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永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48-1449,1526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颗粒间接凝集试验、胶体金渗滤试验及冷凝集试验等四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颗粒间接凝集试验、胶体金渗滤试验、冷凝集试验来检测临床已确诊的4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47例小儿患者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13例,阳性率27.66%;颗粒间接凝集试验阳性23例,阳性率48.94%;胶体金渗滤试验阳性5例,阳性率10.64%;冷凝集试验阳性9例,阳性率19.15%。结论:颗粒间接凝集试验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可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率,且操作简便、敏感度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琦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78-1079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患儿100例,100份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三种方法进行平行检测,比较诊断符合率等有代表性的指标。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符合率93%)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符合率92%)两者间检测血清抗MP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种方法与胶体金法(符合率8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推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用胶体金法与TP-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结果不符的用TPPA法确认。结果:胶体金法灵敏度77%,假阳性率2.12%,漏检率为33%;ELISA法灵敏度为100%,假阳性率为1.70%,漏检率为0。结论:胶体金法简便、快捷,适用于急诊筛检,但假阳性率与漏检率均较高;TP-ELISA法灵敏度高,但检测时间长,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两种方法互补可降低梅毒患者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90-1391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抗体IgG、IgM的价值。方法:纳入862例孕妇,分别采用ELISA法、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IgG及IgM抗体水平,并计算3种方法诊断孕妇HCMV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LISA法、胶体金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得HCMV 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0.37%、46.06%、91.88%,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率高于胶体金法(P<0.01);ELISA法、胶体金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得HCMV 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9.72%、49.54%、91.07%,化学发光法及ELISA法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胶体金法(P<0.01),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3种方法检测HCMV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HCMV IgG、IgM抗体水平阳性检出率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免疫球蛋白(Ig)M、IgG抗体和被动凝集法的符合率,研究胶体金法分型检测在儿童MP感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门诊疑似MP感染患儿共188例,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MP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188例呼吸科门诊疑似MP感染患儿中,胶体金法IgM检测单项阳性25例(13.3%),IgG检测单项阳性21例(11.2%),IgM和IgG同时阳性11例(5.9%),胶体金法检测总阳性率30.3%(57/188),被动凝集法检测阳性率34.0%(64/188),胶体金法分型检测总阳性率与凝集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7,P>0.05)。以被动凝集法为准,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81.3%(52/64),阴性符合率为84.7%(105/124),总符合率为83.5%(157/188),2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642)。结论胶体金法同时检测MP IgM、IgG抗体与凝集法具有较好一致性,同时能辅助临床分析MP感染时期,是诊断儿童MP感染的快速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的金标法和斑点试验芯室法2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小儿MP肺炎时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金标法和斑点试验芯室法对1 132例疑似MP感染的小儿患者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MP-IgM)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金标法检测MP-IgM的阳性率为19.79%(224/1 132),斑点试验芯室法的阳性率为23.41%(265/1 132),2种方法检测MP-IgM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斑点试验芯室法为标准,金标法检测MP-IgM阳性漏检41例,该41例患儿,经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但经改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明显有效,临床综合判断符合MP肺炎的诊断标准;故金标法阳性漏检率为3.62%(41/1 132).结论 金标法检测小儿血清MP-IgM操作简单,报告结果快速,但存在一定阳性漏检率,可作为初筛试验,对支持临床阳性诊断的金标法阴性患者要选择斑点试验芯室法来复检.  相似文献   

7.
