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及益生菌制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30例NE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并分析两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组及B组;A组患儿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联合奥曲肽治疗,B组患儿仅采用奥曲肽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的肠道细菌优势菌属条带相似度接近100%。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经1周治疗,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患儿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均有所升高(P0.05),且A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 NEC患儿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可通过采用益生菌制剂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分为A、B、C三组。A组(63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32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乳果糖,C组(32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乳果糖灌肠。治疗前及治疗第5、10、15、20天,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①治疗10天时三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01);20天时的双歧杆菌数量与治疗10天时比较,A组无明显变化(P:0.318),B组和C组均明显减少(均P〈0.001)。②治疗20天时,A、B组肠球菌数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674和P=0.452),C组患者肠球菌明显升高(P〈0.001);A组酵母菌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636),B、C组患者酵母菌均升高(P=0.036和P〈0.001)。③A组患者在治疗第15天,B、c组患者在治疗第10天血浆内毒素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184.48±69.56)、(152.71±32.44)和(122.71±32.61)EU/L,三组患者血浆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7、P〈0.001和P〈0.001),并且C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A、B组(P〈0.001);在治疗的第20天,B、C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又明显升高(均P〈0.001),而A组无明显变化(P=0.484)。结论单纯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以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但作用轻微。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可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但容易出现新的菌群失调,进而加重内毒素血症。乳果糖灌肠方式使药物作用更直接,但肠道黏膜损伤更大,对肠道菌群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更明显、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值均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值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情况,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加快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状况以及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健康人群、活动期UC(AUC)以及缓解期UC(RUC)患者体内菌群状况,每组100例。将AUC组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50例;RUC组随机分为C和D组;A、C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D组给予活性双歧杆菌治疗,比较4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AUC组患者与RU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球状梭菌、拟杆菌的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UC组患者与RUC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显著低于RUC组患者,AUC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菌落数明显高于R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的菌落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显著低于D组患者,C组患者大肠埃希菌的菌落数显著高于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组织学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较健康人群有很大变化,有益菌明显减少,服用活性双歧杆菌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菌群的平衡,改善治疗效果。因此,结肠炎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与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酸干预治疗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50例给予低嘌呤饮食联合降尿酸药物干预治疗,B组30例给予低嘌呤饮食干预,C组42例不予任何干预措施,A、B组疗程均为1a,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C组比较,A,B组血尿酸、空腹血糖水平降低(P<0.05),A组较B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血尿酸干预治疗可降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42 g/次,3次/d;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84 g/次,3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明显增多,且多于对照组,同时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及类杆菌明显减少,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较大剂量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的肠道菌群与铁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体检中心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632例患者的体检资料,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普拉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肠杆菌六种肠道细菌(q-PCR方法),以及铁蛋白、CRP相关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AH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铁蛋白、CRP及代谢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H的危险因素;Sperman相关分析肠道细菌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AH组的双歧杆菌明显降低(P=0.025);铁蛋白、BMI水平升高,TC、TG、LDL升高,HDL降低(P<0.05)。铁蛋白和BMI是AH的危险因素(铁蛋白:OR=1.002,95%CI:1.000~1.003;BMI:OR=1.156,95%CI:1.034~1.292)。铁蛋白和尿酸的相关性(r=0.523,P<0.001)显著高于铁蛋白与BMI(r=0.0.313,P<0.001)。双歧杆菌与铁蛋白显著负相关(R=-0.134,P=0.001)。结论 双歧杆菌与铁蛋白负相关。临床上适当补充双歧杆菌有利于减轻AH对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热敷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应用于小儿秋冬季腹泻患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秋冬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封包热敷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退烧时间、止泻时间、止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肠杆菌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明显更高,肠杆菌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小儿秋冬季腹泻治疗中中药封包热敷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使用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素食人群与非素食人群肠道菌群分布,探讨饮食习惯与人体肠道菌群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0例素食者纳入研究组,50例非素食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粪便标本,测定粪便标本pH值,使用经典的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的细菌总数及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结果研究组粪便标本pH值低于对照组粪便标本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肠道益生菌数量的角度来看,非素食饮食更有利于健康,素食人群可通过服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或适量增加蛋奶制品的摄入来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3 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与治疗3 d后,两组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和血浆神经递质[5-HT、NPY、血管活性肽(VIP)、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两组部分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落数、部分血浆神经递质(5-HT、VIP、NO)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部分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和血浆神经递质NPY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5-HT水平、促进NPY分泌,减少胃肠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缓解腹泻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治疗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预防抗生素所致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儿科共60例患儿,对Hp阳性患儿使用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抗Hp菌治疗10天后,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分别称取患儿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1.0 g,进行肠道菌群培养,鉴定肠道菌群的菌种,将其数量和检出率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杆菌在抗Hp感染治疗前后患儿肠道的检出率均为100%。