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寐汤对失眠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寐汤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氯苯丙氨酸(PCPA)化失眠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安寐汤可以显著升高失眠大鼠脑内5-HT、5-HIAA含量.[结论]安寐汤改善大鼠睡眠的作用可能与其影响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症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患者睡眠时间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6 4例心脑血管病合并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 (84例 )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组 (80例 ) ,疗程均为 2周。观察两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 5 -HT、 5 -HIAA及TNF -α浓度的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 5 -HT、 5 -HIAA及血清TNF -α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明显延长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 ,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TNF -α含量 ,促进脑内 5 -HT的更新和功能 ,促进慢波睡眠 ,减少觉醒。  相似文献   

3.
五羟色胺(5-HT)又称为血清素,调节机体多种功能,对睡眠-觉醒行为有重要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可以作用于5-HT、5-HT相关的受体及其mRNA从而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本文介绍中医药调控5-HT含量治疗失眠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寻找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制以及治疗失眠的中医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乙酰胆碱(ACh)对大鼠脑内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发现: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和ACh合成阻断剂密胆碱(HC_(-3))不仅可分别升高或降低脑内ACh的水平,而且可分别升高或降低脑内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认为ACh对脑内5-HT的代谢发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5-羟色胺(5-HT6)受体基因C267T多态性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在51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中观察了5-HT6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结果5-HT6受体基因的C/T基因型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之间存在负关联(OR=0.43,Z=2.05,P<0.05).结论从整体看,5-HT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由侧脑室或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微量注射入白细胞α-干扰素可以引起大鼠痛阈明显上升,但脑内5-HT和5-HIAA均无变化。看来干扰素的镇痛作用和脑内5-HT递质无关,它可能是不经过5-HT的释放也不和吗啡受体结合起作用的另一类型的镇痛物质。  相似文献   

