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金超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15-3215
近年来。对喉结高位、颈项短粗、颈部肿块、气管移位.行气管内麻醉的特殊病例.选择了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为减轻喉镜暴露和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笔者采用喉上神经阻滞下气管插管术.减轻了心血管反应。效果良好.现回顾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颈部烧伤、呼吸道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气管套管一般以绷带固定。此类患者在不同的病理阶段颈部肿胀的程度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为防止套管脱出需及时调整松紧程度。此时颈部烧伤创面气管切开部位的分泌物较多,固定绷带一般有固化的分泌物附着,使调整气管插管松紧程度不易进行。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不改动气管插管结构的前提下,自制两枚挂钩及一卡扣,与传统的插管配套使用。临床应用27例,使用效果满意。使用方法(如图所示):气管切开、插管完成后将消毒无菌的系带挂钩挂人插管间空,两系带由卡扣相连。系带的长度由卡扣部调整。用毕…  相似文献   

3.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改口气管插管为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成功6例龙发李振罗文熙采用低压硅胶导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患者6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6例呼吸衰竭患者中男3例...  相似文献   

4.
面颈部烧伤患者因创面大量渗出、结痂等原因,常使面颈部组织肿胀、张VI程度及颈部活动受限,且在全麻诱导时面罩加压吸氧及托下颌时易损伤痂皮,故我们多采用清醒气管内插管法。但单纯咽喉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后插管,患者多因紧张和恐惧而致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插管过程中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极易诱发恶心、呕吐及呛咳等反应,偶尔患者因痛苦难忍而拒绝接受插管。我们对面颈部烧伤的患者采用咽喉气管充分表麻后静注咪唑安定、异丙酚,使患者入睡,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艳霞  马武华  郑俊奕  陈鸶 《新医学》2012,43(8):571-573
目的:观察Airtraq视频喉镜用于颈部活动受限患者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irtraq视频喉镜对18例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次数、气管插管时间、喉部显露分级和围插管过程4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8例患者均1次插管成功,插管时间(63±14)s,Cormack-Lehane分级均为Ⅰ~Ⅱ级。操作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较轻。结论:Airtraq视频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能更好的显露声门,降低插管难度,且操作便捷、安全,是解决颈部活动受限导致的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逆行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症患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逆行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症患者张翔宇管军杨忠气管插管是紧急情况下抢救危重患者常用和关键的技术之一,但在少数颈部活动受限或声门较深的患者,有时气管插管会变得较困难,可能经过多次试插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或造成较明显的继发损伤。对这样的患者我们试用逆行气管...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男,53岁。颈部肿物伴声音嘶哑10 a,CT检查显示声门口区6.0 cm×6.5 cm囊性肿物。我院头颈外科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颈部肿物切除术。常规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卡肌宁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时,用麻醉喉镜挑起会厌,声门不能显露,普通7#气管导管盲插3次、6.5#气管导管盲插2次均未成功,手术被迫延期。次日在患者清醒状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经鼻气管插管,气管镜下见肿物阻挡视野致声门不能显露,决定尝试用麻醉喉镜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完成气管插管。具体操作方法:给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静推咪唑安定3 m g、异丙芬100m g,使患者意识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管道固定方法。方法:将12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法,观察组采用单胶布绕过后颈部固定气管插管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气管插管发生移位、口唇和颜面部皮肤黏膜发生损伤及咽部疼痛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气管插管移位率35.0%,口唇、面部皮肤黏膜受损率61.7%;观察组气管插管移位率5.0%,口唇、面部皮肤黏膜受损率23.3%;观察组咽部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胶布绕过后颈部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在预防患者脱管、口唇和颜面部皮肤黏膜损伤及咽部疼痛的护理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纤维支气管镜在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口腔外科全麻过程中插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Olympus P30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结果 15例盲插失败或插管困难的病例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快速顺利成功插入气管导管,且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几乎无创伤,操作时间短;避免了气管切开插管对患者产生的恐怖感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术后各种繁杂的护理工作,同时为颈清扫或颈部手术创造无污染、无障碍的手术环境,也避免了盲插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伤出血.  相似文献   

