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立新  林茂  赫兰峰 《中草药》1996,27(1):8-10,59
从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根茎的乙醇提取氯仿溶解部分分得9个已知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为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次野鸢尾黄素,3-豆甾烷醇,茶叶花宁,鸢尾甙元,β-谷甾醇(Ⅶ),3',4',5,7-四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和八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射干及鸢尾属植物的鲜品、干品中各异黄酮成份含量的变化。方法:以70%乙醇回流提取,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各异黄酮含量。结果:针对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这六种成份进行考察。射干鲜品和干品中含量最多的是野鸢尾苷,最少的是鸢尾黄素;德国鸢尾鲜品和干品中以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最高,鸢尾黄素含量最低;在日本鸢尾鲜品及干品中几乎检测不到这6种成份。结论:射干及鸢尾属植物鲜品、干品异黄酮成份含量各有不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传统药用植物射干和鸢尾的基因组大小,为射干属和鸢尾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品种鉴定和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OTTO两步法制备细胞核悬液,使用碘化丙啶(PI)染色,以番茄作为内标植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鸢尾、射干和巴西鸢尾新鲜叶片核悬液的荧光吸收强度,估算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射干的基因组大小约为(5 296.27±177.06)Mbp,鸢尾基因组大小约为(4 494.07±76.57)Mbp,巴西鸢尾的基因组大小约为(4 074.91±170.70)Mbp。结论:3种鸢尾科药用植物的基因组较为复杂,射干和鸢尾、巴西鸢尾基因组间差异较大,鸢尾和巴西鸢尾的基因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扩大射干的遗传资源和鸢尾属植物的药用价值,研究射干及其近缘7种鸢尾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法,筛选出7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图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118条谱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B、Shannon多样性指数H、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分别为39.58%~52.08%、0.2053~0.2717和0.1336~0.1823,均值分别为47.09%、0.2404和0.1589;射干与野鸢尾Nei′s遗传分化系数GST最小,为0.2232,与山鸢尾GST最大,为0.3688。结论 射干与7种鸢尾属植物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种间存在一定基因流,几种鸢尾属植物可以为射干的品种开发与选育提供强大的基因支持。  相似文献   

5.
鸢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传统苗药材,在贵州资源丰富且药用价值高。近年来有关鸢尾的研究十分广泛。该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从鸢尾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菊科松果菊属三种药用植物花粉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佟巍  艾铁民 《中草药》2000,31(10):779-780
目的:研究3种松果菊属药用植物花粉的形态。方法:对3种花粉进行了光镜(LM)和扫描电镜(SEM)的观察。结果:松果菊属3种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在花粉颜色、大小、萌发沟特征及外壁纹饰上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松果菊属3种植物花粉在形态上存在种间差异。此研究结果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川射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射干,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我国广州、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消积、破瘀、行水、解毒之功效,治食滞胀满、症结、积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将其正式收录。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近十年来对鸢尾属植物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对其中某些已知成分的药理活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鸢尾科药用根茎类的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根茎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是否具有横走茎等特征,对来源于射干属Belamcanda1种,鸢尾属Iris15种鸢尾科药用根茎类生药进行了性状鉴定,并编制了性状鉴定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杨克迪  陈钧  杨小明 《中草药》2004,35(8):870-872
目的 建立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鸢尾酮的3种异构体,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鸢尾浸膏中鸢尾酮的含量。结果 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3种鸢尾酮的异构体:α-、β-、γ-鸢尾酮,并且鸢尾浸膏中主要含γ-鸢尾酮。两批鸢尾中鸢尾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8μg/g(n=6),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鸢尾中鸢尾酮,方法高效、准确,分析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11.
RAPD法鉴定射干类中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芸  秦民坚  杨光  徐珞珊  周开亚 《中草药》2002,33(10):935-937
目的:用RAPD技术对射干类药材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及混淆品鸢尾属鸢尾Iris tectorum、野鸢尾I.dichotoma、蝴蝶花I.japonica、德国鸢尾I.germanica等5种药用植物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方法:CTAB法和DNeasy^TM Plant Mini Kit法提取射干类药材5种原植物总DNA,以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结果:用OPD-08(5’-gtgtgcccca-3‘)等作随机扩增引物进行随机扩增时,可得到识别这些物种基因组DNA的多态片段。结论:RAPD法能有效的鉴别射干类药材,把射干和鸢尾、野鸢尾、蝴蝶花、德国鸢尾等药用植物区分开。  相似文献   