7.
针刺的镇痛作用不仅为我国几千年来的临床实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大量进行的针刺麻醉实践所证明,而且也已在正常人和实验动物上反复得到验证。目前,对其作用原理的研究也正在从各个角度蓬勃开展。我们在家兔身上进行的观察初步证明,用对氯苯丙氨酸(p-GPA)阻断脑内5-羟色胺(5-HT)的合成,则针刺的镇痛作用大为减弱,说明脑内5-HT的存在是针刺镇痛的必要条件。但由于不同动物之间存在的种族差异,以及各种测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BLN)中5-羟色胺(5-HT)的抗抑郁作用.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通过开野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及多导睡眠描记(PSG)等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和睡眠的变化.结果 BLN内微量注射5-HT前体5-羟色氨酸(5-HTP),可使大鼠自主活动增加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并引起慢波睡眠(SWS)和异相睡眠量(PS)增多.5-HT受体阻断剂麦角新碱(MS)的效应与5-HTP相反,并可阻断5-HTP的作用.结论增加大鼠BLN内5-HT含量可引起行为活动增加和睡眠增多,表明BLN内5-HT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
2-脱氧葡萄糖(2-DG,100mg/kg,i.p.)引起小鼠血糖升高的同时,使其脑内5-羟色胺含量增加。用优降宁和丙磺舒实验的结果表明,2-DG可以增加脑内5-HT的合成、利用以及加速5-HT的代谢产物5-HIAA向脑外的转运。在预先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的小鼠、脑内5-HT的含量在注射2-DG后不再增加,同时血糖也无明显上升。PCPA的作用可被5-羟色氨酸翻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启动子区-1438G/A多态性与情感性障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情感性障碍和正常对照组的5-HT2A受体基因-1438G/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根据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比较相互之间的区别.结果 1.抑郁症5-HT2A受体基因-1438G/A多态性基因型A1/A1频率(58.51%)较正常对照组(42.86%)高,差异有显著性(χ2=3.929,P<0.05);2.伴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的情感性障碍患者5-HT2A受体基因-1438G/A多态性基因型A1/A2的频率(25.45%)较正常对照组(38.46%)偏低,差异有显著性(χ2=4.74,P<0.05).结论 5-HT2A受体基因-1438G/A多态性与抑郁症特别是具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的患者关联,提示该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抑郁症的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抑郁症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结构[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醒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5-羟色胺(5-H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间、NREM均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和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失眠患者可降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睡眠结构,提高5-HT水平,效果优于度洛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对PCPA致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项针促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刺激频率电项针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项针1组(取刺激频率2 Hz)、电项针2组(取刺激频率50Hz)、电项针3组(取刺激频率100Hz).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项针各组分别按各自刺激频率给予干预治疗,1次/d,30 min/次,连续7 d,治疗后留取脑干组织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DA、NE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项针治疗7 d后,失眠大鼠脑干5-HT含量升高,DA、NE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项针各组之间疗效比较,电项针1组明显优于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P<0.05);电项针2和电项针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项针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失眠大鼠脑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质量浓度有关;电项针2组疗效优于其他2组,说明2Hz刺激频率电项针治疗失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佛手宁神方镇静催眠作用并研究其对失眠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5-羟色胺1A受体(5-HT1AR)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艾司唑仑组[0.4 mg/(kg·d)],佛手宁神方低、中、高剂量组[12,24,48 g/(kg·d)];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后进行阈下剂量和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实验.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0.2 mg/(kg·d)],佛手宁神方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d)],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350 mg/(kg·d)制作失眠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周.旷场实验测试各组大鼠运动总路程和站立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海马5-H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海马5-HT1AR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佛手宁神方高剂量组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入睡只数增加(P<0.05),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持续时间延长(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路程增加(P<0.05),海马5-HT含量减少(P<0.01),海马5-HT1AR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司唑仑组和佛手宁神方高剂量组运功总路程减少(P<0.05),海马5-HT含量增加(P<0.05),海马5-HT1AR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结论 佛手宁神方可能通过提高海马5-HT的含量,上调海马5-HT1AR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睡眠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卒中发病危险的影响.方法:在病例-对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分别对245例脑梗死患者,222例脑出血患者及282例无脑血管病对照人群进行了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间分析以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的分析,通过多元logistic同归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睡眠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卒中发病危险的影响.结果:经过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睡眠时间延长(每晚睡眠>8h)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显著相关(OR=3.90;95%CI:2.43~6.26);但与脑出血发病危险无显著相关(OR=1.16,95%CI:0.71~1.92);另一方面,失眠(睡眠时间<6 h)与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病危险均无显著相关.(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TT基因型显著增加脑梗死发病危险(OR=2.01;95%CI:1.12~3.61);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出血发病危险无显著相关(OR=1.16,95%CI:0.71~1.92).(3)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TT基因型与睡眠时间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脑梗死发病危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OR=6.22;95%CI:2.44~15.83).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TT基因型和睡眠时间延长是增加脑梗死发病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汉族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TT基因型与睡眠时间延长具有对脑梗死发病危险的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昆明地区汉族人群5-HT转运体蛋白基因(SLC6A4)多态性与儿童品行障碍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综合探索中国儿童品行障碍人群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为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入选品行障碍患儿88名,使用外显品行障碍行为量表(BAS)进行测量;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受试者的5-HT转运体蛋白基因(SLC6A4)基因多态性.结果 对各基因型及基因型频数分布进行比较,有品行障碍的受试者与无品行障碍受试者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进行分组后,进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在男性受试者中,有品行障碍者与无品行障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女性受试者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昆明地区中小学生5-HT转运体蛋白基因(SLC6A4)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品行障碍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王雪霞  张洪雷 《中医学报》2020,35(3):666-670
目的:观察"三神针"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及其对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所有患者予以基础治疗及恢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三神针"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每次留针30 min,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及MT、5-HT含量对比,并对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结果:两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97.14%(34/35),对照组有效率82.86%(2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神针"选穴合理精妙,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ISI评分,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是一种疗效好、痛苦小、易接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T)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的方法, 检测92名某监狱服刑人员(攻击组) 和10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的5-HT基因家族中的5-HT1B基因rs6296 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3.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性。结果: 攻击组与对照组人群2个SPNs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P>0.05);5-HT1B基因rs6296 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在攻击组和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5-HT1B基因rs6296 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暴力攻击行为无关。  相似文献   

18.
5-羟色胺受体及转运体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IBS具有肠道动力异常、肠内分泌紊乱和内脏高敏感等特点。5-羟色胺(5-HT)是肠道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各受体亚型及转运体在IBS发病中介导了不同的生理及病理效应,引起肠道功能异常。近年研究发现5-HT受体及转运体的相关制剂在IBS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5-羟色胺受体4个候选基因(5-HT2A受体基因、5-HT2C受体基因、5-HT1Dβ受体基因、5-HT6受体基因)与单相抑郁症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5-羟色胺受体4个候选基因多态性,对132例抑郁症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表型.结果 (1)5-HT2A、5-HT1Dβ日和5-HT6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2)5-HT2C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7.0887,P<0.05),但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3)5-HT2A、5-HT2C和5-HT6病例组中HAMD各因子评分在三种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5-HT1Dβ病例组HAMD各因子评分,其中日夜变化症状G/G基因型[(1.74±1.25)分]和T/G基因型[(1.61±1.06)分]分值均低于T/T基因型[(2.44±1.19)分],在绝望感症状群中T/G基因型[(7.09±1.93)分]分值为低于G/G基因型[(7.82±1.85)分]和T/T基因型[(8.33±2.22)分].结论 5-HT2C受体基因可能与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有关联,5-HT1Dβ受体基因T/T基因型可能是单相抑郁症患者日夜变化症状的危险因子,T/G基因型可能是绝望感症状群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