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3年Seigal等率先经内镜引导下胰管内放置塑料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此后胰管支架因其良好的引流效果、微创以及并发症少而逐渐应用于多种胰腺疾病的治疗. 一、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CP)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局部的、节段性的或弥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使胰腺组织的功能长期损伤,胰腺呈部分或广泛纤维化,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胰管压力升高.胰管狭窄和胰管结石可以导致胰管内的压力增高,并引起腹痛等相关临床症状.正常胰管内压力在16~18 mmHg(1 mmHg=0.133kPa),CP伴有胰管扩张的患者咦管压力在18~48 mmHg[1].  相似文献   

2.
儿童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不可逆性炎症性疾病,可出现顽固性腹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异常,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用于儿童患者,主要用于治疗胰管结石、胰管狭窄、胰腺假性囊肿等,常见方法有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结石取出术、胰管支架置入术。ERCP治疗慢性胰腺炎因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已逐渐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常,胰管高压的患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空肠吻合口狭窄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患者,主要解决方式为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减压,如括约肌切开术、逆行胰管支架置入术、胰管狭窄扩张术等。一项随机试验显示,慢性胰腺炎导致胰管阻塞的治疗中外科介入的有效性优于内镜介入,然而并未考虑患者主观接受程度与创伤大小。一些由于一般条件不允许行外科手术或拒绝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会选择内镜介入治疗,但对于有解剖结构改变者,如Whipple术后患者,经典的ERCP术往往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副乳头为胚胎时期副胰管进入十二指肠的开口,成年后发生退化,但部分人群的十二指肠副乳头退化不明显,表现为解剖变异。超声内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十二指肠副乳头通常只需随访,对于并发肿瘤的患者,则可根据情况选择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在主胰管中断或狭窄变形导致插管困难的患者中,十二指肠副乳头可用于插管造影进行胰腺分裂症、胰腺炎、胰腺结石等疾病的诊断。此外,通过十二指肠副乳头括约肌切开后进行插管、球囊扩张、副胰管支架置入等方法,可以缓解胰腺分裂症及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十二指肠副乳头进行插管取石,对胰腺结石患者也有较好疗效。该文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CP)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结石生成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及胰腺实质高压,进而引起腺体结构和功能受损。首诊cP患者中50%以上存在胰管结石,约90%的酒精性cP患者在病程进展中会出现胰管结石。ERCP取石是结石微创治疗的首选,但该法能取出的结石不到半数,一旦遇到体积大、嵌顿或胰管狭窄段后方的结石,内镜取石常无法成功。  相似文献   

6.
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胰腺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经内镜治疗29例慢性胰腺炎中胰管括约肌切开术27例(19例为7内镜治疗前处置),副乳头切开8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5例,网篮邓胰石9例,胰管内引流7例,鼻胰管引流3例,辅助探条或球囊扩张共14例。13例治疗前、后检测胰腺内分泌功能。结果 29例中26例(89.7%)治疗后腹痛消失或明显减轻,9例胰腺结石患者中6例取出胰石;7例胰管内引流管未阻塞。  相似文献   

7.
慢性胰腺炎(CP)能导致胰腺实质及胰管结构的破坏和内、外分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1],常合并胰管结石及胰管狭窄,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脂肪泻、血糖升高等.对胰管结石的治疗以清除主胰管内结石,解除梗阻,通畅胰液引流为原则.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干预及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采用ERCP结合ESWL治疗10例胰管结石,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胰腺炎的内镜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胰腺炎的最常见原因是慢性酒精中毒和特发性慢性胰腺炎,少见的原因为遗传性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管狭窄、胰管结石或癌肿引起的胰总管阻塞等。慢性胰腺炎影像检查可见胰管狭窄、扩张、假性囊肿形成及胰管结石,继而导致反复发作上腹痛、消瘦、脂肪泻及糖尿病等临床症状。慢性胰腺炎的治疗目的为解除胰管梗阻、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复杂的炎症性疾病,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由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CP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内科保守治疗(包括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和戒酒)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大部分CP患者存在胰腺形态改变,如胰管狭窄、胰管结石、炎性胰腺(头)肿块和(或)假性囊肿,导致胰管阻塞,使得内科治疗效果欠佳,需采取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以降低胰管压力、解除梗阻和(或)切除炎性肿块。  相似文献   