12.
杨阳  杨黎彬  赵长琦 《中草药》2015,46(11):1692-1703
鸢尾属的许多植物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该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黄酮类成分的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现对近5年来从19种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18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18个全新化合物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详尽阐述了它们的来源、结构特点、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动神经元病辨治一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玉芹  徐振荣 《新中医》1999,31(4):53-53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指选择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下位脑干运动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椎体细胞的一组进行性变性疾病。MND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笔者将本病分为3型辨证论治,疗效满意。1肝肾亏虚症见肢体软弱,活动不灵,甚则肌肉消瘦萎缩,腰脊软,头昏目眩,...  相似文献   

14.
马双成  陈德昌  赵淑杰 《中草药》1994,25(4):171-174
蓣知子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种子。自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Doidz.var.austrais(Diels)Rehd.的种子中首次分出2种3位单糖链皂甙化合物,经^1HNMR,^13CNMR,2DNMR、结合水解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I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木糖(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Ⅱ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  相似文献   

15.
鸢尾属5种植物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提高鸢尾属植物的繁殖效率.方法:用醋酸洋红法测定了白花马蔺、马蔺、四川鸢尾、薄叶鸢尾和锐果鸢尾5种植物的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同时观测了花药颜色变化和柱头颜色变化.结果:①5种植物在开花后4 h花粉活力最高;②白花马蔺、四川鸢尾、薄叶鸢尾和锐果鸢尾在开花后4 h柱头可授性最强,马蔺在开花后2 h柱头可授性最强;③花药颜色能反映花粉有无活力,但不能反映花粉活力的高低;④柱头颜色变化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柱头可授性的有无和强弱.结论:5种植物最佳授粉时间为12:00-14:00.  相似文献   

16.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射干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野鸢尾黄素7-O-β-D-葡萄糖苷(Ⅰ)、鸢尾黄素(Ⅱ)、野鸢尾黄素(Ⅲ)i、rilin D(Ⅳ)和次野鸢尾黄素(Ⅴ)。结论化合物Ⅰ,命名为异野鸢尾苷(isoiridin),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Ⅳ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膜苞鸢尾和蓝花喜盐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陈洁君  王辉  董晓芳  赵长琦 《中草药》2013,44(11):1371-1375
目的 分别对鸢尾属2种植物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和蓝花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var.sogdiana的根及根状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2D-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膜苞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鸢尾苷元(1)、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尼鸢尾黄素(4)、德鸢尾苷元(5)、鸢尾酚酮(6).从蓝花喜盐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5,2 '-二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鸢尾灵A,7)、鸢尾甲黄素B(8)、鸢尾甲黄素B4'-O-β-D-吡喃葡萄糖苷(9)、鸢尾甲黄素B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姜酮(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 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喜盐鸢尾苷.化合物1~6是首次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2是首次从蓝花喜盐鸢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有效部位A(Fr.A)对酵母致热大鼠下丘脑三磷酸肌醇(IP3)和钙调蛋白(CaM)的降低及安痛定诱致低体温大鼠下丘脑IP3和CaM含量的升高均有明显的逆转效应,即使高体温大鼠下丘脑IP3和CaM升高,低体温大鼠IP3和CaM降低,分别使之趋向正常。结果提示,Fr.A对体温的双向调节有中枢神经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IP3和CaM参予。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有效部位A(Fr.A)对酵母致热大鼠下丘脑三磷酸肌醇(IP3)和钙调蛋白(CaM)的降低及安痛定诱致低温大鼠下丘脑IP3和CaM含量的升高均有明显的逆 效应,即使高体温大鼠下丘脑(IP3和GcM升高,低体温大鼠IP3和CaM降低,分别使之趋向正常。结果提示,Fr.A对体温的双向调节有中枢神经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IP3和CaM参予。  相似文献   

20.
知识窗     
鸢尾,别名蓝蝴蝶、蛤蟆七、青蛙七等,为鸢尾科鸢尾尾植物鸢尾的根状茎。原植物常成片野生于灌木林边缘,或人工栽培。我国大中分省区有分布。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