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CyclinD1和P73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应用奥铂联合替加氟化疗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为实验组,10例口腔粘膜良性肿瘤患者的正常黏膜为对照组。将癌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分为三组,即A组(化疗前)、B组(化疗后)和C组(正常粘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和P7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CyclinD1在化疗前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91.29±3.10%,化疗后为71.78±4.46%,正常黏膜组织阳性率为51.32±2.29%;P73在化疗前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88.97±4.2%,化疗后为72.14±11.6%,正常黏膜组织阳性率为53.49±5.01%。②流式细胞术:CyclinD1在化疗前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为1.89±0.10,化疗后为1.35±0.15,正常口腔粘膜细胞为1.0±0.04。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73在化疗前为1.75±0.18,化疗后为1.29±0.15,正常粘膜细胞为0.99±0.04。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yclinD1和P73可能是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可作为癌变监测和临床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及平阳霉素化疗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44例,分化疗组22例,未化疗组2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8例3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间接法标记法,以荧光指数(FI)代表Survivin在口腔鳞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对3组FI值行t检验。结果Survivin在正常黏膜组FI值为1.0±0.05,平阳霉素化疗组FI值为1.2±0.14,未化疗FI值为1.4±0.06。各组之间FI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urviv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平阳霉素化疗使其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p73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白斑病理标本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标本31例,另取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p73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病变组织中p73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90.3%,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20%),且随组织恶性程度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正常黏膜上皮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3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Caspase-3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Caspase-3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口腔粘膜(10例),上皮单纯性增生(8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鳞状细胞癌(32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各阶段均有Caspase-3的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Caspase-3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弱表达于基底细胞至基底上细胞或表层细胞浆或/和胞核。上皮异常增生中随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Caspase-3表达增强。鳞状细胞癌组中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和上皮异常增生组(P<0.01),且Caspase-3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P<0.05)。结论:Caspase-3表达水平代偿性高是口腔癌前病损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Caspase-3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下降,促进肿瘤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进一步抑制细胞凋亡,导致鳞状细胞癌最终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合素α3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及平阳霉素化疗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2002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88例,分化疗组44例,未化疗组44例,化疗组为术前3天用平阳霉素48毫克。选择正常口腔粘膜组织28例三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间接法标记法,以荧光指数(FI)代表整合素α3基因在口腔鳞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对三组FI值行t检验。结果整合素α3基因在正常粘膜组FI值为1.0±0.05,平阳霉素化疗组FI值为1.11±0.07,未化疗FI值为1.35±0.09。各组之间FI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整合素α3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平阳霉素化疗使其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平阳霉素化疗对该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2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88例,分化疗组44例,未化疗组44例。化疗组为术前3天用平阳霉素48毫克。选择28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研究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结果PTEN在正常粘膜组FI值为1.0±0.03,平阳霉素化疗组FI值为0.8±0.06,未化疗组FI值为0.68±0.03。各组之间FI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平阳霉素化疗使其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ncRNA H19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生及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12例正常颊黏膜组织、33例OSF颊黏膜组织、31例伴OSF颊癌组织中的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结果:LncRNA H19在颊黏膜组织、OSF颊黏膜组织、伴OSF颊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0.37、3.44±1.08、8.88±1.78,组间两两之间比较,P<0.01.结论:LncRNA H19可能参与OSF的发生及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与PC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金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p65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家族成员中的一个重要亚基p6 5在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金地鼠颊囊癌变的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2组配对金地鼠正常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所提取的核蛋白中p6 5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正常颊粘膜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明显的p6 5表达,且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的出现,p6 5表达增强,较正常组和单纯增生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 5的表达进一步增强,与正常组和异常增生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p6 5在金地鼠颊囊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被激活。