10.
副胰管是胰液的第二流出道, 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在胰腺疾病的诊疗中起重要作用。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作为主胰管深插管失败的重要补充手段, 可以进行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副胰管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最常用于胰腺分裂的诊疗, 也是部分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较主胰管造影高, 要预防和关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胰管支架是扩张胰管、通畅引流的有效手段。内镜下置入胰管支架多用于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治疗胰管断裂及其引发的胰腺液体积聚、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胰腺分裂症、胰腺恶性肿瘤以及定位阴性结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胰管支架在胰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诊断性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青少年慢性胰腺炎(CP)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2月间确诊为青少年CP并行ERCP的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12例存在腹痛症状,10例有“胰腺炎”病史。ERCP见胰管扩张12例,胰管结石7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分裂症3例,胆囊结石l例。内镜下治疗:乳头括约肌切开术7例,胰管取石6例,支架置入5例,胰管狭窄扩张术4例,副乳头切开2例。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急性发作3例,均为水肿型胰腺炎。经6—68个月随访,ll例未复发,2例复发者经再次ER-CP治疗后腹痛未再出现。结论:ERCP对青少年CP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但青少年CP患者ERCP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此内镜医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努力提高慢性胰腺炎临床处理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的改变,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日益增多。慢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萎缩或呈不规则结节样硬变,胰管扩张或不规则狭窄,胰管内可并发蛋白栓子或胰腺结石。随着病程的进展,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不足产生消化不良症状,糖尿病、脂肪泻等亦可随之发生。因此,治疗问题就涉及胰腺病理改变在哪个阶段是可逆和不可逆。如果发展至不可逆时,一切治疗只是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所以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祛除病因,对症治疗以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2020年8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3例因考虑胰管内疾病行经口胰管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术中所见、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胰管镜对胰管疾病的诊疗价值。所有患者接受胰管镜检查,并达到技术成功。其中7例患者确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8例胰管结石患者在胰管镜下行激光或液电碎石术,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经治疗后腹痛好转,2例胰管内出血和胰肠吻合口炎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黑便消失,1例胰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症状改善。23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为35~90 min。经口胰管镜在胰管内疾病的诊疗中安全有效,且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发生率可达90%以上。胰管结石与胰源性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等密切相关, 去除结石可有效缓解慢性胰腺炎症状。目前,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胰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 无法开展体外震波碎石术或经过充分的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仍未碎裂者可考虑行胰管腔内碎石术。近年来随着ERCP子母镜技术的发展, 腔内碎石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阐述胰管腔内碎石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主乳头胰管反复插管困难,副乳头开口难辨,最后选择在全麻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副乳头扩张术+胰管探条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术中补充诊断:胰腺分裂。本文报道了该疑难病例的内镜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  相似文献   

17.
1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 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主乳头胰管反复插管困难, 副乳头开口难辨, 最后选择在全麻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术联合经内镜逆行副胰管造影术+副乳头扩张术+胰管探条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 术中补充诊断:胰腺分裂。本文报道了该疑难病例的内镜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诊治伴发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CP在胰管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08年10月期间共20例接受ERCP诊断和治疗的伴发胰腺结石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病例中,16例(80%)胰管结石位于胰头处,3例(15%)位于胰头及胰体处,1例(5%)累及全程胰管。14例(70%)患者一次性取石完全,5例患者术后接受体外震波碎石(ESWL),1例患者未能完成取石,建议其外科手术治疗.18例表现为腹痛的病例,在接受内镜下治疗结石后,腹痛症状均消失,在接受治疗后2~10d内出院,平均(5.3±2.43)d。术后2例(10%)出现一过性的血淀粉酶升高。结论对于伴有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病例而青,内镜下取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川支架及鼻胰管引流,不仅对胰管结石的治疗有效,而且充分的胰液引流对于缓解腹痛症状、减少术后的胰腺炎、高淀粉酶m症的发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管损伤主要包括胰管狭窄和断裂,可发生于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胰腺手术、胰腺恶性肿瘤或腹部创伤。由于胰腺的解剖特点特殊,早期发现和诊断胰管损伤比较困难,治疗标准尚未统一,我们现就胰管损伤的诊断和内镜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理想手术应操作简便,能缓解疼痛,病发率和死亡率低,可解除胆总管梗阻等结构异常,且不致明显加重胰腺内外分泌的功能不全。本文描述的新手术适用于伴有疼痛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多处狭窄、肿大纤维化的胰头及钩突部胰管内结石嵌顿并伴有假性小囊肿、胰体尾部主胰管梗阻及扩张以及胰头部明显肿大纤维化伴有胆总管或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