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儿童少年人群2004~2006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以了解发病规律、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相应资料以及相关的人口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年中,地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期,5~19岁的儿少人群的地区总传染病发病率为455.75/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12.53/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43.22/10万。它们分别占相应的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14.13%和60.43%;儿少是丙类传染病发病的主体。儿少人群的前五种高发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或感染性腹泻),该五种疾病的报告数分别占当年的儿少人群传染病报告数的89.07%,92.35%,95.62%。结论 改善卫生条件和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仍然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并且需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使校医和保健教师真正承担起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某区200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评价法定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甲乙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54.49/10万和55.50/10万,死亡率分别为0.65/10万和0。与2000年相比,甲乙类和丙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4.94%和55.64%。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6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8.08%。结论:该区法定传染病总趋势是下降的,控制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应加强肺结核、淋病、梅毒、肝炎、麻疹和痢疾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珠海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珠海市199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l材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1996年度全市一县八区疫情报告资料2结果与分析1996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共门种,计3446例,年发病率539.62/十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714%。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共12种计2143例,年发病率为335.59/十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10%。其中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淋病(7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4.11%)、病毒性肝炎(551例,占25.71%)、肺结核(480例,占22.40%)(表1)。丙类传染病报告共5种计130…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其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上报系统,导出2005-2016 年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数据,应用 SPSS21.0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6 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 种, 40808例,发病率43.78/10万~237.05/10万,年均发病率110.07/10万,以细菌性痢疾为主,有39342 例,年均发病率106.12/10万,占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96.41%。2005-2016 年,北京市海淀区甲乙类肠 道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χ 2 趋势=12405.79,犘<0.05)。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35.10,犘<0.05)。主要发病人群是学生10540例、干部职员6808例和散居儿童6240例,占甲乙类肠 道传染病的25.83%、16.68%和15.29%。发病高峰在5~10月,随季节变化。2012-2016年海淀区发病 6111例,城乡结合部3532例,地区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021.97,犘<0.05)。结论 北京市 海淀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中细菌性痢疾高发,以城区、学生、干部职员和散居儿童为主,应加强监测防控。 关键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R1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12 0881 05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控制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襄州区0-6岁儿童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6789例,发病数占全人群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1.70%(6789/16280),年均发病率为2138.3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26.99/10万、1178.63/10万、1503.28/10万、1746.99/10万和4743.4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细菌性痢疾,占发病总数的97.57%(6624/6789)。全区各镇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发病率(3375.93/10万)高于农村(1938.17/10万)(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期(3916例,占57.68%);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80:1(4364:2425),2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占78.01%(5296/6789),散居儿童发病占83.72%(5684/6789)。结论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应加大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力度,防止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7.
崔荣江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89-1290
目的对2006年河南省获嘉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获嘉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获嘉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3398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为865.12/10万,死亡率为0.25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9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22.91/10万。乙类传染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760.22/10万)、肺结核(81.47/10万)、痢疾(6.11/10万)、麻疹(5.86/10万)、淋病(3.56/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5.03%,呼吸道传染病占10.35%,肠道传染病占1.98%。结论应加强对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1991--2002年疟疾的流行趋势,为全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深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订正数据、《南山区疫情资料汇编》及5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2002年南山区疟疾年平均发病率6.02/10万,1992年发病率最高(17.16/1.0万),1998—2002年疟疾年平均发病率1.94/10万;输入性恶性疟占同期疟疾发病数为27.78%,发病季节不明显;男性占发病数的80.87%,20~30岁青壮年占发病数的54.77%,工人占发病数的58.69%。结论:南山区疟疾疫情处于完全控制期,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疾发病增多。  相似文献   

9.
