22例(12.2%)。恶性肺结节62例,阳虚质18例(29.0%),气郁14例(22.6%),平和质11例(17.7%),气虚10例(16.1%),其他类共9例(14.5%)。结论:(1)肺结节患者大部分存在体质偏颇,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最为多见。(2)恶性肺结节中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比率更高,可能是恶性肺结节的好发体质。(3)运用中医治未病中"既病防变"原则改善体质偏颇,平衡肺结节的生长环境,可能减少恶性肺结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温阳片对哮喘患者组胺释放、IgE作用的同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以组胺释放率、血清总 IgE、尘螨特异性 IgE 及皮肤挑刺试验等为指标,进一步探究温阳片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机理。在温阳片获效的同时,哮喘患者血清总 IgE 和尘螨特异性 IgE 的季节性升高受到明显抑制,组胺释放率明显下降;尘螨皮肤挑刺试验也呈好转趋势,表明温阳片可能通过抑制总 IgE 和特异性 IgE 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本文报告以组胺释放率、血清总 IgE、尘螨特异性 IgE 及皮肤挑刺试验等为指标,进一步探究温阳片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机理。在温阳片获效的同时,哮喘患者血清总 IgE 和尘螨特异性 IgE 的季节性升高受到明显抑制,组胺释放率明显下降;尘螨皮肤挑刺试验也呈好转趋势,表明温阳片可能通过抑制总 IgE 和特异性 IgE 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  相似文献   

12.
20种活血化瘀药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20种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肠系膜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改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花、莪术、刘寄奴、元胡、五灵脂的作用最好;其次为川芎、益母草、丹皮、没药、山楂、苏木;再次为当归、乳香;最后是丹参、大黄、桃仁,郁金、三棱、赤芍。而鸡血藤却有促进微循环障碍发展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肌康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应用中药心肌康对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逆转性治疗。94例LVH患者随机分为心肌康治疗组和美多心对照组,作服药前4事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心肌康对LVH有显著的退缩作用,对照组对LVH的治疗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于治疗比较亦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棕色脂肪组织(BAT),细胞,蛋白以及相应基因在大黄混悬液所致阳虚模型小鼠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建昌帮特色附子炮制品的产热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只小鼠,雌雄各半,作为正常雌、雄组,其余80只小鼠灌服大黄混悬液(质量浓度0. 25 g·mL~(-1))建立阳虚模型,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模型雌、雄组,生附片雌、雄组,阴附片雌、雄组以及阳附片雌、雄组,每组10只。按照小鼠组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2周(1. 54 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结束后,采集小鼠肩胛处BAT,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BAT细胞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同性别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BAT比重显著降低(P0. 01);雌性小鼠中生附片组和阴附片组的BAT比重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 01),而雄性小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与同性别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T的细胞有许多散在分布的空泡,由于空泡较大,可观察到的细胞较少;与同性别模型组比较,生附片组小鼠BAT细胞可见细胞空泡减少,细胞较小并且排列紧密,阳附片组中BAT细胞的密度也明显增加,阴附片组BAT细胞中空泡相对减少,但细胞无显著增加。同性别小鼠之间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的UCP1表达水平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在雌性小鼠中,阳附片组较模型组的UC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雄性小鼠的各给药组较同性别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0. 05),其中阳附片的显著性最优。模型组较同性别正常组的U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 05,P0. 01);在雌性小鼠中,与模型组比较,阳附片组、生附片组和阴附片组的U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5,P0. 01),与阳附片组比较,生附片组和阴附片组的UCP1 mRNA相对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 05);在雄性小鼠中,与模型组比较,阳附片组的U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生附片组、阴附片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生附片组和阴附片组的UC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阳附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生附片、阴附片和阳附片对大黄所致的阳虚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UCP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增强BAT的活性,且阳附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加味逍遥散为主治疗26例情感性精神病。治疗8周后显著进步16例,进步7例,无效3例。经测定10例忧郁症的血浆 cAMP 含量,发现不仅低于正常人,也低于精神分裂症。忧郁症中偏阳虚的 cAMP 低于偏阴虚者,其中5例偏阳虚病人治疗前后的 cAMP 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住院各型菌痢患者,分成中草药叶下红组,叶下红加 TMP 组,痢特灵加 TMP 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2%、95.4%,94.2%,经统计处理无差别(P>0.05)。临床症状消失快。从治疗后三组的部分患者肠镜检查的结果表明亦无明显差别(P>0.05)。体外试验证明叶下红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临床上没有发现叶下红的任何副作用。认为叶下红对菌痢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滋阴补肾活血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滋阴补肾活血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理,结合辨证自拟方药治疗23例4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浆比粘度、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不同闪光强度的视网膜电图的a、b波峰值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前(P<0.01或0.05)。说明减低血浆比粘度,降低胆固醇,改变血液理化性质,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加速出血吸收,从而减轻视网膜缺血,减轻血细胞分解产物对视网膜的损害,可能为滋阴补肾活血药治疗本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麻疹活疫苗注入家兔主胰管及耳缘静脉,14及48小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强,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胰腺可见明显瘀血及点片状出血。大黄治疗组24及48小时血清淀粉酶及血小板聚集升高均受到阻抑,胰腺瘀血、出血亦减轻。结果提示病毒对胰腺的侵袭是发生出血型胰腺炎的因素之一;大黄是治疗出血型胰腺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鹿蹄草制剂治疗高血压病10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用鹿蹄草制剂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治疗高血压病101例。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鹿蹄革Ⅰ号为78.43%,鹿蹄草Ⅱ号为68.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对血脂增高者,其血清胆固醇分别下降31.24 mg%和64.34 mg%,自身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对甘油三酯则无影响。认为本疗法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灸十字穴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十字穴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gG、IgM、Ig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gG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IgG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十字穴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