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45~49.19,P<0.01),其余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酵母菌五类菌种治疗前后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值(B/E值)0.69±0.33,较治疗前1.18±0.44降低(t=7.715,P<0.05)。结论抗Hp感染治疗易引起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群紊乱,患儿肠道定植抗力降低。故抗菌药物治疗Hp感染时须注意及时补充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要成分的益生菌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腹泻患儿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DH、CK、CK-MB水平及CD8+均降低,CD4^+、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增强其免疫力,避免了疾病对患儿心肌的损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体检青年人尿酸(UA)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1月该院年龄为18~44岁的12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UA水平与BMI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血尿酸正常(NUA)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HUA)危险因素;按照BMI分组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各组HUA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男性HUA患病率高于青年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大,UA水平也逐渐增加(r=0.41),在BMI分组中肥胖组和超重组HUA患病率高于正常组和偏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高尿酸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NUA组,男性青年高尿酸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均高于NU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UA组;肌酐(OR=1.01)、三酰甘油(OR=1.23)、空腹血糖(OR=0.75)为青年男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女性中,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OR值分别为0.20、0.23、0.54。结论青年男性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BMI增大,UA水平也逐渐增加;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有侧重:肌酐、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为青年男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增长为青年女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双歧杆菌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肠屏障功能和闭合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编号,根据奇偶数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2...  相似文献   

15.
邓媛  吴建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04-1805,180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患有严重肺和(或)腹腔感染,静脉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且连续治疗〉5d,排除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住院成年患者150例患者,随机分思连康治疗组(A组,50例)和金双歧治疗组(B组,50例)及对照组(C组,50例)。入选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A组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B组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比较分析各组患者AAD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AAD发生率(24%)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P〈0.01);A组患者AAD发生率(4%)明显低于B组患者(10%)。【结论】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或金双歧均能有效预防AAD的发生,且思连康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55例HUA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GMP-140、PAF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HUA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结果表明:HUA组的尿酸、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UA组的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HUA组GMP-140、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UA组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尿酸分别与PAF、GMP-140、P-LCR、PDW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79、0.310、0.460,P<0.01或P<0.05)。以GMP-140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酸、肌酐、P-LCR尿素氮进入回归模型(调整后R2=0.822);以PAF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回归模型(调整后R2=0.451)。结论:HUA与血小板功能改变关系密切,在心血管疾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绝经后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水平,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ANKL水平、大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OPG水平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1)。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联合诊断的AUC为0.912。RANKL、大肠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OPG、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保护因素(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RANKL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4、-0.579,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1);OPG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1、0.581,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治疗骨质疏松,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82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尿酸(UA)水平分为HUA组(n=48)和非HUA组(n=34),比较两组临床基本指标、AS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随访1年,记录两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非HUA组比较,HUA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与非HUA组比较,HUA组患者内皮素-1(ET-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一氧化氮(NO)明显降低,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增厚(P<0.05)。NAFLD患者血清UA与ET-1、IMT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P<0.05)。HUA组患者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22.91%,显著高于非HUA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存在明显脂质代谢紊乱,HUA可能参与并加重NAFLD患者AS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关系。方法:124例高血压痛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血症组59例,血尿酸正常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血CRP、尿酸(UA)、肌酐(Cr)和总胆固醇(TC)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血CRP、UA、Cr和TC浓度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O.05),两组的血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值范围,血压越高CRP浓度随之增高。血CRP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52,P〈O.01),血Cr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28,P〈0.05)。结论:血CRP浓度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