陈明勇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69-1872
目的探讨贵州省麻江县2006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江县2006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江县2006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678例,死亡3例,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29.29/10万,死亡率1.46/10万,病死率0.44%,发病率比2005年下降29.00%。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在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占乙类发病总数的75.44%;丙类传染病发病数最多的是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发病总数的84.24%。结论应该把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菌痢、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作为重点传染病进行防治;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结核病的归口管理,规范病人治疗;杜绝医源性感染;打击卖淫嫖娼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传染病的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2日.国家卫生部正式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后.我县手足口病发病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全县共报告发病575例.报告发病率为107.49/10万,疫情波及全县所有乡镇.发病集中在5岁组以下儿童,共报告545例.占报告病例数的94.78%;男性发病341例,女性发病234例,男、女发病之比为1.46:1;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209例)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博罗县近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制订今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博罗县5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5年中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 博罗县近5年中传染病发病全部为乙、丙类,且绝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应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染病、狂犬病、艾滋病等的预防控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德保县各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德保县户籍人口1996—2005年10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病例达7365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414.83/10万,最低为1997年85.84/10万,年均发病率为216.02/10万。10年间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848例,占发病总数的52.25%;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1869例,占发病总数的25.38%;第三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1369例,占发病总数的18.59%;主要传染病发病以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淋病为主。2005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144.06/10万、92.23/10万、54.16/10万。结论德保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3.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4-2196
目的对2006年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卢龙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568例,报告发病率135.5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17例,报告发病率51.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80.97/10万)、病毒性肝炎(32.39/10万)、流行性出血热(14.72/10万)、痢疾(7.61/10万)、淋病(0.9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42.45/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7.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9.15%,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占18.3l%,肠道传染病占11.4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1.09%;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27.64%(217/78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省建始县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建始县2004—2008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始县2004—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8038例,死亡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6.62/10万,死亡率为0.41/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154.21/10万)、乙肝(92.61/10万)、流行性腮腺炎(25.68/10万)、痢疾(11.95/10万)和梅毒(11.17/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588例,占发病总数的57.08%;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占发病总数的34.82%;肠道传染病占6.43%。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是建始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对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5.
急性传染病目前仍是危害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解我县儿童少年急性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探讨其流行规律.我们对本县1986~1991年急性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我站流行病科传染病登记簿,每个病例都经过个案调查核实,按《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发病概况:1986~1991年我县儿童少年发生了9种法定传染病,共3091例.儿童少年赔计总人口数为1007661人,总发病率为306.75/10万,死亡24人,死亡率为2.38/10万.其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最高,为16.841/10万,其次为痢疾(7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德保县麻疹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指导加速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德保县共报告麻疹6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4/10万。1990—1999年共报告5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75/10万;2000—2006年共报告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0/10万,较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9.52%。发病季节高峰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71.52%(467/653),有明显的季节高峰。1994、1999、2000年分别发生麻疹暴发1起,共发病44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7.99%。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34%(603例)。报告病例中有32.47%的病例(212例)未接种麻疹疫苗,33.38%的病例(218例)免疫史不详。结论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发病由高发状态且以暴发为主转变为低发状态且以散发为主。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的儿童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60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2.40/10万: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0.50%(9716例);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25.54%(4101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3.52%(2172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O.44%(71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606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103例)、肺结核(2855例)、梅毒(1108例)、流行性腮腺炎(877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53.85/10万、129.92/10万、119.53/10万、46.39/10万、36.72/10万。结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是清新区近年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今后应重点加强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5年襄阳市襄州区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状况,为制定女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8--2012年襄州区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襄州区共报告女性法定传染病23种6498例,年均发病率为237.96/10万。2008--2012年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43.25/10万、163.01/10万、165.05/10万、423.12/10万和385.85/10万;死亡16例,年均死亡率为0.59/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16种2617例,丙类7种3881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3669例)占56.4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1518例)占23.36%,第3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1140例)占17.54%;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116.93/10万)、肺结核(37.35/10万)、病毒性肝炎(37.02/10万)、腮腺炎(12.16/10万)和梅毒(8.64/10万)。发病季节性明显、以0~6岁学龄前散居儿童为主。结论襄阳市襄州区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腮腺炎和梅毒是主要传染病,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是该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遂宁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遂宁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9.39/10万;4~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49.55%,发病季节高峰明显;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33/10万,女性为32.17/10万(P〈0.01);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5.96%、19.60%,人群高峰明显;4~1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5.73%,呈典型儿童和少年发病高峰。结论应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化县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化县1997-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9年安化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20045例,死亡178例,年均发病率158.96/10万,年均死亡率1.41/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份之间发病率无差异(X^2=15313、P〉0.05)。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1.37/10万,居发病之首,血液及性接触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8.39/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59/10万,居第3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年均发病率为4.59/10万,居第4位;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菌痢、梅毒,其中肺结核共报告8329例,占传染病总数的39.36%,居各类传染病发病之首。结论:13年间安化县肠道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并维持较高发病水平;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呈现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