10.
1996~ 1999年我科急救气管插管36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4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46 (2 0~ 78)岁。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抑制 4例 ,安眠药中毒严重呼吸抑制 1例 ,重度颅脑外伤致呼吸抑制 3例 ,重症脑血管意外 15例 ,心脏骤停 11例 ,格林 -巴利综合征 2例。1 2 气管插管方式 全部病例均采用进口高容无压气囊硅胶管 ,内径 6~8mm ,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 ,36例中有2例为清醒插管 ,其余病例均在昏迷状态下插管 ,清醒者给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 ,肌注安定等镇静剂。1 3 结果  33例经口气管插管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病人的胃管置入新方法,提高手术中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方法:将另一气管导管经口腔插入食道,胃管则经这气管导管腔直接插入到胃内。结果:26例该类全麻病人置入胃管均一次成功,无失败病例。结论:对于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插胃管采用气管导管导入胃管的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一种新研制的气管插管鉴定囊在急诊气管内插管时对患者呼出气体或飞沫的阻断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抢救中需气管内插管的62例患者进行观察试验,性别不限,年龄21~73岁,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和自主呼吸;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C组)用普通气管导管;气管插管鉴定囊组(T组)在气管内插管时用接有气管插管鉴定囊的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插管过程中有无呛咳发生、操作者面颈部有无感受到在气管导管口处有呼出气流、操作者面颈部有无受到血液或分泌物的沾染.结果 T组全部患者在插管时气管插管鉴定囊均出现了胀缩,但操作者没有感觉到在气管导管口处有呼出气流;插管期间有9例患者发生了呛咳,其中2例使操作者面颈部受到了沾染.C组中有16例插管使操作者感受到在气管导管口处有呼出气流,其中7例出现了呛咳,11例使操作者面颈部受到了沾染.与C组比较,T组的操作者感受到有呼出气流和受到血液、分泌物沾染的发生率低(0比16,2比11,均P<0.05),插管过程中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比7,P>0.05).结论 气管插管鉴定囊用于气管内插管时能够起到阻断呼出气体泄漏或飞沫播散的作用,有助于防控插管时血液或分泌物的喷溅.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儿科引导气管插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因头部不能向后伸仰或不能活动的患儿进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将气管插管套入纤支镜插入部并固定于操纵部下端,从口腔轻轻插入,“边麻边进”到达隆突上方时,固定纤支镜将气管插管沿纤支镜插入气管,到达隆突上方固定气管插管,再次确认气管插管位置无误后拔出纤支镜。结果:10例患儿当中,9例为一次插管成功,1例第2次插入。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引导气管插管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可试用于任何原因的气管插管困难病例,在儿科气管插管病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勤  张薏  王慧  任志虹 《护理学报》2003,10(6):51-51
特殊体位气管插管是根据疾病本身或术中特殊情况的需要,进行俯卧位、侧卧位和坐位的气管插管。由于病人体位特殊,病情变化快,操作技术要求高,时间紧迫,因此在插管的过程中护士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将配合方法介绍如下。1侧卧位插管侧卧位插管适用于:(1)因某种原因不允许仰卧插管;(2)颈、咽、气管损伤内出血,导致呼吸道梗阻;(3)侧卧位手术过程中气管导管脱出或某种原因需要更换导管。病人取左右侧卧位均可,但以左侧卧位操作较方便。颈部垫一海绵枕,保持颈部水平位,头后仰。麻醉医师站在病人背侧头上方进行操作。采用静脉快诱导或静脉慢诱…  相似文献   

15.
纤维插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1 2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插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245例纤维支气管插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结果1245例均成功完成纤维插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97%的病例在3min内插入气管导管,5min内完成麻醉的诱导,插管过程中未见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血氧饱和度监测平均92.4%。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应取决于术前对困难气管插管的正确评估,是一安全、可靠、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气管内盲探管的盲目性,提高盲探插管的技术。方法:本组20例,在无麻醉、表面麻醉、快速诱导麻醉下,气管导管塑成鱼钩状完成。结果:全部插管成功。结论:插管前检查口腔情况和颈部活动情况以及Mallam-patis试验能避免插管的盲目性,平时模拟训练,树立克服困难插管的信心,也是提高盲探插管成功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内插管不仅广泛用于麻醉实施,而且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与麻醉有关的死亡病例中,大约30%是由于困难呼吸道管理不当造成的。随着麻醉技术的开展,临床上气管内插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有时高达3%,是麻醉医生常遇到的问题。困难气管插管是指气道因解剖异常或病理改变而导致在普通喉镜直视下3次不能将气管导管顺利插入气管内或插管时间超过10min。一些患者体征明显,麻醉前易引起重视,但有些患者外表似乎正常,仍有可能给插管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若插管前未能料及,并且处理不当,则有死亡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插管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术前预知经口腔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后直接喉镜下完成插管;Ⅱ组,采用清醒插管加表面麻醉方式,在直接喉镜暴露下完成插管。Ⅲ组,均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来完成插管。结果:Ⅰ组、Ⅱ组的插管成功率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插管时间上,Ⅰ组短于Ⅱ组、Ⅲ纽,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次及2次以上操作的成功例数Ⅰ组、Ⅱ组多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可用于多种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板展示气管插管操作步骤的方法在明视下经口气管插管技能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的方法,将141名医学本科见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实验组(n=71)。对照组采用老师讲解、多媒体及气管插管模型练习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白板展示气管插管操作步骤的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时操作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操作要点的正确率。结果:实验组的气管插管操作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50±44)vs(320±25),P0.05],气管插管前检查气道、去氮给氧、插管后正确固定气管内导管等操作要点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操作的成功率、气管内导管置入深度的准确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白板展示气管插管操作步骤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明视下经口气管插管技能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部分病人由于某些先天及病理原因,造成上呼吸道解剖异常,使气管插管时声门显露困难。为了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笔者选用了较硬金属丝作为导管的管芯,对可见会厌的困难插管病例,均可快速完成气管插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