P6 5在金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异常,尤其是在上皮异常增生阶段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活检病理确诊为口腔鳞癌的临床病例,予DFP方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分别取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另取唇裂修补术中切除的多余的唇组织为口腔正常组织对照组10例,共3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表达。结果正常口腔组织、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Survivin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4.50±1.96)%、(57.78±3.39)%、(45.72±2.32)%,组间比较F=814.37,P<0.05。Survivin平均吸光度值为12.75±1.13、77.90±12.64、47.17±15.08,组间比较F=90.98,P<0.05。结论 Survivin在DFP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表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7-H3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B7-H3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RT-qPCR、免疫组化检测B7-H3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表达差异;构建B7-H3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CCK-8、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B7-H3高表达对Tca811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口腔鳞癌组织B7-H3 mRNA表达为3.021±0.2310,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0.6002±0.1010);与对照组比较,10、50、100感染复数组在作用24h呈现促进细胞增殖作用,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72h时增殖作用最强(P〈0.05);与感染复数1组比较,同时间段50、100组促细胞增殖作用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50与100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B7-H3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B7-H3高表达,可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PVP方案对158例口腔黏膜鳞癌〈4cm的T1T2期患者(治疗组)与131例未行诱导化疗直接手术的T1T2期(对照组A)及764例行术前诱导化疗的T3T4期(对照组B)患者进行近期和中期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收集1986-2008年间治疗的治疗组与对照组A或对照组B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治疗组及对照组B均接受一个疗程的PVP方案化疗,并配合水化、利尿、止吐、抗过敏等辅助治疗,(21±1)d评定疗效后施行原发癌肿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的联合根治手术。对照A组则未行诱导化疗,直接施行原发癌肿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的联合根治手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B近期疗效分别达87.97%(39/158)、86.51%(661/764),实验组与对照组A、B中期疗效分别达到84.18%(133/158)、74.81%(98/131)、67.67%(517/764)。治疗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分别经χ2检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1T2期口腔黏膜鳞癌的术前诱导化疗具有提高生存率的作用,其中肿瘤直径大小对中期生存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幽门螺杆菌(Hmylori)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和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的相关性。方法OLP标本23例、OSCC标本50例和正常口腔黏膜标本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H.pylori的感染、p53蛋白、p16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卡方分析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组、0LP组及0SCC组中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0、47.8%和48.0%,正常口腔黏膜组与OLP组和OSC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P=0.013;X^2=8.00,P=0.004);OLP标本中H.pylor/阳性组和阴性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5%和16.7%,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36.4%和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43:X^2=3.89,P=0.048);OSCC标本中H.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7%和84.6%,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20.8%和3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669;x2=0.65,P=0.526)。结论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ytori感染在OLP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善昌  刘芷君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0):896-898,901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TSCC)组织中HIF-1α、MMP-9及PTE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及45例舌鳞癌组织中HIF-1α、MMP-9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病例组(分别为88.89%、68.89%),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0%、5%)(P〈0.01)。PTEN的阳性表达率在病例组(28.89%)低于正常组(80.00%)(P〈0.01)。HIF-1α与MMP-9呈正相关(P〈0.05),MMP-9与PTEN呈较强负相关(P〈0.01),HIF-1α与PTEN呈负相关(P〈0.05)。结论:HIF-1α、MMP-9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PTEN可以拮抗HIF-1α、MMP-9。三者指标均可在舌鳞癌早期作为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与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乃至癌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白斑患者22例,以其病变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1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和22例口腔鳞癌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DC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依次增加;ODC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C在口腔白斑中的阳性率与正常黏膜和扁平苔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结论 ODC表达程度可用于判断口腔白斑的恶变倾向及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口腔鳞癌中Livin阳性表达的为36例,作为对照的正常口腔黏膜中Livin均为阴性表达,Livin在口腔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vin的表达情况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29,P=0.022),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Livin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口腔鳞癌的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mRNA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以及在OLP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RNA原位杂交法对正常口腔黏膜12例,非糜烂型OLP20例,糜烂型OLP20例及OSCC20例,进行hTERTmRNA的检测。结果:正常口腔黏膜、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及OSCC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12)、15%(3/20)、45%(9/20)、80%(16/20)。其中,除正常口腔黏膜与非糜烂型OLP中hTERT mR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正常口腔黏膜与非糜烂型OLP的hTERT mRNA染色强度明显低于糜烂型OLP及OSCC(P〈0.05)。结论:hTERT mRNA可能在糜烂型OLP的癌变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