三种方法对梅毒检测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梅毒检测的安全性,从而选择更适合对临床患者筛查的方法.方法:用胶体金法及ELISA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筛检,阳性标本用TPPA方法确认.结果:胶体金方法灵敏度为61.44%,假阳性率为2.08%,漏检率为38.56%;ELISA方法灵敏度为98.04%,假阳性率为18.48%,漏检率为1.96%.结论:胶体金ELISA两种方法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对临床患者进行筛查的首选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被动凝集法和胶体金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本研究标准选取1 850例患儿,疑似支原体肺炎1 050例,非支原体肺炎800例,采集血清,使用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对比两种方法取得的阳性率、阴性率、特异性、灵敏度、约登指数。结果 1 050例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经被动凝集法检测出阳性为93.05%,经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率为82.00%(P<0.05);被动凝集法在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检出MP-IgM阳性率为4.00%,胶体金法检出MP-IgM阳性率为21.25%(P<0.05);被动凝集法特异性、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5.23%、94.12%、0.91%与胶体金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儿童MP-IgM检出率及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及同期20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研究分析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儿童、成人患者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83%、22.50%,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4.24%)和成人(2.44%),P0.05,但实验组儿童患者的IgM抗体阳性率和成人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采取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抗体(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mmunoglobulin M, ELISA-IgM)和胶体金-IgM抗体检测方法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8日至12月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50例,采用ELISA-IgM抗体和胶体金-IgM抗体检测方法检测患儿MP,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在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阳性率及准确度。结果550例患儿中,胶体金-IgM抗体检测方法的MP阳性率高于ELISA-IgM(61.8%比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种方法的总一致率为83.3%,Kappa值为0.662(P <0.01);不同年龄组两种方法MP阳性率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550例患儿中有355例MP确诊患儿,不同年龄组两种方法 MP阳性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确诊患儿的平均病程为(8.30±3.43)d,不同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以及休克指数法测定产后出血量的精确率。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以及休克指数组,每组各69例,分别应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以及休克指数法进行产后出血量的测定,比较不同测定方法计算的出血量以及产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降低程度的差异。结果①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测定产后2、24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及休克指数组测定产后2h出血量与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指数组测定产后2、24h出血量以及检测出产后出血概率明显高于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指数组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概率显著低于称重组、容积组、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组内比较,产后30、60、120min时检测HB、HCT等指标下降程度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四组产后30、60、120min时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产妇产后30、60、120min心率〈90次/min、≥90次/min比例,收缩压〈80mmHg、≥80mmHg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指数法测定产后出血量更为准确,能够监测出隐性出血,作为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扩容的一项客观指标,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医学教育水平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导式”教学法[1] 等。笔者在药理学教学中分别采用“学导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法授课 ,并进行了初步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授课对象为本校 99级检验班 (46人 )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大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的异同点,评价两种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双人法行大肠镜检查992例,单人法行大肠镜检查1 541例,比较两种方法从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和所需的时间、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及肠穿孔的发生率等。结果: 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单人法为96.4%,双人法为90.8%(P<0.005);插至回盲部所需时间,单人法为(18.4±6.9)min,双人法为(26.6±8.3)min(P<0.001);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发生率单人法1.0%,双人法6.7%(P<0.005);肠穿孔发生率单人法0,双人法0.3%(P>0.05)。结论: 单人法操作技术简便,插至回盲部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且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的发生率低等,值得推广,双人法应逐渐为单人法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与免疫放射测量分析(IRMA)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CLI和IRMA对83例临床初诊怀疑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的血清TSH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这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具有高度相关性(r=0.9081,P<0.001), CLI诊断甲亢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70.6%和84.4%;IRM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3.2%和51.1%,没有优劣之分,但存在系统偏差,CLI特异性较好,IRMA灵敏性较高。结论 对于甲亢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鉴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免疫放射测量分析具有相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猪苓最佳浸泡时间和干燥方法。[方法]通过考察猪苓药材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干燥方法,以猪苓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猪苓的最佳炮制方法。[结果]猪苓不同炮制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浸泡8 h综合评分最高,其分值达0.796;干燥方法中自然晾干综合评分最高,其分值达0.745,烘干法以50℃烘干综合评分最高,分值达0.631。[结论]猪苓最佳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8 h后切片,于50℃烘箱中烘干。该方法可较好地控制猪苓药材质量,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8—2010-08收治的38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麻醉情况。结果386例病人均采用清醒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无一例产生不良后果。结论清醒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可行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为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和酶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分别记为LVDi与LVDe).结果:癌组织中LVDe的表达和癌旁组织中LVDi、LVDe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LVDi与LVDe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酶组织化学法可较好地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淋巴管.  相似文献   

19.
ELISA法与RPR、TRUST法用于梅毒抗体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的实验诊断学方法。方法:ELISA法、RPR法、TRUST法。结果:RPR、TRUST法均有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而ELISA法检测结果与TPPA法确认试验相符。结论:ELISA法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均好于RPR、TRUST法,在梅毒筛查试验中应视为首选,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提高阳性率的胸水涂片抗酸杆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破坏红细胞改良法和直接涂片法对96例随机采样的胸水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其中直接涂片法只采用离心沉淀涂片,改良法采用蒸馏水破坏红细胞后取离心沉淀物涂片。结果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3%,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0.42%(P<0.05)。结论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相比较直接涂片法有显著性差异,且涂片效果清晰,易于辨认,故其可作为综合性基层医院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